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防可治十种常见癌症

2016-03-25杨秉辉

中外书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胰腺癌甲状腺癌发病率

杨秉辉

肺癌:我国的头号癌症

将我国各种肿瘤的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肺癌占第一位;将各种肿瘤的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列,肺癌仍占第一位。所以说肺癌是我国的头号癌症,名实相符。肺癌的数量占了我国所有癌症的17%,更糟糕的是我国肺癌的发病率还在增长中,近期难望下降。

肺癌的全称应是支气管肺癌,这表明:许多的肺癌事实上是发生在肺内细小的支气管上皮的,发生于肺段以上的支气管上皮的称为中央型,发生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上皮的称为周围型。在病理组织上分“小细胞性肺癌”和“非小细胞性肺癌”两大类,后者再分鳞癌、腺癌、腺鳞癌、未分化大细胞癌等。

肺癌之中以中央型鳞癌最多,并多见于男性吸烟者。此类肺癌与吸烟关系密切,病人中95%为嗜烟者。女性患者肺腺癌稍多,发病与被动吸烟等因素相关。

肺癌的症状常以咯血为先,肺部CT检查为必要之诊断检查。由于小细胞性肺癌与非小细胞性肺癌在治疗之策略上有别,最好在治疗之前能通过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检查等取得病理诊断加以区分。

非小细胞性肺癌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之治疗方案,放疗、化疗次之。近年的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小细胞性肺癌由于易于转移扩散,故应以化疗为先,而小细胞性肺癌对化疗恰好颇为敏感,再辅以手术、放疗等亦常有疗效。

吸烟是肺癌明确的致病因素,故控烟为预防肺癌之根本。其他如大气污染、小环境污染等亦当重视治理。吸烟(包括被动吸烟)与肺癌之间有“剂量—效应关系”,即吸烟越多发生肺癌的风险越大,故对吸烟者而言必须强调戒烟之事。

由于多数非小细胞性肺癌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之治疗方案,并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故肺癌的早期发现自是人们之期望,但以往的胸部X线拍片检查,效果一般,近年推出低剂量CT检查对发现早期肺癌颇见成效。凡吸烟者及其他肺癌之高危对象,人到中年之后,最好每年能做一次检查。不过,此种检查亦会检出许多非癌的小结节,需仔细鉴别与密切随访检查。

肝癌:多见于我国的癌

肝癌分两种:一种为原发性肝癌,即原本发生在肝脏里的癌;另一种原是其他器官的癌,后来转移到肝脏里来,故又称转移性或继发性肝癌。犹如一是土著、一是移民。通常所称肝癌是指原发性肝癌。这原发性肝癌在病理学上又分两种: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前者由肝细胞恶变而来,后者由肝内小胆管细胞恶变而来。由于前者占绝大多数,故通常所称肝癌即指肝细胞癌。

肝癌好发于东南亚、非洲南部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肝癌甚为高发。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发生肝癌约56万例,其中居然过半发生在中国。肝癌在我国为发病率居第三,死亡率居第二位的癌症。

肝癌的症状为:疲乏、肝区不适、食欲不振等等,但早期皆无症状。后期肝癌病人有时可摸到肝区的肿块、有黄疸、腹水等,但早期皆无。

肝癌之诊断近年有大进步,验甲胎蛋白(AFP)如数值甚高,诊断肝癌颇为准确,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磁共振等,甚至小到直径1厘米的癌结节皆可确诊。

肝癌的治疗近年亦有很大的发展,不过总体上说来,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之治疗方案,对早期发现的肝癌、手术切除有可能带给病人以根治的希望。对不能做手术切除者,射频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皆多有效。

肝癌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更主要是与乙肝病感染相关。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已经让约八千万人避免了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状态,相信再过二三十年,我国的肝癌必将减少。

肝癌的发生还与嗜酒、饮食中摄入黄曲霉毒素过多等有关。故预防肝癌除应大力推进乙肝疫苗的接种外,还必须控制饮酒与强调食用新鲜的食物等。

对于已受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或可减少肝癌发生之机会。此类病毒感染者40岁(在肝癌高发地区35岁)后,更应注意每半年做一次包括肝脏超声波与甲胎蛋白的防癌检查。

胃癌:早发现不难治愈

胃癌曾经是我国发病率占第一位的癌症,如今这个“第一”虽然让位于肺癌,但仍是我国发病率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的癌症。

