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2016-03-26田丰
田 丰
(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办事处,山东 聊城 252000)
为了使聊城地区的大蒜丰产丰收,生产出优质、优良、无公害的大蒜,笔者亲临一线,指导生产的各个环节,发现病虫害,优先选用物理方法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农药,以保证放心大蒜的上市。
1 叶疫病
1.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分两种,一种是叶斑,叶片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呈条状的略凹陷的小型浸蚀斑,然后病斑迅速扩大,呈椭圆形,随着病症的加重,变为紫褐色或乳白色;另一种是尖枯,初侵染时,大蒜的叶尖部为深褐色,并在叶尖部分平行分布深紫褐色的斜状斑纹,如不及时防治,整片叶子或者一半以上的叶片布满病斑,发病严重时,全田枯死导致绝产。
1.2 病因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无论蒜体有无伤口,病菌皆可侵染。蒜孕薹和抽薹时期,雨量和降雨次数对病情有一定的影响,降雨多,气温高,发病率就高,病情就严重。
1.3 防治方法
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者无害化处理;实行轮作、深翻或者做毒土撒施;播种前蒜瓣残体要销毁;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每10 d左右喷1次,防治2~3次,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2 疫病
2.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染病初期,在叶片中部或叶尖上产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浸状斑,湿度大时病斑腐烂,上面产生稀疏灰白色霉。花茎染病亦呈水渍状腐烂,导致全株枯死。
2.2 病因
病菌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土壤中越冬。初春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的游动孢子借风雨和灌溉传播蔓延,进行侵染。高温、高湿发病重,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该病一旦发生,蔓延非常快,短时间内可致全田毁灭,导致绝产。
2.3 防治方法
选用强抗病性品种;小垄或高畦栽培;注意排涝,防止湿气滞留;轮作,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无害化处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少施氮肥,增强抗病能力;初发病时喷洒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洒。
3 红根腐病
3.1 症状
大蒜染此病后,根及根颈部变为粉红色,植株顶端受害不明显,但鳞茎变小,染病的根逐渐干缩死亡,新根也容易染病,不断地干枯,影响鳞茎生长发育。
3.2 病因
病菌习居在土壤中,并在土壤中越冬,遇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即可发病和扩展。
3.3 防治方法
精选优良品种;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进行深翻掩埋;轮作;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浸种5 min,洗净后催芽播种;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管理,如密度适当,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发病初期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200倍液灌根,隔7~8 d灌根1次,连续灌2~3次即可。
4 黑粉病
4.1 症状
染病初期在叶、叶鞘和鳞茎上出现灰色条纹,受害叶片逐渐扭曲下弯,病苗或病株枯死。该菌主要侵染植株基部未成熟的幼嫩组织、幼叶及鳞片等。该病菌主要寄生在洋葱和葱上。
4.2 病因
此病发病温度是18~20 ℃,高于 29 ℃则不发病。播种过深,发芽出土迟,种子与病菌接触时间就长,发病就重,土壤湿度大发病也重。当叶长到15~20 cm后,一般不再发病。
4.3 防治方法
选择高抗病品种;重病地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进行轮作,以防葱蒜残体带菌;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者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浸种10 min后,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也可用50%福美双拌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并注意洗净手,对工具进行消毒,以防人为传播。可用50%福美双或拌种灵1 kg,对细干土100 kg,拌匀后撒施,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5 菌核病
5.1 症状
近地面假茎基部或贮存的鳞茎是容易感染的部位。病初呈水渍状,出现圆形小点,后发展为不规则的形状,致假茎变为黄褐色腐烂或倒折;干燥条件下,病部发白、易破碎,蒜瓣露出,致鳞茎萎缩,影响产量和质量。
5.2 病因
菌核在土壤、蒜种或病残体上越冬,春天开始侵入茎基部。高湿低温容易发病,阴雨天病情加重。菌核可在土中存活1年。
5.3 防治方法
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20 cm以上,将菌核埋入深层;播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除去菌核。采用紫外线塑料膜高畦覆盖,抑制菌源;种子和土壤消毒,种植前每667 m2用20%甲基立枯磷0.5 kg对细土20 kg配成药土,拌匀撒施。种子用50 ℃温水浸种10 min,即可杀死菌核;露地出现子囊盘时,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 m2用1 kg,或用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加3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于盛花期喷雾,隔7~8 d喷1次,连续防治3~4次;在土壤中撒施石灰,可明显抑制菌核病的发生。
6 黄叶和干尖
6.1 症状
成株发生干尖,在大蒜苗期时发生叶片黄化。
6.2 病因
主要原因是重茬、退母、根部受地蛆危害。退母也是烂母所致,烂母表明原种蒜里贮存的养分已用光,花薹和蒜瓣已开始分化。
6.3 防治方法
防治地蛆为害,用灭蝇胺与阿维菌素、吡虫啉等交替混合喷淋或灌根;施用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轮作也是一种好的防治措施;为防止退母、黄尖,应在退母前,即播种后30~40 d开始追肥灌水,避免或减轻黄叶和干尖的发生,对促进花薹和蒜瓣分化有一定作用;喷洒1.8%爱多收液剂6 000倍液或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 000~4 000倍液,对防治黄叶、干尖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