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方法论刍议

2016-03-25OnArchitecturalDesignMethodology

重庆建筑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验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ology

王银霞,孙国城(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乌鲁木齐 830047)



建筑设计方法论刍议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ology

王银霞,孙国城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47)

摘要:该文从哲学角度对设计方法论进行了探索,并选取典型的哲学思潮对方法论加以批判性分析,进而得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设计方法论;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孙国城(1937-),男,江苏苏州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机场航站楼设计及超高层建筑设计工作。

Abstract:The design methodology is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 of philosophy, and some typical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re selected to do critical analyses on the methodology, with some inspiring conclusions obtained.

Keywords:design methodology; rationalism; empiricism; scientism; humanism

1 建筑设计与方法论的关系

建筑设计方法论(Design Methodology)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个相对新兴的领域。由于研究尚浅,人们常将之与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design method)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方法论并非方法,因为它本身并不为建筑设计提供具体方法,而是把建筑设计这一活动领域作为研究和认识对象[1]。从根本上讲,设计方法论是一个学科,属于哲学范畴,而设计方法则是设计一个建筑物所涉及的具体方法,它以设计建筑为目的。

2 设计方法论的发展概况

作为建筑理论的一部分,建筑设计方法论不仅影响着建筑创作过程,同时也对建筑教育领域起着引导作用。自产生至今,建筑设计方法论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显然它的研究热潮已经过去,然而,这并不能否认设计方法论在建筑理论与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对它的哲学思考仍然是我们当今建筑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2]。

设计方法论源于西方,带着浓重的西方哲学色彩。近代哲学思想的两大始祖笛卡尔和培根分别提出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并把它们作为思考和解决其他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进而引发了近代方法论的理性论与经验论之争,相应地,人们把对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分为理性派与经验派。前者不愿把建筑看成是具体的、物质的东西,他们强调抽象感知事物的内在与本质,然后在尽可能高的水平上进行设计。而后者却不以为然,他们强调继承与发展传统,认为房屋是真实可及的东西,应该尽可能地依靠自己过去对事物的经验进行设计。

然而,人们对设计方法论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70年代以后,理性派与经验派开始走向互补与综合,90年代他们的思维与认识开始融合,渐渐地两大学派都把设计看成是一种认识的方式,是探求方法的实践形式,以此为基础加以研究,提出设计方法的新原则、新内容。因此,没有纯理性的方法,更没有纯感性的实践,有的只是情理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与矛盾。

20世纪以来,哲学思潮在变化多端的现代环境中风起云涌,在哲学思潮影响下的设计方法论也变得更具包容性和创造性,由先前的排斥转为与其他科学方法、理论思潮相结合,因此它的发展与各相关学科的发展越发密切相关。

3 各种哲学思潮的渗透与融合

3.1科学哲学的深刻影响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基本问题。方法论学者戴利(J·Daley)认为只能在认识论领域研究我们所具有的知识的特性,而科学哲学也正是在这一领域引导和左右设计方法论的发展。比如实证主义方法论学者学会用“分析—归纳”的模式解决设计问题。勃罗德彭特以托马斯·塞缪尔·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提出设计的“范式”,而卡尔·波普尔的“猜想—反驳”错试机制则被直接用来描述设计过程。

3.2现代反科学思潮与后科学思潮的产生

现代反科学思潮不同于欧洲中世纪的反科学,它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是头脑清醒的人们对科学的一种理性的思索。到20世纪科学发展至盛,后科学思潮则针对此时“唯科学而科学”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

不论是反科学思潮还是后科学思潮,反映到建筑理论中设计方法论的研究领域,就是一系列“反方法”的思想,即不能“唯方法而方法”。美国建筑学家亚历山(Alexandria)大在对建筑理论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从崇尚方法到反方法的转变,他的著作《建筑的永恒之道》认为整个宇宙是个有机的整体,包含各种情感和物质,而建筑属于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人类想要创造美的建筑,设计方法并不会起太大作用,此外,“任何对方法论的领会都需要精确的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会产生一个能做创造性设计的境界”。亚历山大的观点代表了设计方法论研究中的一种深刻的哲学取向,即追求万物的结合,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这的确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3.3人本主义的渗透

人本主义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因为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和动物完全等同化,不深入挖掘人的内在本性,另一方面又批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而忽视正常人心理的做法,所以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不难发现,人本主义要求把人的某些特征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强调人性与理性的统一,发展到建筑领域便是建筑与社会的统一,所以人本主义始终引导着建筑师对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保持清醒的认识。

在人本主义的深刻影响下后现代建筑的设计方法逐步发展,反映到现实中便是对国际风格的批判,注重交往空间,强调城市文脉,把握空间尺度等等。公众参与式设计的理念及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设计与人类行为的关系等研究也是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比如景观规划领域越来越重视景观的生态性,进而催生一种新的学科——景观生态学,而建筑设计领域则意识到了建筑对整个城市文脉的影响,进而将城市生态学纳入设计范畴。

3.4现象学的批判

现象学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这里所说的现象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现象学反对方法论的狭隘与抽象化,除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技术全面革新,但是现存场所却越来越多地遭玛毁坏,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其批判的内容,现象学倡导设计要有创新性与突破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深受那些重视并具备个人创造力的建筑师们的支持[3]。

将现象学渗透到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中去,有两方面较为突出:一是诺伯格·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以《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的现象学》为代表作,他的“存在空间”、“场所”和“场所精神”等概念强调真正的建筑不能仅建之于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建之于生活世界,与人的“存在”相联系,当然这属于纯理论方面的研究;二是十足的建筑现象学实践大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他认为建筑是一种存在,具有空间知觉,所以他的设计比较注重空间的巧妙处理,讲求平淡之中包含精巧的形式和内容,他的建筑被认为是建筑现象学理论在当代建筑上的最充分反映。

