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奈维林娜脐橙在西充县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6-03-25洪国勇李敏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充县表现脐橙

洪国勇 李敏

摘要:根据西充县的气候条件,奈维林娜引入西充后的表现,从高标准建园、选择适宜砧木、选用营养壮苗、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对川北地区脐橙栽培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关键词:奈维林娜;脐橙;栽培;表现;西充县

1 西充县气候特点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偏北部,东径105°36'4"-106°4'7",北纬30°52'4"-31°15'7",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484.4小时,日照率33%,高于川、渝大多数柑桔产区,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温40.4℃,极端最低温-3.4℃,≥lO℃的年有效积温5474.4小时,无霜期306天,年均降雨量965.5mm,相对湿度79%,花期相对湿度74%,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的特点,是宽皮柑桔的最适生态区和甜橙的适宜区域,种植柑桔历史悠久,1978年被列为全国柑桔基地县,所产锦橙、罗伯生脐橙等远销原苏联及中国香港等地。

2 奈维林娜脐橙在西充县的综合表现

奈维林娜树势中等,树形较矮小、紧凑,萌芽力和成枝力均较强,枝条粗,较短,密生,果实倒卵形或椭圆形,果形指数1左右,果较大,平均单果重210-245g,果皮深橙色或橙红色,鲜艳,果面细,光滑,具光泽,果皮厚度0.35-0.45cm,包着较紧密,果顶圆纯,基部较窄,部分果实有短小沟纹。脐小,多闭脐,果肉深橙色、紧密,脆嫩,化渣,多汁,无核,可溶性固形物11.6%-12.4%,高糖低酸,风味浓郁,有香气,品质上等,成熟期12月中旬。2009年12月26日,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省内同行专家在西充县凤和乡六村一社对奈维林娜脐橙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认为该品种品质特色突出,适应性强,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植物学特征和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性稳定。枳砧、红桔砧、资阳香橙砧嫁接苗3年挂果,10年生枳砧,单株产量32kg,田间鉴定22年生树平均株产55kg,折合667㎡产量3300kg,适宜于在川北地区大面积推广。

3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3.1 高标准建园

搞好园区道路、蓄水池、排灌系统、栽植小区、附属设施等规划,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或壤土建园。要求有机质达2%以上,有效含氮0.l%~0.2%,全磷0.15%-0.2%,全钾2%以上,pH值6-6.5。由于西充县土壤由较浅的紫色母紫发育成紫色土,pH值一般为7.3-7.9,全园宜增施有机肥或施用硫磺粉等进行改造,推广聚土起垄,深沟高厢的方法栽植。

3.2 选择适宜的砧木

过去快速发展柑桔中不注重砧穗组合,如枳壳、枳橙砧木,出现生长缓慢,缺铁黄化严重,甜橙共砧脚腐病、流胶病、天牛等为害严重,宜选用香橙或红桔作砧木,对原有枳壳或甜橙砧木,可于秋季在基部靠接2-3株香橙砧木换砧。

3.3 选用营养袋苗

一律不栽植露地苗,选择脱毒营养袋容器苗,2年砧1年苗,苗高超过50cm,3个以上分枝,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3.4 土肥水管理

3.4.1 幼龄树施肥。定植后1-3年为幼龄期。此期应促进枝梢速生长,培养坚实的枝干和良好的骨干枝,快速扩大树冠,为早结丰产打下基础,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促发春、夏、秋3次壮梢,薄施勤施腐熟有机水肥配合速效化肥,每年施肥6次,即在抽梢前后半月左右土施1次,并根外追肥6次,行间间作豆科绿肥,在盛花期刈割或翻埋,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

3.4.2 结果树施肥。定植后第4年一般可以试花结果进入结果期,应逐步进行扩穴压埋绿肥,树盘浅中耕,覆盖LS地布或薄膜、杂草、秸秆。

一年施肥3-4次,即萌芽肥、稳果肥、壮果肥(早秋肥)和采前肥(晚秋肥),萌芽肥在萌芽前3-4周施入,约占全年施用量的15%,每株施0.3kg尿素+50kg腐熟粪水。稳果肥在谢花后施。依树势、挂果量不同施用量不同,老弱树、多花树,挂果量大,树适量多施,壮旺树少施或不施,以配合速效性化肥、有机水肥为主。壮果肥在7月下旬-8月上旬施,因7-10月为果实膨大期,对各种矿质营养及碳水化合物需求增加,此期也是早秋梢抽发及成熟的关键时期,根系处于活跃期,土温较高,利于吸收利用,此期施肥量应占全年50%,株施腐熟有机肥60-80kg,高浓度复合肥(硫酸铵型)1.5-2kg,腐熟油枯lkg,不宜过迟施入。采前肥在采果前60-80天施入。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树体花芽分化,补充树体营养,恢复树势,增加贮藏养分,提高抗寒能力,提高产量,增进品质,施肥量可占全年施用量的20%,以腐熟有机肥和过磷酸钙、适量钾肥为主,配施复合肥。此次肥料应控制氮素用量,以免抽生晚秋梢及降低品质。全年结合根外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营养液等6-8次,并在花期补充硼及幼果期补充钙、锌、铁等中微肥。

