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丹·凯利设计思想中的超验主义自然观
2016-03-25夏江婷沈守云廖秋林
夏江婷 沈守云 廖秋林
摘要:本文通过对丹·凯利生活经历、演讲词和著作的分析,浅析其设计思想中蕴含的超验主义自然观。在达拉斯喷泉广场和图温农场中,凯利对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的魔幻运用,进一步阐释了他所提倡的“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丹·凯利;超验主义自然观;梭罗
丹·凯利是20世纪以来美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之一,他长达70余年的设计生涯,可以说是美国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一个缩影。1912年9月2日,凯利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降生,外婆家曾是凯利童年时游乐的天堂,每年夏天他都会在那里度过。巴克斯特一望无垠的田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山川和广袤的森林让年幼的凯利沉迷其间,他在其中奔跑嬉戏,呼吸吐纳着自然的气息。童年的乡村生活让凯利在自然的怀抱中快乐成长,如此,对大自然的敬仰崇拜之情便在凯利心中悄然滋生。此后,大自然的神秘变幻让凯利用一生的精力去探索发觉其中的秘密。
1936年,凯利因为出众的设计才能被哈佛大学作为一名特殊学生录取。然而在1938年,凯利深感为哈佛传统且古板的教学环境所约束,从哈佛中途肄业。离开学校后他来到康科德的国家森林委员会的规划部门任职,工作之余,他阅读了超验主义先驱们的文章与著作,爱默生的”Whole Man”和梭罗的《瓦尔登湖》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发现自己热爱自然的情结与他们如出一辙,并且在超验主义的自然观中找到了自己一直探索和追寻的设计思想。
1 丹·凯利设计思想中的超验主义自然观
1.1 回归于自然
作为在大自然花草虫鱼之间行走的信徒,梭罗对它的情感朴实又深挚。从他优美的文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翱翔于自然空间中的自由畅快,人与自然万物合而为一、同生共存。因而他倡导人们回归自然,免受世俗生活的制约和羁绊,他认为人们应当花更多时间在充实自我的精神世界上,而非物质世界。他对生活所持的“一切从简”的质朴态度便是其中最显著的体现。在食物、住宅、衣物和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须品得到满足后,“一切从简”的生活方式就得以践行,梭罗(Thoreau)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Walden)生活了26个月,他亲身践行了其回归到大自然中的忠实信仰。
在梭罗的自然观中,回归自然是用来救赎被束缚的心灵,“回归”是指人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然回归,而不是表面的厌弃世俗,抛弃人世的生活。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生活是试图寻找一条人性回归自然的道路,希望找回人与自然原先所具有的那种和谐关系,恢复人性本来所包含的自然因素。
一直以来因在设计中用到诸多几何元素,凯利倍受争议,一度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新古典主义者”。然而,那些批判他的人并未注意到他和梭罗一样热爱自然,终其一生与大自然比邻而居,真实地生活在其中。
1951年,丹·凯利一家人迁移至佛蒙特州,把家安置在Champlain的湖边,于是就在这儿,丹·凯利建造了一家小型的事务所。之后他们又把家从湖边搬到了East Charlotte附近的农场。凯利的孩子长大后,他依山为自己和安娜又建了一幢新家,把原来的家改造成新的事务所。凯利说:“近距离的感受英格兰葱郁的森林和美妙的田野风光,安娜和我享受着这简单而质朴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梭罗的著作一《瓦尔登湖》,以及他的思想、主张,对丹·凯利的影响很大,因为他响应了梭罗的号召,选择了回归于大自然的生活方式,他相信这样不仅可以避开市区的喧嚣纷扰,更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中神秘且充满秩序的演变和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1.2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梭罗指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与自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自然中万事万物彼此关联,太阳每日重复着它东升西落的轨迹,阳光普照大地,使万物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生长。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类并未因为高度进化而成为主宰者,人类也需要遵从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而只有与万物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人类方能与万物一同沐浴自然之雨露,安享自然之馈赠。
