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纸”难为无“木”之炊

2016-03-26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木浆速生纸浆

原料问题

造纸业所依赖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木浆、废纸浆和非木浆,其中木浆是造纸最好的材料,直接决定着纸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历史传统和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长期以非木纤维作为主要造纸原料,这成为制约中国造纸业规模、产品质量和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国内原料林基地建设迟缓,供材有限,非木浆发展受到清洁生产新技术开发滞后的影响,加上国内废纸回收率偏低等因素,造纸纤维原料自给率难以提高,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原料供求矛盾突出

与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家90%以上采用木浆造纸相比,我国木浆造纸占比较低,主要以废纸浆造纸为主,且非木浆造纸仍占相当一部分比例。长期以来,我国木材纤维短缺及早期国内市场对纸张质量要求相对较低,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纸及纸板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市场对纸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带来的结果是:非木浆造纸比例的不断降低及木浆、高质量废纸需求的逐年大幅增长,造成了我国每年需进口大量木浆及废纸以满足国内需求,形成国内造纸工业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

基于此,《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我国造纸工业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就包括通过优化原料结构、提高原料保障水平,加快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废纸纤维、木纤维为主,合理利用非木纤维的造纸原料结构。《规划》提出,2015年木浆、非木浆、废纸浆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22%、15.3%、62.7%调整为24.3%、11.7%、64%,国内废纸浆比重由38%提高到41%,国产木浆比重由8.4%提高到10.3%。

据中国造纸协会的数据分析,2014年,我国造纸原料结构调整已基本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国内木浆造纸比例不断提高,非木浆造纸已降至较低比例,废纸浆比重则进一步提升。国产木浆及国产废纸浆比例也基本达到目标要求,但二者仍有较大提涨空间。

随着中国环保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对高质量和高档次纸产品需求的迅猛增加,对木浆和废纸浆的需求增长较快,国内原料供不应求,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近年来,在中国造纸业原料中,尽管对木浆的消耗比例有所上升,但与国际发达国家造纸工业的木浆平均消耗94%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森林资源匮乏。

目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3%,而且质量不高。造纸业是木材使用大户,世界每年消耗的森林资源中,有40%用于造纸,中国目前造纸用材仅占中国所消耗森林资源的6.7%。

国际造纸跨国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确立了林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随着造纸资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其愈来愈重视造纸原料的保障。近年来,国际纸业跨国公司在巴西、智利、印尼等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多种形式控制林地资源、培育原料林基地并建设木浆厂。

两个5年规划中唯一没有完成的指标

自2004年2月国家颁布《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以来,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取得一定成效,国内木浆供应能力提高,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仅“十一五”期间,全国配套建设林业基地86万公顷,新增木(竹)浆生产能力680万吨。

在今天,发展林纸一体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可以实现纸业、林业、“三农”多赢的局面。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发展绿色、低碳造纸产业的必然选择,是我国造纸产业良性发展的根基,也是世界造纸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林业局发布的《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林纸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建设原料林基地与提高木纤维比重的目标,规划指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十二五’期间,木浆比重将由22.0%提高至24.3%,木浆增量约为700万吨,其中国产木浆比重由8.4%提高至10.3%,木浆增量约为400万吨。所需木材纤维原料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主要采取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坚持严格保护天然林资源的原则,逐步实现造纸工业用材以原料林基地供应为主。一是继续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在不占用耕地、不影响粮食安全、不破坏天然林资源的前提下,加强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林纸一体化,栽培优良树种,提高林地单产,提高企业可控制林业基地比重,提倡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和适当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基地供材能力。‘十二五’期间,继续完成《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配套500万公顷林(竹)原料基地的目标;二是扩大利用林业间伐材、小径材、加工剩余物和木片;三是有条件的地区通过调整现有木材消费结构,减少农民自用材和烧材,增加工业用材比重,拓展造纸木材原料供应途径。在利用国外纤维资源方面,一是鼓励国内企业到境外进行林木资源开发或投资建设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以及造纸原料林基地。二是鼓励企业从国外进口木材、木片,在国内适宜地区建设大型商品纸浆及木浆造纸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自《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2004年2月发布实施到2009年6月,与制浆造纸配套的原料林基地建成46.5万公顷,占规划目标500万公顷的9.3%;在建原料林基地7.7万公顷,占规划目标500万公顷的1.5%;合计54.1万公顷,仅占规划目标比例的10.8%。这期间已建成制浆能力420万吨,占规划835万吨的50.3%;在建制浆能力158万吨,占规划835万吨的18.9%。由于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迟缓,供材有限,造成木材制浆项目建设得不到保障,以至于原料结构不合理、对外依存度高、原料严重短缺的问题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现在的“十二五”规划,还是以前的“十五”、“十一五”造纸工业发展规划,均将林浆纸一体化和原料林基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强调,但实际落实情况与规划差距较大,是“十五”、“十一五”两个5年规划中唯一没有完成的指标。

速生林,想说爱你不容易

造纸原料的严重短缺和对进口的过度依赖,成为我国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不少造纸企业将眼光放在了速生林建设上。速生林是轮伐周期短的人工林,在工业造纸、木材加工领域需求较大。由于其速生优势、材质好、造林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因而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主要树种有速生杨、速生桉、泓森槐等。

