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师马金凤的养生之道
2016-03-26杨鑫
杨鑫
“百病生于气,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人要健康长寿就要少生气,不生气,常使快乐伴随自己。三国时代有‘诸葛亮三气周瑜一事,周瑜最后一次生气时叹了口气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才36岁。一家权威的医学杂志指出:暴躁易怒的人心脏病发作或暴毙,比较起冷静、不易生气的人,发生率在两倍以上。不生气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这是被老舍先生誉为“洛阳牡丹”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年逾九旬的马金凤是国宝级豫剧大师。她6岁学戏,7岁登台,13岁时就演穆桂英。成年后拜梅兰芳为师,技艺日趋精湛。她唱腔高亢、清脆、甜美、朴实,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主要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杨八姐游春》等。她曾任洛阳豫剧团团长、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
谈到养生之道,马金凤说:养生很重要,这是一种生命之道,长寿之道。我的实践体会是——
人不能闲着。“闲着容易血脉不畅,多动手脚,多动身体,能使经络畅通,达到阴阳平衡,有利于新陈代谢,能促进健康与长寿。”每天练功是马金凤的必修课,已坚持了数十年,即便八九十岁高龄,她也坚持着,不放弃。每天上午或下午一段时间,她总要弯弯腰,压压腿,踢打腾跃一番。她还爱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马金凤说:人的生命就像长河里的水,不断地流动,生命才会永不停歇。经常受阻,不流动,就会成一潭死水,从而失去生命。
人要常做好事。这也是马金凤的人生哲理。她说:常做好事,心里坦然,心情舒畅,免疫力提升,自然有益健康。每年她都要随团到各地演出,场次在100场以上,有的还是属于公益性的慰问。她把观众放在至上的地位。有一次开封一位农村教师追到洛阳要看她戏,马金凤刚演出回来,得知后把他从火车站接到自己家中,专门为他唱了几曲,还送给他一本自传,与他合了影。那位教师感激地说:马老师没有一点架子,是地地道道的人民艺术家!马金凤把钱看得很轻。一次她在台湾地区演出,突闻家里遭窃,同事们都为她着急,但她不急。回到家里,人们发现老马住的是几间破旧的屋子,看的是九英寸黑白电视机,小偷光顾,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未找到。马金凤说:“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要多为他人着想。在帮助他人中,自己也获得了心灵上的快乐。”
保护好嗓子。马金凤说:嗓子是“我的武器”,是我艺术生命的所在,护好嗓子至关重要。为了保护好嗓子,她不吸烟不喝酒,甚至鸡鸭鱼肉都不吃,仅吃一些绿色蔬菜、豆制品和面汤。而今她已九十多岁,嗓子仍如此清脆洪亮,与长年来的饮食不无关系。
宠辱不惊,随遇而安。在马金凤看来,在养生中,精神上的修炼是第一位的。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处处如意。不如意事常会发生,人要理性对待它们,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放得下,不钻牛角尖,不斤斤计较,这对保持身体健康很重要。“文革”中,马金凤作为“反动权威”、“戏霸”受到批判,被下放劳动改造。但她想:我出身贫寒,从小学戏,没干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何罪之有?将来我还是要复出登台演戏的。凭着对信仰的坚持,她迈过了艰难的政治关卡。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文艺上的春天,她以精湛的演技,频频登台亮相,获奖众多,鲜花簇拥,媒体赞扬她是“国宝级人物”。但马金凤仍虚怀若谷,视人民为“自己的衣食父母”,经常赴企业、社区、煤矿、部队进行公益性演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片赞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