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名“刀尖战士”的一等功传奇

2016-03-25赵雷马一搏谭长俊

解放军生活 2016年2期
关键词:比武亚军队友

赵雷 马一搏 谭长俊

和平年代的士兵没经过战火洗礼,荣立军功并不容易,荣立高功则更难。文中的五位士兵部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收获了人生的辉煌,他们是“刀尖”战士、一等功士兵。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他们的奉献和付出,领略他们收获一等功章的荣光!

作为军人。崇尚荣誉、渴望荣立军功是种本分。近些年来,第三十九集团军某特种作战团在参加重大演习和各级军事比武中涌现出一大批训练尖子,特别是荣立一等功的“刀尖”战士也可谓群星璀璨!他们说:“耀目的一等功章,是流血流汗搏杀出来的,是勇气锐气铸就的!”的确,这一荣耀的背后有太多的不容易:他们所经历的特殊历练令人感动、为之震撼!

“反恐先锋”赵顺翔

【功臣档案】

赵顺翔。某特战团七连班长,人称“反恐先锋”。1988年8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党员,中士军衔。曾3次参加“军情”系列等大型演习任务,2013年参加“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获“特战分队城市反恐行动”课题金牌,荣立个人一等功。

【逐梦军旅】“嘭!”一声闷响,一名战士重重地撞到房门上,反弹之后迅速站起再次冲向房门,“嘭!嘭!”当第三声闷响传来,他硬是用肩膀撞掉了门锁。不到一分钟门破人进,“恐怖分子”猝不及防束手就擒。

这不是电影中的片段,而是辽西某地反恐演练场上的一个镜头。他,不是别人,正是赵顺翔。

提起这位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反恐先锋”的精兵,连队官兵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小子,牛!”

此言不虚,有例为证——

朱日和综合训练基地。全军特种部队组建以来首次综合性比武竞赛备战正酣,赵顺翔担任反恐行动组主力队员。

一切按训练计划有序进行。然而。就在比武前13天。指挥部突然将原来的上升器和软管窥镜侦察临时改为房屋倒滑侦察。这种做法被国内外特种兵称为“自杀性垂降法”。这。无不让从未接触过此课目的官兵心中惴惴不安。

这天,赵顺翔自告奋勇爬上楼顶,首次尝试倒滑训练。

站立楼顶,身体慢慢前倾,开始倒滑……一系列动作连贯实施中,突然,一阵风沙袭来,迷了双眼的他身体瞬间失去控制,整个人凌空弹起后,下巴重重地撞在了墙体上。瞬间,下巴颏已血肉模糊。情急之下,他下意识地双脚绞紧绳索,两手捋顺攀登绳,平稳滑落到地面。

再看他,头盔上的下巴保护带巳磕碎,血自钮颜色逐渐暗红。随队军医当即给他做了6针伤口缝合手术。“赶紧回去吧!”大家劝赵顺翔马上回去休息。他不听,缠好纱布,咬着牙又一次站在了楼顶。滑降,突入,排爆,拯救人质……剧痛撕扯着他的神经。模糊的意识下,他近乎本能地完成了余下的整套训练流程。此时,包裹的纱布已经被鲜血浸透。回到营地后,军医不得不对他崩裂的伤口再次做缝合处理。

第二天凌晨3点,头上缠着纱布的他,拔掉针头整装站在了反恐集训组的队列中。队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扔下一句话:“够爷们儿!”

就这样,赵顺翔和他的队友每天都要在10多米高的楼房上攀登。进行无数次下滑训练,强大的摩擦力将他们的双手磨得水泡一个连着一个。这样一个高难度、高危险性的垂降动作硬是被他们在短时间内给攻了下来。

这期间,运动射击训练也不能落下。“谁出枪速度快,谁就占据优势。”赵顺翔说。只要睁着眼睛,枪就成了他的“手指”,连着神经,长在胳膊上。经过无数次的摸索训练,他不仅熟练掌握步枪、手枪、狙击步枪、弩、机枪等轻武器的射击方法,也练就了两眼瞄准射击的绝技。“恐怖分子遇到他,肯定玩儿完!”连队战友竖着大拇指说,“手枪速射。从拔枪、瞄准、射击,赵顺翔仅需0.58秒!”

