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闻术语之比较
2016-03-25潘梓萌
潘梓萌
摘要 中国近代曾出现“留日潮”,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大量派遣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中国近代学科的建立,绕不开日本的影响,大量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的术语均为近代从日本引入。新闻学术语也不例外。本文从
用语事典J、《舆论宣传学大辞典>着手,找出中日新闻学中字形相同的新闻学术语,对比《日本国语大辞典》和《汉语大词典》中术语义项对“客观主义”的起源进行追溯,比较术语在中日两国的发展变化以探究中日新闻理念。
关键词 新闻术语;客观主义;日本;借词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7-0014-01
1 “客观主义”的新闻学定义
客观主义在日本新闻学与中国新闻学中的含义完全不同。
在中国新闻学中,客观主义呈贬义。《新闻学大辞典》(1993)中如此解释为:“新闻报道当中的客观主义的题材,是指不划分为主或者是次、不区分本质和现象等,把一大多数各类不相属的现实进行罗列,以表示这个问题的客观性。事实之上,这样的报道一般是起着讴歌落后、涣散人心的一定作用,是非常不可取的。”
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大辞典》对客观主义进行了如下批判:“客观主义追求的情况是‘纯粹客观,是反对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排斥记者对于事实的分析以及于选择,自诩是站在‘不偏不倚、不党不私的立场上说话。”
从两本新闻学术语辞典中,均可看出在中国新闻学中,对于客观主义是持一种纯批判的态度。
在日本新闻学中,客观主义则引用英国学者布莱恩·麦克奈尔的理论,认为客观主义主要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事实与意见分离;平衡利弊讨论;参照其他可靠的信源来验证新闻的说明。
中日两国新闻学方面,对客观主义的解释千差万别。那么,客观主义是是在何时在两国之间产生差异的呢?
2 “客观主义”词义的演变
分别考察“客观”和“主义”在两国辞典中的义项,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比较上述义项及两部辞典中所列举的书证,可以推测“客观”一词为日本所创,在清末时期传入中国。“主义”则为中国古时流入日本的汉语词,两部辞典在“道义主张”之意中的书证相同,均为《史记·太史公自序》。“主义”为“原则”之意的书证则为日本早于中国。可以推断出,“主义”一词为中国汉字被日本赋予新意之后,又传回中国。《新尔雅》系统地解释了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新词,在释教育篇中对“客观”与“主义”作出的解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知觉思虑为精神生活之内容,是日主观。对于主观,日客观;对于一己,外界之事物,客观也;对于精神,一己之身体,客观也。”“标明一种之方针者,谓之主义。”
《日本国语大辞典》则对客观主义解释如下:“客观主义”主要指以客观标准主导行动,不受主观见解的影响。可以看出,“客观主义”在传入中国时,其含义与日本原词相同。
早期中国的客观主义来自于洋人办报观念中的“有闻必录”。“有闻必录”一词在早期主要侧重于新闻的真实性方面。新闻史学家“宁树藩”经过考证,“有闻必录”的主要的含义是包括:“只要是能够听到有人们讲过的事实事件,报纸就可以进行报道,至于真伪是怎样的,报馆是不负任何的责任。”中法战争时期,我国自办报刊:《述报》当中其中一条报道了中国军队:“伤亡甚重”的惨烈的状况,非常不合适于此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述报》:在新闻的稿子当中如此报道:“本馆根据于有闻必录之例,备登于报。不若法人之胜则张扬,败则掩讳也。”这样可以了解,此时的“有闻必录”已经是非常偏向于客观主义方面了。
1912年12月1日,流亡日本十四载的梁启超归国,在天津创办《庸言》半月刊,明确宣称:“对于各种问题,撰述诸君各自由发表意见,或互有异同或与启超有异同,原不为病,故一号中或并载两反对之说或前后号互相辩难,著者各负其责·启超独立发表意见,虽最敬爱之师友,其言论行事,启超一切不负连带责任。”此处正符合日本新闻学观念中对于客观主义“平衡利弊讨论”的说法。
在现代新闻理念中“不偏不倚、不党不私”被批判为“客观主义”,并称“如果按照客观主义的要求,不仅排除了报道立场,而且连新闻的真实也给毁掉了”。
这一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民国初期,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出路已经逐渐不同。当时,媒体分别被各自党派所控制,无法与西方报刊一样,将民营报业与党报分别对待。随后,共产党逐渐占据上风,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客观主义”作为不适宜“党报”宣传统治的理念,遭到废弃也是必然的。
“客观主义”在我国发生了比较大的转折点是出现于:1948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在此日发表了新闻:“全区人民团结斗争战胜各种灾害”,但是在当月的13日当中宣布即将对此条新闻进行严格的批评,认为:《人民日报》描述了一幅非常黑暗的历史画卷,并声称:“我们认为,这只能够从我们的宣传工作当中所存在的某类的客观主义的倾向来做解释。”并声称:“忽视积极的鼓舞乃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当中所不能够许可的客观主义倾向的一种重要的表现。”从此之后,“客观主义”在中国新闻界理念当中就偏向于负面。时至今天,在笔者所查阅的新闻学辞典中,该术语均为负面词语。
从“客观主义”一词在中国新闻学术语中含义的变迁,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新闻理念受到了日本的强烈影响,然而中国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摆脱了日本新闻理念,也与西方新闻理念有了较大的出入。这是“党报”与“民营报业”的分别发展带来的区别。
新闻术语方面着手研究中日两国新闻理念的变化还有较多的研究空间,如将中国的新闻学术语进行分类整理,找出从其他国家借入的词语,考察术语的跨语际实践,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新闻理念形成的过程及各个国家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