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卉出口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方法
2016-03-26李冉
李冉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迅速,一直呈现出持续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虽然花卉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变化很大,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以其高产出、高效益的特征仍然吸引了各国把花卉业作为高附加值、高产出产业,加大了发展力度。世界各国花卉业的生产规模、产值及贸易额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发达国家引领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在当今世界花卉的生产与市场竞争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尤其是荷兰。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
2011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达102.40万公顷,花卉企业6.60万多个,花农近160万户,从业人员近467.70万人。
近年来,中国每年花卉消费总量有20亿枝左右。2011年消费额达1068.50亿元。中国是重要的花卉进出口贸易国。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额近6.10亿美元(不包括种子、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产品等的进出口贸易额),其中花卉出口金额达4.8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4.30%,进口金额达1.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49%。
但是,我国花卉产业目前仍处于世界花卉产业链的低端。从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看,我国花卉产业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尽管从全行业利润率看,我国是世界花卉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
目前我国花卉出口主要有如下六个特征。
首先,近十年来,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出口市场集中率很高,尤其是鲜切枝/叶、鲜切花、种球、盆栽植物(含种苗及观赏苗木)、干切枝/叶与种子,均占较大比重。
其次,近十年来,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只有种苗、观赏苗木、种子等三大类花卉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他的种球、盆栽植物、鲜切花、干切花、鲜切枝/叶、干切枝/叶、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等七大类花卉产品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第三,近十年来,从产业内贸易的结构来看,中国主要花卉产品产业内贸易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较低。
第四,从国际竞争力的业绩来看,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主要花卉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国际市场占有率还很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很小,总体贸易竞争力指数基本均为负值,因此花卉产品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
第五,从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来看,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种球、种苗、盆栽植物及观赏苗木、种子等花卉产品出口质量在下降。
第六,2002-2011年中国盆栽植物(含种苗及观赏苗木)、鲜切花、鲜切枝/叶、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显性国际竞争力均不均衡。
对此应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分散花卉产品出口的市场风险。由于过高的出口市场集中率会对我国主要花卉产品出口带来较大的风险,一旦这些花卉出口的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波动而引起市场需求不足,就会对我国主要花卉产品的出口造成致命的打击;而且出口市场集中率过高容易造成我国各花卉出口企业恶性竞争、压价竞销的局面,使得我国花卉产品在更加深入地打开国际市场的道路上受阻,致使花卉出口企业丧失争夺市场、扩大出口的主动权。这将不利于中国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政府及行业协会应该加以积极引导,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花卉企业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把我国花卉产品出口到更多的国家或地区。花卉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扩大我国花卉产品出口、提高花卉产品在更多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覆盖率,以利于分散我国主要花卉产品出口的市场风险,促进中国花卉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继续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花卉产品的产业间贸易。中国应该继续充分利用与其他国家在花卉产品生产与需求上的互补性,发展以传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中国与其他国家花卉产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有其特定的资源禀赋基础。中国的花卉资源禀赋不足,而其他国家(如荷兰、泰国、美国等)的花卉资源丰富,种球、种子、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等资源密集型花卉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盆栽植物、观赏苗木、鲜切花、干切花、鲜切枝/叶、干切枝/叶等劳动密集型花卉产品。中国继续与其他国家发展花卉产品产业间贸易,不但可以进口国内所需的花卉“原料”资源,还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三,加快发展中国花卉产品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加快推进中国主要花卉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要提高中国主要花卉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更大的贸易利益。不过,目前中国与其他国家主要花卉产品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很低,所以应该提高与其他国家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国家主要花卉产品贸易中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这就要求中国花卉产品提高水平差异性以增强在世界花卉市场的竞争力。中国花卉产品产业应逐步调整对世界花卉市场的经营策略,加大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产品包装与设计、提高花卉冷链物流水平等力度,从而提升花卉产品的水平差异化程度,加快花卉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第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花卉产品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应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盆栽植物、观赏苗木、鲜切花、干切花、鲜切枝/叶、干切枝/叶等劳动密集型花卉产品。因此,中国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把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花卉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应该加强我国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积极借鉴花卉产品出口强国的宝贵经验为我所用,力争在未来1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花卉产业强国。
第五,不断提高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出口的质量水平。加快提升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出口的附加值和创汇能力,尤其是要提高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出口质量水平。这就要求中国花卉产品要提高差异性以增强其在世界花卉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快我国花卉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通过花卉品种创新、花卉产品流通模式创新、花卉产品生产技术、运输技术、包装与保鲜技术等技术创新、花卉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创新等,不断提高我国花卉产品的品质,从而提高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出口的附加值和质量水平。
第六,同步推进出口数量扩张与出口品质提升。中国盆栽植物(含种苗及观赏苗木)、鲜切花、鲜切枝/叶、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显性国际竞争力均不均衡,其直观的体现就是这些花卉产品的显性国际竞争力的业绩水平与质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也就是说这些花卉产品的显性国际竞争力的“量”与“质”不一样。那么要使这些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达到均衡发展,就必须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入手,确保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提高这些花卉产品的显性国际竞争力的业绩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其质量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扩大这些花卉产品的出口数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其出口的质量水平;花卉产品出口数量扩张与出口品质提升同步推进。
针对以上因素,要提高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采取对应的战略措施。
首先,提高花卉产品进出口额。主要花卉产品的进出口额是影响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国内外需求条件是影响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提高中国花卉产品进出口额,除了价格因素外,就必须要扩大国内外对我国主要花卉产品的需求。因此,一方面,通过提高花卉产品进出口价格来提高中国花卉产品进出口额;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国内外对我国主要花卉产品的需求,以不断提高中国花卉产品进出口额。花卉产品进出口价格的上涨并非我们所能掌握的,因为我国主要花卉产品的进出口定价权并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因此,提高中国花卉产品进出口额,更多的是从需求量入手,提高中国花卉产品进出口数量或质量,进口量与出口量要保持适度均衡,以共同促进我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花卉物流。现代花卉物流对我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十分重要。现代花卉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我国主要花卉产品出口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发展现代花卉物流,尤其是发展现代花卉冷链物流。首先,针对我国花卉生产规模小而散的局面,应该通过大力发展花卉合作经济组织,为花卉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其次,针对目前我国缺乏花卉全程冷链运输的现状,统筹规划,构建从生产到消费的花卉全程冷链物流系统;再次,针对目前我国专业化的花卉物流公司较少、物流设施设备较落后的事实,充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不断促进相关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大力发展第三方花卉冷链物流;第四,针对目前我国花卉物流信息化水平较落后的现状,积极建设现代花卉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花卉电子物流;最后,针对目前我国花卉物流人才十分缺乏的局面,加快现代花卉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再次,应加大花卉产业的资本投入力度。资本或资金投入也是影响我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资金的“短腿”必然影响我国花卉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制约着我国主要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在建设我国花卉生产与消费大国及花卉产业强国的道路上,必须要有政府资金、企事业单位资本、民间资本及外资的大量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在资金信贷、融资政策、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花卉企业或花农一方面要加大自有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或国外资本,充分利用国家的信贷优惠政策来筹措资金,有条件的花卉企业力争上市,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总之,我国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还未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花卉产业仍处于高速、低效、数量扩张阶段。因此,很有必要客观分析中国主要花卉产品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现状;对中国主要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进行重新评价。通过对中国花卉产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的正视,来及时发现中国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升中国花卉产品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