正式比武那天。赵顺翔带伤走上比武场,和队友一举拿下“城市反恐”课题的金牌。

“绳上舞者”陈亚军

【功臣档案】陈亚军,某特战团四连班长,人称“绳上舞者”。1991年11月出生,2008年12月入伍,党员。中士军衔。曾参加“跨越-2009”等大型演习任务,2013年参加“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获“综合战斗技能”课题金牌,荣立个人一等功。

【逐梦军旅】好莱坞大片《蜘蛛侠》中飞檐走壁的绝技令人叫绝;金庸笔下的小龙女以绳为床的惊世绝技让人称奇。在某特战团,“绳上舞者”陈亚军也不一般。

“就是他!”见到陈亚军时,他正在组织战士进行攀爬训练。示范动作开始了,只见陈亚军身背15公斤重的装具。迅速拍下计时器,拼尽全力向不远处的楼顶冲去,挂好保护绳,双手握紧绳索,右脚用力屈回胸前,左脚踩住绳索,手脚同时发力,“噌”地一下,整个人蹿起1米多高,连续9个动作就从一楼“飞”到了14米高的楼顶……

“用绳攀爬比普通人在平地行走还快,不愧为攀登健将、‘绳上舞者。”大家看得目瞪口呆,不禁叫绝。

英雄也有走麦城的时候。陈亚军说,在参加“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前,自己从没训练过“应用攀登”这项技能。爬到10米高的楼顶。最快的队友用时16秒53,而他则用了28秒。

就因为这项成绩拉了后腿,原本训练样样拿冠军的他。成了集训队里名副其实的“陈亚军”。那天深夜。他在寂静空旷的训练场上,默默地走了一圈又一圈,慢慢地坚定了迎头赶上的决心。

为尽快赶上,5层楼高的攀登,别人爬5次,陈亚军就爬10次、15次,每天要上上下下百余次。每次爬完,他都会找到攀登技术好的队友和教员帮忙找问题、改动作。

由于平时训练强度大、间歇短,手上磨出的厚厚老茧换了一层又一层,血肉一片模糊。他说:“每次茧被磨掉露出新肉时,再抓攀登绳就钻心地疼,但在我的战场上,永远不会有亚军!”如此玩命的训练,让他在淘汰考核中取得了10米武装攀登15秒87的好成绩。获得了比武资格证。

距正式比武仅剩7天时,整个集训队笼罩在莫名的紧张氛围中。这天傍晚,天刚擦黑儿,训练一天的陈亚军已经疲惫不堪,然而还差最后一项滑降训练。拍表、挂绳、蹬台,背手解D字环。右腿跨过楼顶边缘,双手反手掏绳将滑降绳套入D字环,演练过数万次的陈亚军。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为了抢时间,两脚一蹬,“噌”地一下跃了出去。突然,背后一只大手死死地抓住了他的衣领,陈亚军半个身子悬在楼顶边缘晃了几晃……

原来,由于D字环使用时间过长,旋转纽扣损坏造成一根滑降绳从D字环脱落,这就相当于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从14米楼顶直接跳到地上,而整个过程只需两秒。被队长拽回来的陈亚军伸脖子往下一瞅,吓出一身冷汗,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

弓劲者,箭必远。通过常人无法想象的苦练。他让干瘪的数据有了灵魂:攀爬10米高的楼层,沿避雷针只需7.8秒。沿阳台只需8.1秒。“三点固定上”只需6.5秒……几个月攀登过的高度相当于好几座珠穆朗玛峰。

苦心人天不负。在最终比武中,陈亚军负重15公斤,14米武装攀登仅用时13秒,加上滑降的2.07秒,是整个比武中应用攀登用时最少的队员,和队友一举夺得应用攀登课目的银牌。

庆功会上,队友们即兴赋诗一首赠予他:形似蜘蛛侠,身轻赛云燕。亚军夺冠军。绝技不一般……

“慧眼神探”李会

【功臣档案】李会,某特战团一连班长,人称“慧眼神探”。1990年出生,2009年12月入伍。党员,下士军衔。曾参加“军情-2012”“联合-2012”等大型演习任务。2013年通过“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获“抵近侦察”课题金牌,荣立个人一等功。

【逐梦军旅】冷风嗖嗖。夜色凝固在草原之上。深邃夜空的星光扫视着朱日和训练场,仿佛在翻阅一部兵书。

“A地为‘敌指挥所,命你分队限×时×分将其坐标数据传回指挥所!”受领任务后,李会带领本组5名成员携带新型夜视器材消失在茫茫草原。

“捕光,捉影,追风……”李会鹰一般敏锐的眼睛,透过微乎其微、稍纵即逝的异常征候,在准确侦察完“敌”机场目标点后。他和队友们身背20余公斤重装具,开始15公里负重奔袭。

耳边夜风呼啸,脚下淤泥裹步。就在距终点不到1500米的紧要关头,“咕咚”一声响。他一个跟头坠入深坑,血水淌了满脸,本来领先的他们眼瞅着要被对手超越。队友为了减轻李会的负担,几次想抢下他的背包和步枪,可他就是不松手。殊不知,此时李会左膝十字韧带已经撕裂,肿得像个发面馒头。

