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绿色植物培育 修复城市生态景观
2016-03-26张启翔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张启翔(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大中小型城市不断发展扩建,而在这不断建设增长的背后,却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作为各类工业、高新产业聚集地的中心城市,GDP等经济指标逐年攀升的同时给市民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隐患性问题——环境问题。在大力弘扬生态环境建设的当下,利用绿色植物改变城市生态,修复城市自然景观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启翔教授在此次论坛上对此作出了系统性的介绍与说明。他的报告——植物在城市生态及景观修复中的应用,分析了国内外园林的发展热点,对我国城市环境问题做了分析,并用实例展示了植物在城市生态建设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强调植物乃园林之魂。
全国各大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纵观全国各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早已成为各界关心的焦点。中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山西、宁夏、陕西等省区城市空气质量超标严重,北方许多地区甚至出现长期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其次,全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较低,各类垃圾的不及时科学处理,也对城市的土壤、空气、水源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严重影响。甚至有些城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主要工业物排放不达标,直接危害当地居民身心健康。
不仅如此,城市绿地的缩减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城郊农田、城郊天然植被和市区园林绿地等三部分组成,对促进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保证居民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工厂、住宅、道路、广场、果园、菜地等,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被不断地砍伐、清除,代之以稠密的人口、建筑物,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也因此而逐步丧失,并形成尖锐的环境问题。在以上各类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与恶化的过程中,城市生态修复已迫在眉睫。
绿色植物已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材料
随着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愈发迫切。在诸多改善人居环境的途径中,植物在固碳释氧、改善环境及形成不同季相景观的各类生命材料中具有唯一性。而地大物博的中国在此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中国被子植物总数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中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其中许多是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植物。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若能有计划地合理开发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提高人居环境建设中的植物多样性,而植物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植物的地带性决定了园林植物的区域特点。
因此,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中,必须对植物有应有的重视。合理利用各类植物必能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各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和有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氧和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能够更好地维持城市内的碳氧平衡。
而且植物在光的照射下,又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和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大量氧气。在厄尔尼诺等全球性气候现象爆发的时刻,城市平均气温骤增。而绿色植物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空气温度,形成气流(风),改善人体舒适度。但绿色植物的作用绝不仅于此,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可提高生态安全性,保证植物种质资源的永续利用,不断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新材料。
保护乡土植物重视研发创新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与修复
面对各类严峻的城市生态问题,我们大可利用绿色植物进行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国各大城市应着力提高园林植物繁殖栽培技术,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容器大苗生产技术体系。同时避免野生大规格树木,甚至古树名木的盲目采伐,采用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保护濒危植物资源。在现代经济产业链的推动下,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用容器大苗的商品化生产,从而做到植物景观的四季营造。
在不断推广发展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及景观修复的过程中,各级城市可主动推出与园林植物相关的科研项目。通过新科技缩短新花卉作物研究开发周期,创造更多适合人居环境建设的观赏乔木、花灌木、多年生花卉等新品种。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中,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开展区域(地带)性植物物种规划,从本区域自然分布的野生观赏植物中筛选优良绿化植物,构建本区域独特的园林植物景观。为实现以上目标,各省市亟待加强园林植物繁殖、工程绿化苗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急需重视管理养护研究,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提供优质材料。我国目前高品质的花卉和园林绿化苗木供不应求,大规格的标准化苗木供不应求,而低质量的花卉和苗木过剩。在我国苗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标准化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保证批量生产一致规格的绿化苗木。
除此以外,在利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同时,还需加强研发新花卉和研究园林植物新品种,建立长期研究基地,加强花卉育种工作。努力做到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并举,突出中国特色花卉的育种研究及我国重要生态景观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而在研发的过程中,可将以下方面作为重点:高质量大规格标准化的观赏树木栽培技术,适宜城市栽培的观赏针叶树的筛选及栽培技术,耐旱宿根花卉的筛选与应用,观花地被的筛选与应用,耐阴天花卉的筛选与应用,香花花卉的筛选与应用,功能性花卉的筛选与应用,高效花卉制种技术,新型无污染农药、化肥、栽培基质、盆器等的研发等。绿地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而植物不仅是城市的生命线,更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载体。
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上升的同时,存在非地带性植物引种数量过多、国外植物引种数量比例过大等问题。这不仅导致了管理成本提高,还使得城市之间的树种选择趋于雷同,阻碍了城市个性的塑造。
在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华南及西南地区的数百个城市中,骨干树种只由三四个乔木树种构成,很难形成城市自己的植物景观特色。数据显示,在我国120余种常用的花境材料中,9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5种常用种类占我国一二年生草花用量的近25%。与千篇一律的骨干树种相比,乡土植物才是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园林城市景观的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乡土植物在形成地区特色景观上的作用,才能构建出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稳定植物群落,降低城市绿地养护成本,提高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的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