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
2016-03-25王艺妍
王艺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二胡就在江南流浪。乌篷船,杨柳岸,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仿佛天生就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
二胡不会属于脱俗儒雅的墨客骚人,更不会流转在富商贵贾的手中,它只是黎民庶子闲暇时玩乐的“玩意儿”。它是那样卑微、渺小,几乎所有的流浪者都能用它拉上几段,换取几块薄薄的铜板。
我仿佛望见有一个人,穿破时光厚厚的尘埃,颤颤巍巍地,从路的那头走来。
瞎子阿炳。一生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他的嘴角几乎终年都是垮着的。在这样一个人的手中,二胡注定是凄凉的诠释者吧。有人如是说。
我轻轻地笑了。一个能演奏出让小泽征尔曲膝而听的乐曲的音乐家,在他的音乐里,会只有“悲”吗?
就在那月光为万物铺上轻纱,泉水抚摸过石块细细的纹理,一切都变得静谧安详的夜晚,浅浅潺潺、涓涓盈盈的流水,化作了一把透明的小锤子,敲击着他的心房。生存的压力,病痛的折磨,权贵的欺诈,所有的苦痛都一一涌上来。不用思考,也不需要思考,他揉动着细细的琴弦,悲愤终于化作震颤的音符,一泻千里。
但是,音符中真的只有悲吗?
不。绝不会。如果一个人早已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他的心中又怎么可能掀起波澜,如果一个音乐家的音乐中不饱含着血泪与热爱,他的乐曲又怎可能千古流传?
阿炳的音乐中流淌的不只是悲啊!你听,那对幸福的殷切呼唤,对希望的不懈追求,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分明铿锵地存在着。
如果说,悲是阿炳二胡骨子里的情愫,那么希望就是它跳动的心脏,是它奔腾的血液,是它生命的源泉!是啊,当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就被无端地聚集起来,同时也被无限地放大了。
从那时候开始,二胡的流浪就变了。它不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而是鲜活的生命。阿炳用他那干枯有力的手指紧握着它,使它的生命鲜活了起来。从此流浪仿佛不再是流浪,而是一场旅行,一场心灵的旅行。
(编辑:关晓星)
评点:陈瑾
流浪的二胡,流浪的阿炳,宿命般的相遇;流浪的二胡,流浪的阿炳,完美地结合。二胡成就了阿炳,阿炳演绎了二胡,从此,两者相依相伴,相互诠释。阿炳是个流浪者,但身体的流浪只是其形,心灵的旅行才是其实,通过身体的流浪,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个人如此,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流浪过的人生不完整,没有流浪过的民族不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