胃癌常以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或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为直接、有效之法,而手术切除则为胃癌主要的治疗方法。

胃癌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多食盐腌制的及其他久贮存的蔬菜、肉类等食物中的亚硝酸盐、胺类物质在人体内合成的亚硝胺是一类肯定的致癌物质;寄生于胃黏膜下的幽门螺杆菌也认为是致癌因素;胃癌更与许多胃部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及曾做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等。所以预防胃癌须从多方面入手,如:不吃或少吃腌制的、不新鲜的食物;提倡分食制,避免共餐带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积极治疗胃部的疾病以及对这些疾病做定期的监测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为直接的办法,而胃镜检查在我国已经逐步被民众接受,故凡胃癌的高危对象,人到中年之后,最好能每年进行一次胃镜的检查。用胃镜在胃癌的高危对象中筛查胃癌,据日本的经验,甚至能发现直径只有2毫米的“微小胃癌”,其中且多尚局限于黏膜层的“原位癌”,原位癌是表示这癌还在原地,尚未侵入黏膜下及血管、淋巴管之癌,甚至可通过胃镜进行之手术将其切除,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9%,有理由相信这些病人事实上已被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十分常见,在一般人群中感染率甚至高达60%至70%,由于存在反复感染的可能,并有报告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可能增加食管下端肿瘤的发病率。故目前认为若无慢性胃炎、胃溃疡存在,可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终究尚未确定幽门螺杆菌可单独引发胃癌。

在胃癌的预防工作中,“残胃癌”问题应引起重视,残胃癌是指因良性疾病曾做胃大部切除术后残留胃发生的癌。有报道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残胃癌发生率可高达5%至10%,远高于胃溃疡的癌变率,而曾做胃大部切除术的人多以为“胃已切除”而疏于防范,故对曾做胃大部切除术者发生上腹不适症状时,更应积极考虑胃镜检查。

食管癌:在我国开始减少

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曾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如今则已降为第四位。

食管癌以进行性,即越来越严重的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食管镜检查为最直接、有效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对于中、上段的食管癌亦可考虑做放射治疗。

食管癌的发病认为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长年进食不新鲜的蔬菜,在体内容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喜欢吃很烫的食物,以致食管黏膜被反复烫伤;缺少足够的蛋白质及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嗜酒、吸烟等。近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的下降多认为是与经济发展,人们蛋白质及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增多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癌症的发生确与人们生活行为相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防癌。预防食管癌除应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外,戒烟、限酒亦极为重要。

以往曾有将“进行性吞咽困难”作为食管癌发生的“信号”之说,实际上“进行性吞咽困难”的症状实在已非早期食管癌的表现,似应修正为“与进食有关的胸骨后不适”,即在咽下食物时感到的胸骨后的不适,当食物通过后或稍饮水后即自行缓解的症状。尽管有这一症状不一定即是食管癌,但若无可以解释的原因,如喝过烫的液体或烈酒等,并已持续数日不见改善者,便应就医检查。

肠癌:与脂肪饮食关系密切

肠癌,应该说是大肠癌,或更准确地说是结肠与直肠癌。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民众的脂肪摄入量大增。而随着脂肪摄入量的增加我国的一些癌症,如肠癌、胆囊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皆有相应增加。

而在这些癌症中肠癌尤其结肠癌、与高脂肪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脂肪的消化吸收需要胆汁酸的协助,高脂肪饮食使肠道内胆汁酸大量增加,胆汁酸在肠道内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致癌、促癌作用的二级胆酸,作用于肠黏膜引发癌变。以上海为例,近三十年肠癌的发病率翻了两番。

肠癌的症状有腹痛、便血、排便的规律或性状改变等,在直肠部位的癌症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验血发现癌胚抗原(CEA)增高对肠癌的诊断有提示的作用,应先做“直肠指诊”(即医师以手指探入直肠的检查),如未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肠镜检查以求确诊。

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甚至已有肝转移者,如患者情况尚好,仍可做切除术,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或大出血等情,至于肝转移部分再做相应处理,有时亦有较好的效果。直肠癌,以往距肛门8厘米以内者,皆需做人工造口(即人工肛门)术,术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今技术进步,多能保留原肛门,但如必须做造口术时,患者宜以积极之态度对待之。

