芜湖市白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3-27陈世武
陈世武
(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农业服务中心,安徽芜湖238321)
芜湖市白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陈世武
(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农业服务中心,安徽芜湖238321)
该文介绍了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现状、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做强一产、做大三产,发展电商、仓储、物流,多方融资、政策倾斜,招商引资、内外联动,依靠科技,促进发展等。
都市型现代农业;现状;对策;白茆镇
白茆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盛产各种名特优蔬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素有安徽省“农业状元”的美誉。随着白茆镇划入芜湖市鸠江区以及长江二桥和过江隧道的建设,白茆镇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特有的长江冲积洲肥沃土壤和长江水源尤其适宜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蔬菜以及特色水产品,独有的长江沿岸生态林网水系生态宜人,尤其适合发展休闲旅游和农家乐。芜湖市的发展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壮大,也为白茆镇发展都市农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白茆都市农业示范区位于白茆镇境内,总体规划面积0.13万hm2,一期核心区466.7hm2,涉及新园、义圩、套北3个行政村和三官殿社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中低产田和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实施,示范区实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在此基础上,白茆镇从2014年开始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通过2a多的努力,示范区瓜果一年四季飘香,无公害和绿色、有机蔬菜琳琅满目,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完美融合,都市农业示范景区雏形已基本形成。
1 白茆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现状
1.1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完成了入园口及园区道路美化绿化、渠道清杂和园区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59户立面改造、村庄道路建设、园区内桥梁改造和2座曲桥以及3座凉亭、2座拱桥等配套景观建设、建成80kW排涝站1座,主干道1.38km浇筑沥青,支干道5.8km浇筑混凝土。打造了二龙塘和年润2个休闲垂钓景点和庄稼汉葡萄采摘园,主要道路口建设木质休闲廊架,使园区及园区内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1.2现代农业高新科技推广卓有成效园区企业共建成二代钢架大棚54hm2,连栋大棚14hm2,智能玻璃温控温室10hm2。推广了反季节栽培、立体高效栽培、蔬菜标准化栽培新技术,防虫网、粘虫板、遮阳网、太阳能杀虫灯、新型农机具等新材料。园区成立了专家工作站,与安徽省农科院蔬菜园艺所开展项目和技术合作,引进名、特、优、新蔬菜品种示范种植并取得成功,起到了很好示范带动作用。
1.3园区承载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内共有3家企业承担了芜湖市蔬菜标准园项目,1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级蔬菜标准园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农业部科技示范县试验示范基地项目、长三角地区设施蔬菜高产高效生产项目、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等。
1.4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设备齐全园区现已建成年润和二龙塘2个垂钓中心,供游人垂钓和休闲观光。完成林下音乐茶座、QQ农场、桃花岛和千亩葡萄采摘园建设。所有路牌、导游牌以及木质休闲廊架、凉亭等已全部安装到位。
1.5园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2015年成功举办了示范区首届“千亩葡萄园采”摘节,吸引了芜湖市大批市民和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扩大了示范区知名度,带动了全镇餐饮、购物等三产消费,创出了白茆特色农业旅游业品牌。
1.6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园区主要蔬菜品种10余种,日最多上市量50t。主要销往芜湖、南京、杭州、常州、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示范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区周边农户实现了就地打工就业,常年做工的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2 都市型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2.1一产不强三产不足目前园区农业产业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品无包装和品牌,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农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园区各类蔬菜种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缺少“名、特、优、新”品种,没有叫的响的品牌。围绕农业衍生的第三产业不足,农家乐休闲观光和垂钓园、采摘园等只停留在初级水平,没有更多吸引人的休闲旅游项目,示范区人气不旺。
2.2流通不畅环节过多园区内企业缺乏农超对接以及小区直接配送的销售模式,生产的农产品通过层层转手销售,生产企业利润大多被流通环节占去,同时消费者支出成本加大又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的销量。农产品大量上市时没有冷库保鲜,往往只能低价销售。
2.3资金不足后续乏力农业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回收周期较长,且风险一般较高,农业企业的资金不雄厚,很难扩大再生产,遇到市场不景气或自然灾害减产,企业往往陷入被动局面,筹资也很困难。一些企业投资建设了智能温室,每667m2投入的成本达到70多万元,投资回收期很长,如果没有相应的高回报的产业运营,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并实现增值。
2.4人才匮乏观念滞后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人才很难聘请到,一些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眼界不高,观念滞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企业的经营者一般也不是常年从事农业的,多数投资者原先做的是农业以外的行业,对农业产业的规律把握不准,对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了解不深,公民难适应当前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变化。
2.5劳力减少成本加大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出,农村劳力减少且老龄化严重,劳动用工报酬逐年上升,农业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且经常出现招工断层现象。
3 发展对策
3.1做强一产,做大三产以一产为基础,做强农业第一产业。围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在农产品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力争多出精品,吸引城市市民前来观光采摘鲜活的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以三产带一产,实现农旅结合;把乡村传统文化创艺产业与农业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并融入特色美食、健康养生、中医中药、农耕文化、农俗文化、田园诗歌、传统戏曲等元素,让都市农业示范园成为都市人的精神乐园。白茆镇没有山,但可以利用水乡特色打造水上游,把示范区内莲花套水系进行开发并与黑沙洲水上旅游相结合。利用沿江沟渠林网种植荷花,既可以形成莲藕产业,同时也美化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打造莲文化为主体的富有个性化特色的农业旅游业。
3.2发展电商,仓储物流随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模式越来越受到农业企业的青睐。要大力发展示范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物联网体系,开展网上销售。如在网上出售QQ农场“土地”,让市民体验农场主和农耕的乐趣。园区要建立起主要城市蔬菜直销点和网上社区配送中心,让示范区的农产品在300km范围内实现地头直达市民的餐桌。同时,在园区建立大型冷库,让上市蔬菜能及时保鲜储存,并与物联网冷链配送相衔接,实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
3.3政府支持,多方融资政府要鼓励银行信贷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通过政策性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并不断整合资金加大对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争取和利用国家对“三农”的扶持资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向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引导都市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名牌产品等,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3.4招商引资,内外联动对示范区现有的入驻企业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示范区农户科技素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入驻,提升园区企业总体实力。进一步落实好人才战略,加大对农业科技从业人员的奖励和扶持力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业或以专利等入股,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工作站对园区技术指导、产业谋划方面所起的作用,为园区企业更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
3.5依靠科技,促进发展在当前农村劳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蔬菜耕种、覆膜、采收等机械和喷、滴灌技术,减少劳动用工,提高农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改良示范区土壤;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以及粘虫板诱杀害虫技术,减少用药防治成本;推广立体高效种植和循环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在温室大棚内推广全程智能化管理、无土栽培等农业高新科技。在园区建立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开展自主研发。对生产上出现的种子、土壤、栽培及病虫害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促进示范区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责编:徐焕斗)
F320.1
A
1007-7731(2016)09-20-02
陈世武(1971-),男,安徽芜湖人,农艺师,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