桉树,以快速成材而闻名,也被称之为“速生桉”。它从种植到成材只需5—7年,其木材可以做成纸浆和人造板,树叶可以提取桉叶油,树皮可用于发电燃料……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桉树正成为中国应用最广泛、颇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引擎。

然而,桉树近年来却“是非缠身”,“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桉树有毒”……民间的种种说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反桉”者认为速生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如土壤保水能力降低、土地退化,称其为“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等;“挺桉”者认为这些生态问题,并不在于桉树本身,主要是由于不科学的耕作措施造成的,关键还是要科学经营、科学管理。

广西是中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近10年来,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快速,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桉树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有“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说法。在近日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上,有代表建议:尽快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明确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禁种植速生桉树。全区范围内的“限桉”、“禁桉”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

不顾后果地盲目扩大速生桉的种植范围,这一做法应该及时加以纠正。或许速生桉对于环境的危害并不像某些人所描述的那么可怕,以致让人谈“桉”色变。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加选择、毫无节制地滥种速生桉,将会危及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有资料显示,世界上曾有很多国家引种过速生桉(该树种原生地为澳大利亚等国),但现在这些国家的科学家对该树种可能产生危害几乎有了一致的结论。

所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速生桉种植进行规范和引导势在必行,尤其要注意严格遴选种植地,优化种植品种。与此同时,要做好配套的宣传工作,让人们对这种树种有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此外,还要加强速生桉造林营林技术培训,全面落实速生桉造林环境保护措施,使速生桉真正成为林农致富之树、产业发展之树和环境友好之树。

原料过度依赖进口

造纸业在原料方面存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其对国外进口木浆的依赖。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纸浆占全年纸浆消耗量的44%,其中进口木浆占全年木浆消费比例的70.5%。近5年来,我国造纸行业原料尤其是木浆进口依赖严重且去依赖效果并不突出。

进入2014年,我国造纸行业缓慢复苏,1月-9月我国机制纸及纸板累计同比增长2.06%,纸制品累计同比增长8.43%。

与之相比,我国纸浆对外依存度则进一步提升。1月-9月我国生产纸浆累计总产量1213.7万吨,同比减少1.13%;进口木浆1332万吨,同比增长6.5%。显然,进口纸浆特别是进口木浆在我国纸浆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

纸浆对外依存度过高,使得造纸产业发展受制于国际纸浆价格波动,不利于国内造纸企业的经营稳定与成本控制。尤其是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造纸行业经营困难的时期,降低纸浆对外依存度将更有利于国内造纸企业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利于造纸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降低纸浆对外依存度是我国造纸行业必须解决的长期且艰巨的问题。

我国纸浆依赖进口的原因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造纸行业的发展。二是国外进口木浆原料纤维成分高于国内,这就意味着进口木浆及废纸在质量上要优于国内。三是我国废纸回收率过低,2013年我国废纸回收率约为4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四是国家在环保、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严格。五是国内企业经营成本要比国外一些企业高,许多设备都需要进口。

降低纸浆对外依存度需要国家、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需在政策、税费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企业则通过调整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效益。而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探索约定进口浆长协定价、收购国外林场浆厂、加大技术及设备的研究投入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为中国纸业的顽疾把把脉

为何原料问题成为困扰中国纸业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分析原因,问题症结和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原料林建设投资大、风险大,资金筹措困难。

二是林地资源日益短缺,造林基地落实困难。速生丰产林建设需要定向培育,实行集约经营,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要选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土地。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已落实到农户手中,分布分散,要种植速生丰产林,集中连片和统一使用比较困难。林权制度改革后,分林到户,林地细碎化,且目前林权制度尚不健全、完善。

三是原料林培育技术落后。种苗无性繁殖技术、镶嵌式造林技术等现代营林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四是现行采伐限额制度不尽合理。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原料林基地,也受到采伐限额约束,不能自主决定林木的处置,客观上影响营林投资的积极性。

五是审批程序复杂、时间长,准入门槛要求高。随着国家环保和节能减排政策日趋严厉,提高了准入门槛,需要较长的审批时间,历经数年是常有的事情。

六是人造板对原料的竞争,挤压了纸浆材的来源空间,影响到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人造板对原料的适应性强,进入门槛低,加上多年实施的增值税退税政策,产品市场竞争力比纸浆强。

七是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原料基地的建设,享受国家补助优惠政策,也给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带来用地的竞争。

八是林纸管理体制分割,难以实行一体化管理。

这些症结和制约因素是多年形成的,涉及体制、机制多方面的问题,要一时全面解决也不现实,作为企业,又要尽快发展原料林基地,怎么办?只能从内部抓起。

一是采取多元化造林模式,如自营造林、订单林业、合作造林、整体收购等;二是科学造林,如加快种苗无性繁殖技术推广,培育高品质速丰林种苗体系,加强种苗基地建设,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三是在广西、四川等地,建立竹浆原料林基地;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林地资源丰富、适于速丰林生长的地区建设原料林基地。

通过与国外林业资源型企业及纸浆生产企业的合作、收购、兼并或重组,建立“市场+资源+生产”等跨国优势联合体等。

猜你喜欢

木浆速生纸浆
日奔纸张纸浆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基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我国木浆、纸品进口数量持续平稳增长
今年1-4月我国木浆、纸品出口行情下行但量增值升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木浆、纸品价格行情平稳出口数量回升
2015年年底我国木浆、纸品进口数量 价值稳步回升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100%废纸浆生产彩色薄页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