他们原本的行进路线是绕过一座小山抵达终点,但眼看着差距越来越大,为了争取时间、减少失分,李会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穿水塘!”理由是“至少可以少跑400米”。

在未知的水塘内,李会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膛,他已感觉不到自己膝盖的存在。他的抉择令对手感到震惊。当这队衣衫褴褛浑身臭泥的特种兵艰难走出沼泽时。所有的人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跳上岸,距终点还有100米的距离,精疲力竭的他们拼尽全力互相搀扶着反超了对手,夺得了首金。

某年2月份,某新型目标定位夜视仪配发部队,李会作为团里有名的“老侦察”,受领抵近侦察相关装备的攻关任务。没有专家指导,没有现成经验,怎么办?李会没有“坐等靠要”。而是抱着“小马过河”的精神开始探索:每天天一擦黑儿就开始训练,比对着说明书练习瞒准、定位、测算坐标,整套的操作动作每宿他都要练上千百次,直到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才“打道回府”。

就这样,李会硬是在一周内就总结出了整套装具的使用规范,被全团推广。

特别是受领全军比武任务后,李会训练起来更有劲儿。体能训练每天夜里开始,清晨结束。战友们开玩笑地说他是“夜猫子”,两头见不着太阳。脚底磨出血泡,血泡破了露出嫩肉,再磨成老茧。如此反复,脚掌练成了“铁蹄”。有时夜行军,腿部被枯枝剐得伤痕累累、鲜血淋漓,出血化脓结成了厚厚的痂。

集训期间,他穿破了4双陆战靴、3套迷彩服;每天连续按键上百次,激光测距机测距件就用坏了3个,像熟悉自己身体一样熟悉了新装备上的每一个部件。

“天上不放过一只鸟,地上不放过一根草。”如今,李会掌握了微光夜视仪、照相侦察、传感等多种高科技特种侦察装备的操作使用。他还可以在不带夜视仪的情况下,通过特殊的搜索方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丛林中准确发现目标。

夜朦胧,山朦胧。深夜时分。李会带着他的兵又一次向远山奔驰而去。

“金刚战神”吴佳远

【功臣档案】吴佳远,某特战团七连班长,人称“金刚战神”。1993年S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党员,下上军衔。曾参加“军情-2012”等大型演习任务,被集团军树为“优秀士官标兵”。2013年参加“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获“综合战斗技能”课题金牌,荣立个人一等功。

【逐梦军旅】7月的朱日和合同训练基地,烈日炙烤大地,滚滚热浪让人窒息。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综合战斗技能”课目正在紧张比拼。

此前裁判员告知:“‘综合战斗技能分为4个分课目10多项内容,比武全程12公里,重点是考验特种兵在各种条件下的体能、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对特种武器装备的使用能力。”

“啪!”发令枪响起。吴佳远身背10余公斤的作战装备,先是徒手攀登14米高墙,紧接着,就是常人难以翻越的特种障碍。之后,还要与人协作扛150多公斤的巨型原木跑100米、个人打=25公斤弹药箱跑800米、8人合力推动将近5吨重的越野车行进100米……随后武装越野3公里,更是毅力和耐力的比拼。

近了,更近了!望着前方的终点线,拼尽全力,吴佳远做最后的冲刺!“35分30秒!”自1964年全军大比武以来。尘封49年的全军越障越野纪录就此打破!

英雄出少年。吴佳远,一米八一的个头儿,浓眉大眼,挺拔壮实,一看就很有几下子。集训伊始,年仅20岁的吴佳远是所有比武队员中年龄最小、兵龄最短的一个,因为缺乏经验,并不被大家看好。

“同样都是特种兵,我就不信那个邪!”吴佳远暗暗较起了劲儿。

超强的体能是特种部队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因而此项训练强度之高简直可以用“炼狱”来形容,其残酷程度超乎常人想象。没有“超人”的身体是吃不消的。而吴佳远就是在这“炼狱”中练成了全能战士。

攀登训练,他自己“承包”一条攀登绳,一爬就是连续十几趟,手上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血泡破了结痂,再破再结痂,直到一片血肉模糊。

起初,于雷投准是吴佳远的弱项。中午的太阳像个大火炉,其他队员休息了,只有他一个人还在投弹场一遍又一遍地扔铁疙瘩。晚上开饭时,手臂酸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手枪速射,为了提高零点几秒的成绩,他每天练出枪、瞒准、换弹夹就有上千次。

这还不算,每天晚上他还给自己加“夜餐”:穿上陆战靴,再跑一趟8公里。一个月的时间,愣是穿“飞”了5双训练鞋。

有一天越障训练,吴佳远跑向4米高墙,背靠墙壁扎稳码步,随后而来的7名队员,纷纷踩着他的膝盖、肩膀甚至头盔翻墙而过,就在他也准备通过时,突然手上一滑,头朝下向地面栽去,左肩、手臂、拇指根伤得都不轻。大拇指节肿得发紫,队友们看着直咧嘴,他却笑着调侃:“怕疼不是特种兵!”

