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灰灰菜栽培及开发前景
2016-03-25王小军
王小军
摘要:阐述了小陇山林区灰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rnn)的生态习性与分布、药用及食用等价值,并对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进行了初步总结与建议。
关键词:藜科;苋属;灰灰菜;栽培;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意识的改变,消费需求也日益向天然、无污染、无公害食品靠拢。野菜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未经人工栽培的无污染蔬菜,其风味独特,口感新颖,营养价值较高,并具备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享有天然“绿色食品”、“森林佳品”等美誉。小陇山林区及周边地区野菜种类较多,乌龙头、鸡娃菜、灰灰菜、香椿、椒芽、苦苣、蒲公英等都是时令菜。灰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inn)为藜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和嫩茎叶均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并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因此,灰灰菜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不仅为寻常百姓采食,而且登上了宾馆、饭店餐桌。由于灰灰菜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其一般多是野生的,无人为因素影响其生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绿色食品。
1 植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资源分布
灰灰菜为藜科(Chenopodiaceae)苋属(Amaranthus)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粉仔菜、灰条菜、灰藿或白藜。高60-llOcm;茎直立粗壮,有棱和绿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多分枝;枝上升或开展;叶背有泛白的小颗粒状,叶有长叶柄;叶片菱状卵形至披针形,长3-6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锯齿,下面生粉粒,灰绿色。花两性,数个集成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状花序;花被片5,宽卵莆或椭圆形,具纵脊和膜质的边缘,先端钝或微凹;雄蕊5;柱头2。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果皮薄,和种子紧贴;种子横生,双凸镜形,直径1.2-1.5mm,光亮,表面有不明显沟纹及点洼;胚环形。
灰灰菜分布遍及全球温带及热带,中国各地均产。小陇山林区普遍分布,生于路旁、荒地及田间,农田里是较难除的杂草。
2 食用及药用等价值
小陇山林区4-6月,灰灰菜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人们又称野灰菜、灰条菜等,采取后及时处理,先在太阳下晒蔫,随后用手搓,搓掉叶片上的白灰,随后晒干。食用时在开水中略焯,可调配食用油、蒜、醋等凉拌,口感佳,亦可炒食、做菜饼等。天水及周边地区群众每年在这个季节采摘加工,市面较少见。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灰灰菜嫩茎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特别是其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全草可入药,能止泻痢、止痒,可治痢疾腹泻;配合野菊花煎汤外洗,治皮肤湿毒及周身发痒。
3 繁殖及栽培方法
灰灰菜繁殖力强,生长快速旺盛,主要用种子繁殖,一年可多次播种生产。于秋季采集种子晾干备用。以春播为宜,其他季节可按市场需要进行。整地时施人适量有机肥或腐熟人畜粪作基肥,翻耕耙平,畦宽约120cm左右,平整畦面后撒播或条播,播后用扫帚顺畦向轻扫一遍,使种子落人土中,浇水浇透,保持土面湿润,小陇山林区及天水周边地区4-5天出苗。灰灰菜生长力强,病虫害较少,在肥沃湿润的土中生长快速,施用基肥后可不再追肥,无雨天适时给予灌水即可。一般苗高I0-25cm都可采取幼苗嫩茎叶处理后食用。
4 前景展望
有研究报道,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据测定,每1009灰灰菜嫩苗中含蛋白质3.5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69、粗纤维1.2g、胡萝卜素6.35mg、维生素B.0.13mg、维生素B2 0.29mg、维生素C 69mg及多种无机盐,含钙量高达209mg,含铁量0.9mg。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灰藿处处原野有之,4月生苗,茎有紫红线楞。叶尖有刻,面青背白。茎心、嫩叶背皆有白灰。为蔬亦佳。5月渐老,高者数尺。7-8月开细白花,结实簇簇如球,中有细子,蒸暴取仁,可蒸饭及磨粉食”。在野菜开发种植方面,小陇山及周边地区较为欠缺,野菜的市场价格日益上升且供不应求,因此,在林区附近及山间荒芜地发展野菜栽培,不仅保护生态环境,更为林区及周边地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