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忧患初生始为妇产科医院消防安全隐患防范支招
2016-03-27林俊/文
林 俊/文
人生忧患初生始为妇产科医院消防安全隐患防范支招
林 俊/文
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否会引发婴儿出生潮,目前还难于估量,然而人们对妇产科医疗资源的需求持续升温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在为人们提供更佳的医疗服务体验同时,对此类专业机构的消防安全进行有效管理,这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隐患排查:专业性质“催生”三大隐患
相对于其他专业机构,医院往往具有人员密度大、人群流动性强、电气设备集中、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聚集等特点,这使得此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始终处于“高压”态势之下。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有所增强,硬件设备也在逐渐升级,但囿于各方面因素,目前大多数医院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隐患,妇产科医院尤甚。
首先,在建筑结构方面,出于专业机构性质的需要,医院建筑通常需要充分提高空间利用率,尤其是国内一线城市的妇产科医院,伴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往往长时间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为了尽可能提供服务,原有的建筑设计势必被打破,公共走廊、楼梯过道甚至消防通道均被改造为“诊疗场所”,而这种现实状况导致原有的“生命通道”将被人为封堵。
护士医生实地体验救火现场。
其次,在设备安置方面,尽管妇产科医院相对于综合性全科医院而言,其医疗设备的种类已有所缩减,但其绝对数量仍然十分可观。况且,除了常规物理诊疗设备之外,医院内往往还需要配备大量的红外线、电加热器以及电烘箱、电取暖器、电热水器、电消毒柜等电气设备,这使得电气设备的管理需要谨慎而为。例如,医院放射科内的X射线机,该机器不仅对使用的电压要求较高,同时在电子能量转化为X射线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热能,若在管理缺乏规范的前提下使用,无疑存在潜在火灾风险。
再次,在人员意识方面,“重专业提升、轻风险防范”是目前不少医疗机构的“通病”。由于日常工作的强度大、业务竞争激烈,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很少会将关注点放在除诊疗之外的领域,即便明确分配相关职责,往往也是敷衍了事,形式上完成任务,实质上却对消防安全缺乏必要的了解,以至于在危险发生时阵脚慌乱,从根本上对医院消防安全工作造成障碍。
意识构建:“立体式科普”推动全员参与
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特有隐患,笔者认为,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从意识提升方面着手,以“防范于未然”为思想核心,以“全员参与”为载体,切实强化风险管控,“驱逐”任何形式的侥幸心理。
以笔者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为例,该院本部拥有悠久的历史,系于1884年由美国人Margaret Williamson捐资创办,后经百余年发展,现于上海市杨浦区扩建新院区,两院区建筑面积达84600余平方米,年门诊量近140万人次,住院病人4.6万人次,无论年门诊量、住院病人手术数均为上海妇产科专科医院之首。
然而,正是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工作强度大,全院的医护人员很难再于其专业领域之外的其他方面费心经营,而仅依赖院部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也难以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隐患予以监察,因此,提升全院的消防安全意识一度成为棘手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改变以往的消防宣传停留在口号、停留在书面通知的格局,而是通过组织视频观摩、实地体验等多种方式打造立体式、可视化的“灾难情景”教育,以提升全院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兴趣度和关注度。
为解释密闭空间下零星火种可能引发的爆燃事故,笔者从上海市消防局拷贝了一部科普视频。视频中,场景模拟医院诊疗室较常见的8-10平方米建筑面积,仅有一扇窗,室内保留一个沙发和一只废纸篓。当实验人员使用未熄灭烟头点燃废纸篓中的废纸之后,便见火势逐渐蔓延,最终引发整个房间的爆燃,前后时间不到2分30秒,场面十分震撼,加上视频所伴随的剧烈音效,让所有观看者都深刻地感受到火灾的摧毁性力量。
又如,从2012年起,为提高人们对消防设备使用的认知度,笔者摒弃消防演习陈年不变的“火桶扑灭”模式,而是组织相关人员前往所在区消防部门,实地体验包括缓降绳、缓冲垫、云梯车等设备,并试戴防毒面具等,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既增强人们对此项管理工作的兴趣度,也借助互动式的交流极大地强化消防安全意识。
此外,在提升意识的同时,医院还制定落实了《消防安全责任书》,该制度以“全员参与”为理念,从院长开始,直至各科室负责人以及基层医护人员,以科室为基本单位、科室领导为单元责任人,形成网格责任制,并将该项工作列入相关人员的年终绩效考核之中,通过彼此协调、督促,将“防范之眼”植入医院的各个角落,以责任制催生主动性,以网格化打造“风险零死角”。
事实证明,在采取相关措施前后,医院各科室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对于隐患的排查也由此前的被动查问转变为如今的主动征询,其效果可见一斑。
人员配置:专业流程“扫清”救灾死角
火灾的发生往往具有势急、烟浓、易踩踏、施救难等特点,因此,在及时监控的前提下,还需要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其中,针对医疗机构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救灾“黄金时间”、充分发挥疏散指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
现实中,在妇产科医院中,除孕产妇之外,还有大量的陪护人员,当火灾发生时,人员数量的密集、人员类型的多样,加上心理状态的紧张以及孕产妇活动能力的受限等因素,都将导致疏散时出现极度混乱的局面。
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需从参与人员职责分配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火灾处置流程,包括事件发生初期的通知流程、事件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流程以及处置期间的物资疏散流程等。
其中,事件发生之初的通知流程是指,当网格责任人在第一时间发生火灾险情时,应当立即通知消防部门、采取现场应急措施,同时全院启动应急程序,派出专职人员到场处置,避免时间延误导致的损失扩大后果;人员疏散流程要求以患者优先为原则,一面由医护人员引导患者有序撤离火灾现场,一面指定专人负责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慌乱情绪对火灾处置带来的影响,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形,设置救护细节,如重症记录单应当随患者一同转移等等;物资疏散流程则须遵循“易燃危险物品——贵重物品(包括病历)——一般物品”的原则,危险物资疏散与患者疏散同步进行,其他物品疏散应该在患者疏散之后,疏散的物品不得堆放在楼道阻碍人员疏散。
同时,考虑到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专职岗位人员有限,为防止火灾发生时专业人员相隔太远而无法及时处置火灾现场,笔者尝试在医院内部组建一支由不同科室成员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该“义务消防队”共15人,分三组轮换值班,其中每组中的两名人员负责在监控室内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一名人员担任协调负责人,另两名人员则为机动人员,在医院的各科室、场所巡逻。由于这些成员均为医院内部员工,对医院的地形、科室分布均较为熟悉,因此在火灾发生时,基本上可保证在5分钟之内赶到任何一个地点,这不仅可为火灾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也可在先期对火势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损失的扩大。
了解消防安全的隐患、提高全员的防范意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置流程,这些对于扫清医院这类专业机构的消防安全“死角”来说,缺一不可。当然,除此之外,医院的消防安全也可考虑引入外部机制,例如由院方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该保险的费率与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挂钩,以此倒逼医院采取更全面的措施完善风控机制、提高风控意识。
(本文图片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提供。)
“义务消防队”与护士协力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