就“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点上,凯利显然也受到了梭罗超验主义自然观的影响,他曾说,“我们生活在浩瀚的宇宙中,需要清楚认识的一点便是—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人和自然”、或者“人与自然”,而是“人即自然”(It's not man and nature.It's not man with nature. Man is nature, just like the trees.)。人类如树一般,在大自然的阳光下,慢慢生长。因为文明的高度发展,在宇宙中人类刻下了属于自己无法被抹除的痕迹。自然界中人类天赋异禀,拥有思维和改造事物的能力,这使得人作为组织者和设计者存在。春夏秋冬四季不断演变轮回,自然的脚步一刻不停地向前,万物彼此制约关联并有序生长,这种变化正如爱默生所说:“自然厌恶所有与其本质相背离的风格或是曲解,所以我们应该去发现自然的本质,当形体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合理掌控时,它们就会表现出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整体感来”。凯利认为设计就像在自然中漫步,要用心感受自然万物和谐的外表与比例、体会它的演变与本质,如果片面而主观地以所谓的创造或与真实脱节的想法将其替代,便违背了设计的最初用意,而彻底沦为模仿和装饰。谙熟宇宙间秩序,并与之保持唇齿相依才是设计的本意。
2 丹·凯利作品中的超验主义自然观
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过七旬的凯利已然成为一位老者,经过岁月的磨砺,他的设计手法和理念也愈发成熟,此时凯利在设计中已然淡化了年轻时所强调的设计风格,转而向更深层次的自然精神的本质进行探索,他把对人生和自然秩序的思考熔铸进所热爱的园林事业中。达拉斯喷泉广场(Fountain Place)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他在作品中对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的魔幻运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超验主义自然观的思想。
位于美国南部的达拉斯是典型的工业城市,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达拉斯市中心,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城市热岛效应”也随着建筑密度的增大越发严重起来。广场上的主体建筑—一联合银行大厦,高度大约有220m,层数达60层,作为美籍华裔大师贝聿铭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有着他标志性的几何形的玻璃和幕墙。
在前期来勘测现场时,凯利就察觉到场地中存在的问题一在建筑为主体的环境中,周边环境明显缺乏生机,单一且乏味,当即就决定用自然要素中的水来使周边环境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不是单纯地抄袭自然景观,而是把对自然的感悟和在自然中的所思所想在城市景观中表现出来”,凯利对设计做出这样的解释,甚至由于和城市硬质景观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自然的体验更加深刻。
在对广场的设计中,凯利将水、植物和喷泉等园林要素都作了有序的组织,呈现出一种多层结构的网格形的排列方式,70%的面积被水覆盖的水景园共有4层结构(如图1)——圆形种植盆里的水杉(第1层空间结构)——点状喷泉(第2层空间结构)——四周环绕水体的混凝土铺装(第3层空间结构)——中央的喷泉方阵(第4层空间结构)。广场地形有高差,东南角比西北角低4m。设计利用地形起伏,将西北部大部分水池按网格边缘做成跌落的水池,最大落差2m,一般1.6m,因此水分层叠落,像层层的瀑布一样,颇有气势。
此外,对植物的筛选也是让凯利思考了许久。当时是在水杉、梧桐,柏树和稻子豆树中做选定和抉择,考虑再三后决定种植水杉(如图2)。选择水杉的原因有4点:其一,水杉为落叶树,植物的季相变化能丰富春夏秋冬轮回的景观。其二,水杉的叶形小,不会像阔叶树的树叶那样既容易遮盖水面,又容易阻塞水流。其三,因地制宜,水杉在达拉斯是很常见的树种,并且还适合生长在略有水湿的环境中。其四,水杉的生长高度与银行大厦的高度相和谐。虽然当时建筑师曾担心水杉的高度会影响建筑室内的采光问题,但如今水杉己经长到20余m高并没有对室内的采光问题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广场中走过,有种在森林沼泽间漫步的体验。特别当夜色降临,广场上的跌水、喷泉被水下灯光点亮,有种如梦似幻的超自然体验。凯利将时间和空间2个不同维度的要素相互叠加,在城市的环境中营造出一幅与宇宙秩序相连,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植物、水体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自然透过它们让人看到了它的神秘和无限。凯利的设计就是将色彩、声音、气味和材质这些要素与周边环境联合发挥作用。凯利用他的作品告诉人们,设计的真谛在于随着时空变换呈现自然造物的奇迹。
3 结语
园林设计师是自然的建筑师,凯利把设计看作是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的神圣事业,在凯利的设计思想或是作品中都可以看出梭罗等超验主义者对他的引导。凯利认为设计应当尽力恢复人与自然间因工业生产、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裂痕,修复人与自然间最纯粹的精神关系,设计师应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他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