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神韵飘渺不绝

2016-03-25

中国设备工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创作



艺术神韵飘渺不绝

作品赏析

天赋与勤奋让他跻身画坛

随着采访,马双彦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如一幅幅装帧精美的画页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孩童时期他就表现出绘画天赋,老师们让他在黑板报宣传方面挑起了大梁。而他的父亲作为一个双手能写书法的乡村艺术家也被他的勤奋所感动,主动给他买笔买纸买颜料,并开始对他进行系统的书法学习指导。家长的支持、老师的鼓励,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坚持不懈的勤奋,使马双彦对书画更加充满信心,从此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为他日后成为知名书画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走出校门的马双彦到了镇文化站工作,这使得他有了更多的进行书画创作的机会,他省下钱购买了大量的书画创作的书籍,以先人和前辈为师,系统地学习中国工笔画和连环画创作。工笔画学习要求很高,除了功底扎实,还要选好题材,花费时间相对也很长,但这些对于血气方刚的马双彦来说,都不在话下。由于勤奋和悟性,1995年马双彦创作的作品《五台圣景》荣获了“五台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作品中小溪流水、苍松翠柏、庙宇亭台,画面十分壮观,引人入胜。从此,他便一发而不可收,仅1996年一年,就揽获了全国书画大展大赛5项大奖。马双彦在连环画的创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人物神态、形态逼真感人,除了到全国各地坚持写生外,他还临摹了历史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许多的连环画,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那段日子,他几乎到了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的地步,日后,他创作了好几本连环画,不仅得到了出版社的认可,且出版后十分畅销。其后,马双彦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古代仕女的创作上,而且越画越精,既有工笔又有小写意,很快在画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仕女画自成一家

画山画水画花画鸟难画人,据统计,在中国画系山水、花鸟、人物3大类别中,人物画家所占的人数不到3类画家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是因为人物难画,画人物,失之毫厘谬误毕现,画得不像不好,画得太像也不好,人物画贵在处理好似与不似之间,把握好“形似”与“神似”的关系至关重要。仕女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人物画重要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画种。我国历代都出现了不少擅长画仕女的画家,他们以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为题材,塑造了大量优美动人、貌若天仙、美仑美奂的女性形象,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璀璨的魂宝。

马双彦的仕女采用圆润挺秀,细劲连绵的线条,宛如春蚕吐丝,又如行云流水,而且很符合时代的特点。他在创作汉、魏、晋时期的仕女时,抓住了当时的造型特点:秀骨洁像、薄衣广袖、风带和裙,显示出飘飘欲仙的动态,而且配景极富装饰性,有“于妙处传神,正在阿堵中”之感。美人们“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形与神极具魅力。他“迁想妙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艺术夸张的手法创作出了大量的美女人物。

马双彦创作的各时期仕女,都与人物所处的时代十分吻合。为了增强古代仕女的美感,让现代人看起来更加温馨舒服,马双彦把各个朝代仕女的特点进行精心提炼,赋予艺术想象力并加以发挥,达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唐至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绘画特别是人物画成为上层人物的最爱,在与强大国力相应的审美意识下,仕女画的形象追求丰腴肥润、雍容华贵,无论是宗教壁画和近年来发掘的唐代墓室壁画的宫女群像,还是宫廷妇女和生活中的女性,以及唐俑等妇女形象,无不具有丰满圆润、健康富态的特点。唐代仕女画的另一特点是多姿多彩的妆容,画中的女性除了漂亮的衣裙,面部与头部的装饰也让人眼花缭乱。唐代女性不满足秦汉以来细细的长眉,而是流行由细变粗的眉形,一种为“柳叶眉”,弯曲秀丽,《步辇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仕女多为此种眉形,白居易《长恨歌》中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写。另一种为阔眉,有两头尖的,有眉梢上扬的,有一头尖,一头分稍的,《簪花仕女图》中几位仕女展示的就是阔眉的风采。再就是发梳高鬓,发鬓的高低代表一定的等级,贵族仕女的发鬓相当高,有“发鬓峨峨高一尺”的诗句,簪花仕女就是这种装束的典型。特别是李白《宫中行乐词》中有“山花插宝鬓”的诗句,马双彦在大量的仕女画作中也参悟到这种服饰的特点,因此他创作的这个时期的仕女基本上都是宽袍、大袖并罩以轻纱,长裙拖地更增加了雍容华贵、潇洒飘逸的风采。此外,他在仕女人物塑造上,浓重的衣服用重墨勾勒,轻纱用淡墨勾画,以表示纱罗轻而透明的质感,设色浓重艳丽而不失古朴协调,紫(胭脂加墨)朱相间增加了画面的厚重之感,薄而透明的轻纱透出里面的肌肤,这也是他画唐代仕女技法中的一绝,这种“罗薄透凝脂”的高超技法很是吸引人们的眼球。

五代的仕女画是在唐代从“圆”