3.5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影响

结构主义是一种认识和研究事物的方法论。最初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确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此后,结构主义逐步应用到语言学、人类学以及其他众多学科,期间产生了许多学术运动或学派,比如荷兰的结构主义学派,意大利的类型学设计方法等,此外,建筑学也提出簇式结构、流动性、变化与生长、台阶哲学、空中街道等新概念,这其中无不渗透着结构主义思想。G·勃罗德彭特的《建筑的深层结构》即是其中的代表作。

解构主义从结构主义演化而来,它所要解构的是社会统一模式和大众的流行套路,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所以它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是“解构主义”建筑的思想源泉,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的建筑形式与用传统方式解决的建筑表现差异巨大,所以有观点认为解构主义对设计方法论具有颠覆意义。但是也有学者坚持,虽然解构主义倡导摒弃传统方式进而发掘新的东西,但在建筑形式的解决过程中似乎不可避免的要用到传统文化和既有方式。

美国建筑大师彼得·埃森曼认为社会发展势不可挡,建筑自然也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他的设计理论也从早期的崇尚结构主义转为近期的倾向解构主义。但是许多人们仍然被结构主义方法论占据着头脑,他们怀疑解构主义存在的合理性。然而,解构主义在建筑理论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因素,但肯定不会完全取代结构主义,正如“经验主义”想要彻底颠覆“理性主义”,却只会使自身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状态。

4 设计方法论带给我们的启迪

第一,设计方法论是实践的手段而非目的。我们讲世界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方法论也一样,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达到永恒,它必须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探索去不断完善。当然,方法论也不会因为“反方法”而消亡、解体,相反,它还会在更高的哲学层次上得以重构。所以,我们要用历史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承认方法论有其局限性,并且只能是我们不断完善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第二,设计方法论的发展方向是不断追求科学化。科学分为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建筑的创作过程复杂,免不了理论知识的指导与设计技术的应用,所以明显带着科学的味道,必定会朝科学化方向前进。虽然任何活动都不可能达到彻底的自动化、科技化,包括设计活动,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否定科学技术价值的依据,因为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问题,反而是我们的应用方式与思维观念需要转变[4]。简言之,是科学技术的应用而非科学技术本身创造未来,建筑设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必将是科学技术应用的受益者之一,方法论也必将朝着科学化方向迈进。

第三,设计方法论必将归于实践中去。任何理论的东西最终去向都是实践,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建筑师的设计活动本质是为人类创造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这属于人类实践的一部分。可以说设计实践与设计理论是相互影响的,我们的设计受理论知识的指导,而反过来建筑的设计与建成又影响着理论与文化系统的更新,两者相互渗透。虽然如此,我们仍然要在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分个轻重,因为建筑师的历史使命是为人类创造宜居的环境形式,而这分明属于实践的内容。

5 方法论的应用问题

设计方法论是实践的手段,我们用这种手段来追求真正的目标——设计出真正属于未来的建筑,这种建筑要把人本主义放在第一位,从真正意义上关心人的需求,而不是处处展示设计师的个人理想,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应该是面向大众的。目标清楚了,对于方法论的前瞻性思考也就水到渠成。

基于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对于方法论的研究仍然会以满足人的创造性要求及设计的合理性为出发点,也就是说,无论会有多少新方法新理论涌现,牢牢抓住设计的目的才是根本。但是当前设计方法论在指导设计实践中面临诸多的应用困难,这是因为我们很难把握创造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平衡点,或者根本在建筑创造的过程中顾此失彼,因而导致我们的建筑要么就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要么就过于贫困和简单。

6 总结

对于建筑设计方法论,我们要时常从哲学的角度去挖掘它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去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去无限地向科学化的方法论靠拢,进而指导建筑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白雪海.设计方法论的哲学思考与启示[J].新建筑,2000.

[2]毛良河,郝占鹏.浅议方法论的研究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关于建筑哲学的一些探讨[J].四川建筑,2006.

[3]赖林莉.浅析建筑现象学的设计方法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4]田利.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与主体思维结构的关联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责任编辑:孙苏

建筑设计知识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营造法原》与《园冶》

《营造法原》

《营造法原》是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古建筑营造的专著,姚承祖原著,张镛森增编,刘敦桢校阅。该书分为16章,分别叙述了江南地区古代建筑中包括地面、木作、装折、石作、墙垣、屋面以及工限、园林、塔、城垣、灶等项目的营造做法,并附有表现建筑形象及构造的照片、插图和图版等多幅,对了解江南建筑的形制构造及演变,很有参考价值。

《园冶》

《园冶》一书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崇祯四年(1631年)成稿。该书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分别就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包括相地、立基两节)、建筑布局(包括屋宇、门窗、栏杆、墙垣的构造和形式)、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项目都作了系统的阐述。附图235幅。该书现已成为我国研究造园史和建筑史以及今后造园设计和园林建筑实施的唯一可供借鉴的形制参考书,其中很多理论和具体词语也广为建筑工作者引用。由于原著采用了四六文体,词藻华丽,读之琅琅上口,但寓意含蓄,词意不易为人普遍理解。为此,南京林学院陈植教授特为之作了详尽的注释,并按原文译成白话,于是此书更加广泛流行,几乎成为建筑园林界爱不释手的参考借鉴资料。

作者简介:王银霞(1988-),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02

doi:10.3969/j.issn.1671-9107.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07(2016)01-0021-03

猜你喜欢

经验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数据与语境
——第十七届《哲学分析》论坛专题研讨之二
思 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人文视域中的中学哲学教学思考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