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
2016-03-27杨东援
专题导读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Topics
近年来大数据浪潮所激发的热情,同样在城市交通领域扩散。其他行业中采用数据驱动和大强度计算来发展决策支持能力,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的自动信息提取汇总、自动深度学习的成功案例,为深感压力的城市交通展现了一幅值得憧憬的景象。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交通研究部门高度关注这一技术变化,对于通过大数据提升综合交通调查的能力和质量、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等进行了大量尝试,并获得了初步经验。中国的研究者也在新技术概念基础上,迅速搭建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城市交通技术体系框架。
对于城市交通研究来说,大数据所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技术变化,还是一种研究模式变革。回顾交通理论研究,在网络交通流分析理论和交通行为分析理论提出以后,数十年来所取得进步的渐进性多于突破性。但是面对中国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相互交织所产生的复杂问题,面对协调空间结构框架、引导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缓解交通拥堵压力等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传统分析理论显得力不从心。大数据所带来的对研究对象多方位、全视角、持续的观察能力,对研究城市交通中的复杂性产生了技术推动,展现了揭示内在机理的新路径。
同时,大数据为城市交通的战略调控、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战略对话、交通需求管理精准调控、道路交通网络状态精明控制、公共交通市场细分基础上的精细化服务等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技术手段的扩展,对于强化城市交通演化过程的控制能力的价值难以估量,为城市交通摆脱单纯追随需求的被动局面带来希望。
但是,交通大数据与传统交通调查获得的“定制数据”不同,带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和非完备性。研究者的实践表明,将新的数据资源、传统模型及分析模式简单撮合在一起,遇到了一系列的技术冲突和困难。基于关联分析的大数据思维与基于因果的模型思维冲突,数据驱动研究所要求的认识方法变革等,对于习惯了还原论思维模式、以消除不确定性为追求目标的交通工程师来说,既有看到创新机遇的兴奋,也有难以适应产生的困惑。
城市交通领域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三个核心环节是:度量、认知和洞察。
由于数据基础及携带信息的差异,需要针对研究对象建立与之适应的新度量体系,从而实现将数据组织成为信息的过程。例如移动通信数据由于采集时点和位置误差,难以精确描述每次出行,却可以通过时间积累检测个体的经常活动地区。将这种类型数据“塞入”传统OD概念,既遇到精度不够的困难,也没有发挥其对出行间关联检测能力的特长。
目前采用的移动通信数据、公交IC卡数据、车辆牌照数据等,虽然能够较好地连续追踪对象个体,但由于独立出行切分误差以及数据缺失等原因,尚难以在数学严密级别依托模型来实现对因果关系的认知。由于交通领域决策影响重大,也不可能像智能商务那样专注于“关联”而忽略“因果”。因此,如何使用一系列间接证据实现对数据背后隐藏规律的判断,成为有待攻克的又一道难关。
对未来的洞察是城市交通分析的精髓。基于现状和历史数据中提取的信息,参考他山之石的经验教训,结合模型和仿真提供测试结果,洞察系统的重大变化,识别演化趋势,从而建立适时响应的战略控制能力,应该成为交通大数据研究的远大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通大数据研究充满挑战,如今的研究尽管还难脱稚嫩,却是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的重要一步。相信经过共同努力,中国城市交通研究者依托快速发展实践,会在世界科技创新之册中留下自己的贡献。
同济大学 杨东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