3.4.3 水分管理。由于脐橙周年常绿,枝梢年生长量大,挂果期长,水分消耗多,对干旱的忍耐力低,而西充县降水时间分布不匀,在萌芽、抽梢、开花、坐果、果实膨大期等时期为需水敏感期,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采用浇灌、喷灌、滴灌、埋草穴灌、渗灌及树冠喷水等方式补充水分,但在盛花期及采前20天左右应控水,不宜大量灌水,以免大量落花或降低品质。在5-6月梅雨季节及夏季洪涝期应及时排水,以免对树体造成伤害及大量落果。

3.5 整形修剪

幼树定植后,在前几年尽量不实行冬剪,只在生长期采用摘心、抹芽、除萌、弯枝、缓放及撑拉吊等方式进行整形,以利迅速扩大树冠。进入结果期后再因树适当整形,奈维林娜脐橙适宜的树形有自然圆头形、变则主干形、自然开心形等。早春修剪推广大枝修剪技术,以疏枝、回缩为主。高大树冠外围及上部粗枝实行回缩修剪,缩小树冠,对枝条生长直立,数量多而密集上下部枝条相互遮盖的成年大树,采用“开窗脱帽”和开天门的办法分年锯除直径2-4cm以上粗度的外围和背上枝2-4个,并疏去严重遮光、密挤、下垂拖地、衰老的枝梢,促进树体通风透光和枝梢更新。结合花前复剪,疏去部分密弱春花枝。生长季注意控制夏梢及抹芽放梢。

3.6 花果管理

3.6.1 幼旺树促花。10-11月保持土壤适当干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撑拉吊枝,喷多效唑或促花剂1-2次。

3.6.2 衰弱树控花。9-11月适量增施氮肥及灌水,树冠喷布50-70mI/L赤霉素1-2次,春季萌芽前短切和疏去部分弱花枝。

3.6.3 保果。应采取综合措施保果,在加强树体营养供应、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控梢保果。小年树可疏去约1/3的春梢营养梢,或在春梢展叶4cm长时留5叶摘心,并抹去7月上旬前抽生的全部夏梢。在伏旱时期用绿肥、秸秆、杂草等覆盖树盘约lOcm厚,可起到防旱保水,保土增肥,降低温度,减少异常落果的作用。环割环剥,对幼旺树(枝)适用,时间在谢花后至6月上旬,在直径3-5cm的大枝上环割2-3圈,间距1-2cm,特别壮旺树可实行环剥,环剥口宽不超过0.3cm,剥后包扎薄膜保护,保果效果明显。根外追肥或喷布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谢花后至第2次生理落果结束前,视挂果量及树势喷1次50mL/L赤霉素或lOOmL/L 6-BA(6-苄基腺嘌呤)或20mL/L2,4-D,并配合花期喷硼,幼果期喷0.3%尿素、2%草木灰或1%过磷酸钙浸出液、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锌或0.2%柠檬酸铁液。

3.6.4 疏花疏果。包括花期摇花、人工疏去密弱花枝、摘除劣质花等,疏果可分2次进行,第1次在5月下旬,第1次生理落果停止,大小果实分明时,疏去病虫果、畸形果、小果等;第2次在定果后的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大致按50-60:1的叶果比(可加大部分留果量)或2/3枝梢结果留1/3枝梢轮换的方法进行人工疏果。果内外有试验用引熟酯(J-455)、西维因或敌百虫疏果的报道。

3.6.5 生理病害的防治。与罗伯生脐橙比,生理病害发生较轻,但管理不善果园发生较重。主要包括脐黄、裂果、日灼粒化枯头等。生理病害造成落果、减产和降低品质,预防脐黄可采用树冠喷1-2次赤霉素或2,4-D溶液或增效液化BA+CAIOO倍液(均为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生产)均匀涂沫幼果脐部或果梗(此法不易产生畸形果)。预防裂果可采用增施氮钾肥,裂果发生前喷2%石灰水或5%草木灰浸出液,加稀土微肥或钾肥,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勿使过干过湿,干旱期早晚树冠喷水增湿,果园按1:10左右比例配置有核品种(如锦橙、血橙等),可提高坐果率,减少裂果率的效果。日灼的预防,包括合理修剪,不使树体和果实过分裸露,加强土肥水管理,高温季节不使用机油乳剂和石硫合剂等药剂,地面覆盖,果面喷钙等。粒化和枯水的预防包括合理施肥、控制生长调节剂使用、适时采收等。

3.7 病虫害防治

重要病害有流胶病、脚腐病、炭疽病、煤污病,贮藏期虫害有大实蝇、红蜘蛛、黄蜘蛛、蚧类、天牛类、花蕾蛆、吸果夜蛾、粉虱、蚜虫、卷叶蛾、凤蝶、金龟子等,应抓住冬季,萌芽抽梢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等关键时期,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把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值以内。

3.8 适时采收

奈维林娜脐在西充县的熟期为12月中旬,过早采收,糖酸比小,色泽差,口感粗,水分少,产量降低;过迟采收,加重采前落果,粒化枯水生理病害加重,不耐贮运,对次年产量有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西充县表现脐橙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西充县: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推进“温暖人社”建设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奉节脐橙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脐橙丰产栽培技术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土地二次调查成果的西充县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