在朱日和“魔鬼式”训练期间,压根就没休息这个词,从凌晨3点起床到半夜12点睡觉,队员们始终在进行训练,作战靴里随时都可以倒出一摊水来。“感觉连去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整个人都练机械了。”吴佳远说,常常是一个课目刚下来,下一场训练的哨音已经响起,一天训练下来,浑身累得只剩下两只眼球在转动了。由于训练强度大,再加上天气炎热,作训服几乎没干过。一层有一层厚厚的盐碱渗透到训练服的纤维中,衣服就变硬了,经过风干就能“立”在地上。

千锤百炼出硬功,“金刚战神”创佳绩,7个月魔鬼般的集训,吴佳远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一个88公斤的健壮小伙成了70.5公斤的“型男”。最终,他在“综合战斗技能”课目比拼中一举夺得3金1银1铜的佳绩,书写了一名全能战士的尚武传奇。

“孤胆排爆王”肖亮

【功臣档案】肖亮,1988年10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党员,上上军衔。先后被集团军评为“训练尖子”“特战尖兵”,全军“优秀狙击手”,2013年参加“砺刃-2013”全军特种部队比武获得“特战分队城市反恐行动”课题金牌,荣立个人一等功。

【逐梦军旅】寂静的走廊里鸦雀无声、危机四伏。“砺刃-2013”全军特种兵比武竞赛“搜索排爆”课目正在紧张进行。

这是一场生死较量。搜索队员肖亮快速突入房间。门后、床下、墙角……一系列搜索动作快速而有序,就在他小心翼翼拉开衣柜的把手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颗“水银炸弹”呈现在他面前。

“水银炸弹”是排爆中最难缠的一种。一尺见方的模拟炸弹内部,共分为3个隔断。中间的隔断注满清水,两边的却是满满的彩色水,只要拿起“炸弹”的双手稍有抖动,颜料接触到清水,就算“炸弹”引爆。

胜负只在一线间。“冷静,一定要冷静!”肖亮迅速平复呼吸,两眼紧盯平衡装置,脱掉反恐手套。双手稳稳抓住“炸弹”两端,缓缓起身,向门外走去。要想安全地排除爆炸装置,不光要走完一段几十米的走廊,更要端着平衡装置走下三层楼的楼梯。

一步,两步,三步……每走一步他都必须控制好身体的平衡,双手决不能有丝毫抖动,几十米的路程。他大汗淋漓,身旁的队友大气都不敢喘,都为他捏着一把汗。

当一抹灿烂的阳光刺入肖亮的双眼。他终于走出了昏暗的大楼,成功地将“水银炸弹”送到了150米外的安全区域。

“用时9分34秒,没有颜料进入到清水之内,排爆成功!”裁判通报过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肖亮和队友凭借精湛的技艺取得综合成绩第一名。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此前。搜索排爆训练紧张而又枯燥,不仅要求队员的搜索全面而细致。还要掌握拉发、绊发、压发、定时炸弹等所有炸弹的排除方法。

于是。集训队多了一道景观:肖亮每天上楼下楼都会端着一碗满满的清水,既要保持行走的速度。又不能让清水洒出一星半点。刚开始,没走出多远,水已洒出过半。宿舍距离饭堂大约有100多米,地面坑坑洼洼。饭前饭后他都要练上一阵。一趟,两趟,三趟……队友说,他都练魔怔了。

为了精益求精,肖亮在排爆辅助练习上也下了一番苦功:模拟炸弹在纸箱内。一个月割了几百只纸箱练稳心;缝衣针扎在一排木头上,用镊子夹线穿过针眼练细心;用螺丝刀往木头上拧螺丝,然后卸下再拧卜练耐心;用圆头筷子夹黄豆,从这个碗夹到距离不等的另一个碗中练专心……

针对爆炸物目标小、排爆时间短等问题,肖亮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总结,自己亲手制作炸弹、安放炸弹,揣摩“恐怖分子”安放炸弹时的心理,把所有型号的炸弹和有可能安放炸弹的位置研究得明明白白。

“炸弹是难以驯服的‘野兽,但如果你能真正了解它的性能原理,它也会像温顺的小绵羊。”现在的肖亮已经熟练掌握简易、水银、定时等多种不同类型炸弹的原理和压发、排、爆方法。

“炸与不炸我做主!”如今,肖亮成了名副其实的“孤胆排爆王”。

猜你喜欢

比武亚军队友
致敬比武勇士,载誉归来!
比武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二十元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