预防肠癌应注意控制脂肪饮食,少食红肉(牛、羊、猪肉等),少静坐多运动,保持适合的体重。50岁以后宜每五年做一次例行肠镜检查。

结肠癌中有部分由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症转化而来。

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症为遗传性疾病,此类病人成年以后发生肠癌的几率在50%以上,故宜每年做肠镜检查。其他属于肠癌高危对象者,每年皆应做粪便隐血试验与癌胚抗原检查,并积极考虑做肠镜检查。

直肠癌之症状常与痔病(痔疮)混淆,而病人亦可原有痔病,故常不引起患者的注意而延误诊断。因此凡有便血者皆应接受直肠指诊,有时一举手之劳便可使直肠癌得以及时诊断。

胰腺癌:早发现仍有希望

胰腺癌近年发病率增加,且治疗效果不佳,故民间有“癌王”之说。

胰腺在胃之后,状若柳叶,有外分泌与内分泌双重功能。胰腺分泌胰液经胰管进入肠道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内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胰岛素,为糖类物质代谢所必需。胰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常与高脂肪饮食、吸烟、嗜酒等有关。

胰腺癌可分胰头癌与胰体胰尾癌两大类,这两类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不同:胰头癌常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故尚较易发现,胰体胰尾癌多无黄疸,而以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不典型症状起病,故常不易引起重视,诊断更容易被延误。

肿瘤标志物CA199明显增高时对胰腺癌的诊断有提示作用,确诊需赖CT或磁共振检查。手术为首选之治疗方案,由于不易获得早期诊断,手术切除率不高。放射治疗对胰腺癌亦有一定的疗效。

控制脂肪饮食,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胰腺癌。突然发生无痛性梗阻性黄疸及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疲乏、消瘦等皆应警惕此病。

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近年颇引人瞩目。以往医学界多关注糖尿病引发的感染、代谢紊乱及神经与血管方面的并发症。近年由于治疗的进步,糖尿病人生命显著延长,与糖尿病相关的癌症发病率亦显著增加,其中尤以胰腺癌为多。究其原因可能糖尿病与胰腺癌同以胰腺的慢性炎症为基础,或糖尿病人体内过多的胰岛素生长因子促进了胰腺细胞的癌变,也还有可能因胰腺癌破坏了胰岛,使胰岛素产量下降而发生糖尿病。总之,从糖尿病诊断成立时起,即应该关注癌症,特别是胰腺癌的防范。

胰腺癌虽说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但也并非毫无症状,一旦有可疑症状便应及时检查:一般可先查肿瘤标志物CA199,若有明显增高,或患有糖尿病、嗜烟酒者,皆宜做CT或磁共振检查以及时明确诊断。胰腺癌切除术属腹部外科的大型手术,不过近年已逐步普及,许多医院皆能施行,为胰腺癌病人带来福音。事实上胰腺癌只要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仍可有望长期生存。

乳腺癌:红颜杀手

尽管从全世界的范围看来,亚洲各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但在我国,乳腺癌仍为妇女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发病例21万,估计到2030年前后可能达到每年新发23.4万例。

乳腺癌的发病有较其他癌症更为明确的遗传背景,性激素的失衡是乳腺癌发病的主因。多进脂肪饮食、肥胖、未生育或未哺乳、月经来潮早、行经年份长等为发病的辅助因素。

乳腺癌多以乳腺部位出现肿块为主要症状,少数以乳头溢液为首发表现。有经验的医师手检、超声波及乳腺钼靶摄影为主要的诊断方法,确诊须做病理切片检查。手术切除为必须的治疗手段,其他的治疗皆属辅助治疗。

强调手术切除为“必须的”,是因为手术切除有治愈乳腺癌有较大的可能性。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放弃手术等于放弃生命。近年开展的保乳手术,前提是早期诊断,早期乳腺癌可采用只切除肿瘤的保乳手术,肿瘤仍是须要切除的。乳腺癌的手术从“根治术”、“超根治术”到“保乳手术”,能大幅度地减少手术的创伤,也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术后的内分泌治疗也十分重要。近年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乳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孕激素受体,能使内分泌治疗更加有的放矢。此外还发现了一种名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受体,若有此受体可采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更是提高。乳腺癌病例中有这些受体的约80%至90%,若能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后、辅以相应的治疗,多可长期存活、甚至治愈。

少数基底细胞样癌,俗称“三阴(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皆阴性)”乳腺癌,术后酌情采用放、化疗,只要是早期发现、彻底切除者亦有较好的疗效。

