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中的战争遗址

2016-03-25马辉

兵器 2016年2期
关键词:日裔炮台珍珠港

马辉

第一次去夏威夷是在2014年初,在参观了珍珠港之后有些意犹未尽,可惜那时所能找到的旅游攻略,基本都只有对檀香山自然景观和珍珠港的介绍,除了“密苏里”号和“亚利桑那”号之外,就没有其它跟军事历史有关系的景点了。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地图,当时我住在离威基基海滩不远的希尔顿双树酒店,研究地图时发现离酒店不远就有一个叫US ARMY MUSEUM的地方,询问得知当时博物馆闭馆布展,未能有缘进内一览。但对于这家博物馆的好奇,便向一颗种子埋在了心里,让我一直难以释怀。直到第三次去夏威夷的时候,才终于得偿所愿。从我当时入住的酒店前往博物馆,步行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博物馆其实离商业区很近,但由于地处威基基海滩西边,且并不紧邻威基基地区的卡拉卡瓦大道(Kalakaua ave),所以之前几次去商业区逛的时候都没注意到。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大,如果不是对于武器装备眼尖的人士,能够迅速发现门口的坦克和楼顶的直升飞机的话,那很容易就会与其失之交臂。

这里不妨为打算前往的朋友分享一下这个博物馆的具体门牌号:檀香山威基基海滩地区的卡里阿路2131号(2131 Kalia rd)。如果住的比较近,建议步行前往。

从炮台到博物馆

1898年,夏威夷并入美国之后,美国逐步意识到夏威夷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时任美国总统的麦金利和其继任者西奥多·罗斯福开始扩大美军在夏威夷的军事存在,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基地,部分基地被使用至今。1906年开始,沿整个瓦胡岛的海岸线修建了一系列的炮台,这一工程被称为“钢铁指环”。1911年,作为瓦胡岛防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防御檀香山港的伦道夫炮台建成,最初炮台装备有两门口径为14英寸(356毫米)的火炮,其钢筋混凝土外墙足以承受2000磅(908千克)级弹药的袭击。到了20世纪70年代,为了修建美军自用的海尔兴亚酒店,美国军方曾试图拆除炮台,但由于当年炮台修建的质量十分过硬,使这项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最终,军方放弃了拆除炮台的想法,并于1976年将伦道夫炮台改建成美国陆军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基本上所有的展品都在下层。展出的内容被分为了15个不同的部分,以此来展示夏威夷本地军事发展的过程。

进门后的第1展区主要介绍了夏威夷王国的成立及当时部落间的斗争。

第2展区至第7展区主要介绍了自1898年美国合并夏威夷之后至二战开始前,美军在夏威夷的发展。由于博物馆是由当年的炮台改建而成,因此在这部分就特别介绍了炮台的构造,以及包括伦道夫炮台在内的20世纪初夏威夷岛防御计划。

第8展区至第12展区主要介绍了太平洋战争有关的内容。因为地处夏威夷的原因,博物馆自然着重讲述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况以及当年日军从入侵中国开始到最后覆灭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单独开辟展区讲述了在夏威夷人口中占很大比例的日裔美国人在二战中的遭遇,以及在美军中服役的日裔美国人的情况。这是在其它博物馆里少有的、易引起参观者特别关注的地方。

第13、14展区则介绍了夏威夷当地人参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一些情况,在这部分除了展出了当时参战各方的轻武器装备、照片资料外,甚至还搭建了一个越战期间美军酒吧的复制品,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闷热的越南。

第15展区则是亚裔的埃里克·新关将军的个人生平展。

之后游客可以选择上楼,博物馆的二层设有荣誉室。参观者务必不要错过。

除了室内展厅以外,室外也有一些实物展品,除了近水楼台从炮台搜罗的的岸防炮外,还有美军退役的AH-1S“眼镜蛇”直升机、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美制M24轻型坦克,以及日军的一式47毫米战防炮等等。

相比珍珠港这样的著名景点,夏威夷美国陆军博物馆知名度较低,参观的游客也就比较少。但该馆虽然规模上比不上欧洲及美国本土的军事博物馆,但其布展很是独特,充分结合了夏威夷的特点(太平洋战争、日裔美国人等)。

由于主要展品都在一层,所以只要沿着博物馆的导览顺序来参观,就不会有所遗漏。展出的武器装备以轻武器为主,而且维护保养得不错。除了那些固定展览以外,博物馆还有专门的一个区域针对特定主题推出专题展。

二楼的荣誉室有点类似小教堂,方便当地人来此凭吊缅怀,就连来参观的外国人进入其中,也会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考虑到伦道夫炮台曾经面临被拆除,馆内对炮台的复原也是下了一番苦心。当然,博物馆还存在着些许短板,比如室外展品偏少。此外可能因为隶属于陆军的关系,博物馆对珍珠港事件的介绍有些简单,与笔者同行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冲着珍珠港来的,看完偷袭珍珠港的部分,对其他展品难免就显得“走马观花”了。总体来说,作为军迷,这是一个闹中取静,得以拾遗的地方。

整个博物馆不大,仔细参观的话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转完。参观结束可以前往博物馆的商店看看。这里有一些美军的常见纪念品出售,但其售价让人望而却步。

战争中的日裔美军

博物馆里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介绍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所遭受的区别对待以及他们参战经历的展区。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很快展开了针对日裔美国人的一系列行动,首先日裔美国人被宣布为“4C”类人员(即敌侨)。随后在1942年2月罗斯福总统签署9066号总统令,宣布建立军事区(实为收容所),将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人员迁往军事区管理。他们的个人财产和社会地位被剥夺,生活条件受到了限制。在夏威夷居住的十几万日裔美国人自然不能幸免。他们对美国的忠诚度受到怀疑,1400余人遭到逮捕。

