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梧桐街道蚕业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6-03-25姚建荣
姚建荣
(桐乡市梧桐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嘉兴 314500)
桐乡市梧桐街道蚕业现状与对策建议
姚建荣
(桐乡市梧桐街道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嘉兴 314500)
桐乡市梧桐街道蚕桑产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由于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城市的不断扩张、饲养环境日益恶化,桑园面积逐年减少和茧丝绸行情在低谷徘徊,蚕桑产业逐年下降,但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平衡性,且有着规模的桑园条件及扎实的蚕业基础和传统生产习惯,该产业在部份地区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仍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为了稳定蚕桑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笔者特对本街道的蚕桑产业现状开展调研,并对优化稳定蚕桑产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梧桐街道蚕桑产业现状
桑园面积锐减,2002年全镇桑园1222.33 hm2,到2015年仅689.8 hm2,减少532.53 hm2,减43.57%。蚕种饲养量下降,2002年全年饲养蚕种43515张,2015年11918张,减少31597张,减72.61%。蚕茧产量产值速减,2002年总产茧量1824 t,2015年627 t,减少1197 t,减65.63%;2002年蚕桑产值3100万元,2015年1880万元,减少1220万元,减39.35%。
2 制约蚕桑产业的主要因素
2.1基础薄弱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由于茧丝绸行情的不稳定,蚕农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桑园管理粗放,投肥、投药、投工减少,甚至部分农户出现了不施肥、不治虫现象。桑园面积分散,不成规模,大多农户桑园面积分布均在3块以上。养蚕设施简陋,尤其没有专用小蚕室,共育率不高。饲养员年龄老化,新技术普及难度加大,再加上这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其他产业的政策补助以及国家对粮油实行综补,蚕桑与其他经济作物及种养业之间的比较效益在减弱,造成了产业的逐步萎缩。
2.2环境污染加大了蚕桑产业的风险
由于该街道紧邻市区周围,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使养蚕条件变得越来越艰难,从而直接影响蚕桑生产的安全。如2005年的春蚕生产,城西、同心等村组,因受企业废气污染,使蚕大面积中毒。同时,由于粮、桑作物混栽,防病治虫交叉,农药中毒时有发生,如2012年的中秋期,在新玄、百福等村,因稻田大面积防病治虫,农药品种更换次数增多,用药量加大而污染桑园,使蚕大面积中毒,严重影响了蚕茧的产质量并潜在着社会不安定因素。
2.3劳动力素质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后劲
由于该街道特定的地理位置,二三产业较发达,一大批有一定文化素养、素质较好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造成蚕桑产业劳动力缺位,从业人员主要是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的“5060”妇女,从而严重影响蚕桑产业发展的后劲。
3 稳定蚕桑产业的对策建议
3.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夯实蚕桑产业“基石“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街道总体要求,为把握产业形势,调整思路,积级实施产业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生产,推行“一村一品”,选择远离城区,环境相对较好,饲养水平较高,有蚕桑发展潜力的城西、同心、钱林、民安、百福、新玄6个村,建立蚕桑专业村,每村培植年饲养蚕种20张以上大户不少于20户,同时新建一批丰产桑园示范基地,实施规模种植,合理布局,避免粮桑、果桑、菜桑等混作,减少农药污染,确保蚕种安全。
3.2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街道已出台政策,每年在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扶持蚕桑专业村和一批蚕桑大户,对每期饲养50张以上的小蚕规模共育室,按每张蚕种补助15元实施奖励;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能排能灌、品种统一的丰产园区按每667 m2200元进行补助;对大户实施土地流转用于丰产桑园建立的按每667 m2200元进行奖励,逐步实现蚕桑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形成产业发展基地,不断提高规模效益。
3.3强化实用技术推广,实行标准化生产
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广桑、蚕良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结合园区建设大力推广丰田系列等桑树新品种,实现桑品种的更新改造,加快标准化桑园的建设步伐,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另外,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广播会、发放技术资料以及科技早市,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适用技术重点推广省力化养蚕、小蚕共育等实用技术。探索规模化养蚕和大蚕2回育新技术,降低养蚕成本和减轻劳动强度,实现集约化养蚕。培养标准化养蚕能手,提高全街道蚕桑生产水平。
3.4实施桑园间套作,提高桑园产出率
充分利用桑园空闲时间,套种好榨菜、萝卜等其他经济作物,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效益,从而增加蚕农收益。
3.5加快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化进程
蚕桑产业属弱势产业,要稳定和发展蚕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伸产业链,发展后续环节,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将茧丝绸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蚕业产业化经营。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街道重点培养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组织协调好蚕农实现“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多形式的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产销联合体,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街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