国外乳腺癌筛查大多数的做法是50岁以后的妇女每两年一次做乳腺钼靶摄影检查。我国2012年启动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关于乳腺癌筛查的做法是:对40岁至69岁的城市妇女先通过问卷确立乳癌高危对象,对40岁至44岁的高危对象进行超声检查,对45岁至69岁的高危对象做超声与钼靶摄影检查。

男性亦可患乳腺癌,虽其发生率只为女性的百分之一,但多被忽视而发现过晚,故男性亦应关注乳癌预防之事。乳腺癌是一种可望治愈之癌,若能早期发现,治愈的机会更多。

宫颈癌:可以用疫苗预防

宫颈癌曾经是我国妇女甚为高发的癌症,由于妇女保健工作的推进,亦是由于我国推行晚婚、少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宫颈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大幅度的下降。不过,近年则又似有升高之势。

宫颈癌的首发症状常是性交后不正常的阴道流血,或有血性白带,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情。经医师检查,取可疑组织做病理切片即可确诊。早期病例可做手术切除,术后多能长期生存,事实上也可治愈。稍晚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病例可做放射治疗,亦有颇好的疗效。

宫颈癌常在慢性宫颈炎的基础上发生,如今已明确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特别是其中16、18两型的感染有关。以往所指早婚、多育、有多个性伴侣等,实际上是这种生活行为增加了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风险而已。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已开始应用,是为人类预防癌症的第一支疫苗,在青春期注射后能有效地预防日后宫颈癌的发生。目前该疫苗尚未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因此我国妇女仍应关注健康的性行为,以减少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机会,并重视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早治工作。

宫颈癌从早期癌变发展到浸润癌常须经过五年至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可供早发现、早诊早治,而取得良好的、甚至治愈的疗效。

前列腺癌:老年男性高发

前列腺在膀胱之下,状若板栗,包绕尿道,为男性特有之器官,医师做直肠指诊时隔着肠壁可以触及前列腺。其主要功能为产生前列腺液,与精子构成精液,为生殖所必需。进入老年之后前列腺会“增生”使体积变大,因此也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不过此种增生为良性增生,并非癌症。

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近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增加。

前列腺癌亦属“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与人体内的性激素失衡有关。高脂肪饮食、多坐少动、肥胖等可能为辅助致癌因素。

病人常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不畅而就医时发现前列腺癌,但两者并无因果关系。肿瘤标志物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明显增高或进行性增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提示作用。如医师在直肠指诊时触及前列腺结节,可以细针做穿刺,取组织做病理检查确诊。

前列腺癌可做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内分泌(抗雄性激素)治疗等,皆颇有效。一般对相对年轻之患者建议手术或放射治疗再辅以内分泌治疗,而对高龄不适合手术或放疗者只采用内分泌治疗。由于前列腺癌常有发展非常缓慢的情况,甚至有十余年无显著之发展,被戏称为“懒惰癌”。故对于高龄、体弱的患者,亦可采取“伺机治疗”之法,所谓“伺机治疗”即在密切观察下的“不治疗”,但一旦发现肿瘤有明显的进展,仍应给予如内分泌疗法等治疗,以保障患者生命之安全。

甲状腺癌:预后大多良好

甲状腺在人体颈部、甲状软骨之前,分左右两叶、中以峡部相连,如蝴蝶之状,为人体重要之内分泌器官。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尚不明确,有提到颈部的放射线照射史可能是诱发因素,但绝大多数病人皆无此病史可循。碘过多或缺乏亦皆与甲状腺癌无关。

甲状腺癌晚期可因肿块过大压迫气管、食管引起呼吸、吞咽的困难,或转移至肺部等处引发相应的症状,但早期皆无症状。多因体格检查或偶然摸到甲状腺部位的肿块而被发现。如今超声波被普遍用于甲状腺的检查,已成为甲状腺癌发现的主要途径,亦是近年甲状腺癌“增多”的原因之一。

经超声检查疑为甲状腺癌者,应以细针穿刺取可疑组织做病理检查,便可确诊。手术切除为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甲状腺癌中90%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这两种甲状腺癌,亦颇有“惰性”,常潜伏多年而不发展,做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术后无须其他治疗。甲状腺癌中约10%为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则有较高的恶性程度,术后还应做放射治疗等辅助治疗,以取得较为满意之疗效。

猜你喜欢

胰腺癌甲状腺癌发病率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