出于证明自己忠于美国,以及渴望改善亲人在收容所待遇的愿望,1942年5月,在夏威夷国民警卫队服役的1300余名日裔美国人被编为夏威夷临时营并被送往美国本土的奥克兰受训,同年6月被授予第100步兵营的番号。1943年9月,该营在北非的奥兰登陆,但很快就又被派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与此同时,另一只几乎全部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部队——第442步兵团成立,并在密西西比受训。在意大利登陆之后,第100营参加了进攻蒙特卡西诺、安奇奥和罗马的战斗。由于作战勇猛,100营赢得了“紫心营”的绰号。随后在1944年6月,第100营被编入442团。全部由日裔军人组成的442步兵团参加了在意大利和法国东北部的对德作战。这便是日后有着“go for broke(全力以赴)”团训的442步兵团的由来。值得一提的是,在1944年10月到11月的孚日战斗中,442团展现了惊人的战斗毅力,以伤亡上千人的代价解救了一只200余人的被围友邻部队。由于作战英勇,442团总共有18143人次获得各类嘉奖,包括21人获得荣誉勋章、8次总统部队嘉奖、52枚优异服役十字勋章、560枚银星勋章、9486枚紫心勋章等。2010年10月,442团被授予国会金质奖章。1946年,由日裔美国军人组成的442步兵团作为美军的优秀作战单位,在华盛顿接受了杜鲁门总统颁发的总统嘉奖。

除了相对有名的442团外,其实日裔美国军人还在美军的很多其他单位活跃。虽然禁止日裔美国人投入太平洋战场,但是依然有近6000名日裔美国人以参加陆军军事情报处等方式参加了对日作战。还有不少留在夏威夷的日裔美国人在家乡服役,比如第1399工兵营就参与建设了不少瓦胡岛上的军事工程。

通过参观,我们可以看到珍贵的442步兵团在密西西比州训练时使用过的纺织品,以及442团的团歌歌片,部队臂章,以及442团在战争期间的各种珍贵照片。并且还有大量关于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遭到拘禁的历史资料。平心而论,日裔美国军人通过打击法西斯证明自己,战胜偏见的故事还是很令人感怀的。他们的努力,也为日裔将领在美军中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埃里克·新关生于1942年11月28日,是在夏威夷出生的第三代日裔。西点军校毕业后,参加过越南战争,有长期在驻欧洲美军服役的经历。曾任美军第34任陆军参谋长,是首位晋升为四星上将的亚裔美国人。新关还曾在奥巴马政府中任过退伍军人事务部长。在这个展区中,还有这位从少尉做到美国陆军上将、美国陆军参谋长、参联会副主席的四星上将的军装和他在西点时的学员礼服展出。

博物馆的二层的荣誉室用于纪念缅怀曾为美国国防作出过贡献获得嘉奖的夏威夷人。值得一提的是,在环绕于美军式荣誉感之外,这里我们更可以详细的了解美国陆军的各种勋章的含义及获得方式。

与夏威夷有关的军事历史

博物馆还花费了大量精力介绍了与夏威夷有关的军事历史。大约1500年前,波利尼西亚人利用其独特的波利尼西亚式独木舟从马克萨斯群岛跨越大洋来到夏威夷定居。从那时起,当地居民逐步发展出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结构、军事及宗教系统。但受时代条件所限,当地部落所使用的武器基本上是由木头、石头、骨头甚至是鲨鱼牙齿所制成的。到了1778年,随着库克船长发现夏威夷,当地的权利斗争中出现了新的因素——火枪。同年,岛上出现了装备着英制0.69英寸(17.526毫米)燧发枪的火枪队,这使部落间权利的天平出现了倾斜。最终,1810年,酋长卡美哈梅哈统一了整个夏威夷群岛,成为“黄袍加身”的卡美哈梅哈一世。

在第一展区中,我们便可以见到复制的部落时代武器和独特的独木舟模型 。并可以通过油画领略部落战争时代“威基基入侵”的场景。

应该说,夏威夷成为军事重镇,要得益于珍珠港的修建。夏威夷陆军博物馆自然不会忘记介绍与炮台和夏威夷防御有关的历史。根据最初的计划,为保卫珍珠港和夏威夷所建造的炮台应装备6门12英寸(305毫米)火炮、4门6英寸(152毫米)速射炮及16门12英寸迫击炮。随着炮台建造计划的进行,军方修改了最初的装备计划,除了增加2门3英寸(76.2毫米)速射炮以外,使用14英寸火炮代替最初计划的12英寸火炮。为了使伦道夫炮台的火炮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每门14英寸炮都配有一个独立的弹药库。并有13名士兵负责利用吊车导轨等设备来为火炮输送弹药。炮台的第一次试射是在1914年11月,在那次试射中14英寸火炮体现出了惊人的威力,其产生的冲击波使周围不少建筑受损。随后几年,随着威基基海滩地区的发展,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14英寸火炮逐渐不再使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军用航空技术和舰炮性能的发展使得炮台存在的意义逐渐减弱,二战结束后,美军曾将炮台改为仓库,其14英寸火炮被拆解,钢筋混凝土外墙也被拆除。

虽然如此,我们今天依然能通过伦道夫炮台存有的炮位和之下的弹药库展示,来领略塞防时代军事工程的独特韵味。并可以通过照片和模型,领略巨大的要塞炮的运作过程。

猜你喜欢

日裔炮台珍珠港
约翰·冈田的《不-不仔》对族裔身份的观照
在美亚裔中日裔最不支持特朗普
浅说晚清广州江防重镇沙路炮台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炮台,战争与和平
洋务运动时期出洋官员对西方炮台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