和“柔劲”的基础之上,加进了轻折顿挫的笔法,这种刚柔相济的线描方法更增加了线的表现力,大量的间色和大块的墨色(屏风、桌、床)相互映衬调和统一,形成五代艳丽、凝重、多姿的仕女画风格。仕女脸的技法更加规范化,基本上是“以线造型、分染阴阳、干涂罩染、开脸勾线”并趋于更加成熟。马双彦笔下的作品,仕女身材丰满,偎红倚翠,风姿楚楚或明艳可爱,或娇嫩雍容,《唐韵》系列中《夏日》、《春花》、《牡丹姑娘》等几十幅作品里,经常通过人物表现出秀美柔润的江南水乡和富贵闲适的生活情调。在幽静古雅的院落里,红色牡丹簇簇开放,青翠欲滴的绿色植物,娇嫩柔媚的女子午后小睡醒来拖腮静坐;或者红墙碧瓦掩映下露出吹皱的一湖春水,剔透玲珑的假山后美人半遮半掩,架上的蔷薇藤蔓轻逸绽苞怒放,红杏在枝头吵闹着春意,黄莺在树上婉转地鸣叫,窗前海棠正值绿肥红瘦,满院芳香透纸可闻;又或者层层的院落,重重的屏风,暖暖的香闺,团团的绢扇,漂亮的古瓶,甜甜的笑容;再或者是华丽的锦绣织缎,朦胧隐约的青罗帷幔,古典高雅的家居,芬芳艳丽的花朵,轻盈飞舞的蝴碟,善解人意的鹦鹉,俏皮可爱的花猫,讨人喜欢的白狗……不同环境中,形态娇柔的女子们尽情地弹奏着各种乐器,人与物、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宋元时代仕女画发展是历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出现了山水、花鸟、人物并重的局面,接近真实生活,追求秀美。在创作这个时期的仕女时,马双彦笔下的仕女都是面部俊俏、体型修长的窈窕淑女,十分可爱。在表现元代仕女时,他作品中描绘了众多玉女华丽的服饰、端庄秀美的形象,技法上以刚劲有力的线描为主,设色浓重协调,多用墨绿、紫朱,以线勾填色为主,稍施渲染,色彩十分稳重雅致。马双彦创作的明代仕女作品《西厢记》中的一个场面,更是别具匠心,深深爱着张生的崔莺莺在屏风前偷偷拆开红娘传来的书信,而热心的红娘躲在屏风后悄悄观察,那情那景,描绘得十分动人,而屏风上花鸟处理得也十分和谐,花开并蒂,鸟成对,蝶成双,生动地烘托了这一爱情故事的主题。在创作清代仕女时,马双彦受文学诗词的影响,追求画面意境,笔墨韵味,构图简结生动,色调淡雅协调,犹如草书,潇洒自如,有延绵不断之势。

传承与创新完美统一

纵观马双彦创作的仕女作品,整体结构与作品张力的相辅相成,不但表明了画家心境的开阔,也表现了画里充溢的自然生气,既激发了他心灵远游的动力,也催生了他传承并创新的活力。在技法上,马双彦在画仕女面部五官时注重用细丽的线条和刻意的留白展示出人物的多种神态,他创作的仕女人物根据不同的角度,力求契合每个观者的审美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到笔不到、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他为这样的仕女创作起名为:“臆形仕女”。

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支配着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而不同审美观的形成都以特定的社会审美文化为背景,并通过一定的物化形态展现出来。仕女画以绘画形象为载体,展现出各个时期女性审美文化的信息。近期,马双彦集中全力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仕女四条屏,很受欢迎,且得到了业内权威人士的认可。四条屏画是根据古代家具屏风演化而来,春夏秋冬是一年的四个季节,而四面八方构成宇宙。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等词汇是人们最喜欢的,常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稳定完整的概念。马双彦笔下的四条屏画集中对四季进行描绘。春天,大地回暖、溪流解冻、百花盛开,画面上一个少女在花丛中读书觅诗,春天是一年好的开始,一年之季在于春,人生也是如此,抓紧少年时期苦读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也符合现代人读书求识的审美观;夏天是万物繁盛生长的季节,植被繁茂,鱼儿在水中游戏,女子在楼阁中刺绣,描绘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秋天,秋高气爽,一个妇人在假山石旁,大树底下教子读书,中国人自古重视从小培养,望子成龙、教子读书是国人传统,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从小教育,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冬天来了,雪花飘飘,梅花盛开,几个女性结伴踏雪赏梅,个个喜气洋洋,辞旧迎新、祈盼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五谷丰登。马双彦在继承古代仕女技法的基础之上创作的仕女四条屏,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欢。

人品如画品

马双彦的人品与他的画品一样纯朴感人,每当了解到哪个地方出现了重大水灾、地震,或哪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起学,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用行动去扶危济困。马双彦生活俭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每每在酒后总能产生出创作的灵感。他的好酒很多,可他平日从不舍得喝,他常说:“讲究不如将就,吃饱喝足就行了,人不能忘本啊!”因为当年来北京创作的最初阶段,道路坎坷生活困难,马双彦经常是左手捏着馒头,指缝里夹着咸菜,右手依然紧握毛笔在宣纸上倾洒着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但他从没有因艰难或痛苦流过泪。虽然生活俭朴,但马双彦却经常大方地捐画、捐物、参加义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慈善活动,尽所能地去献爱心。在最近的“最美童音评选活动”中,他一个人就捐助了200多万元的作品。

马双彦经常用以下几句话反省和约束自己,不学阿谀奉承、讨好之谄媚;不说动听,空词、无聊之废话;不装潇洒、气派、清高之丑态;坚持艺术创新,人格第一的绘画理念。

在崇高人格的统领之下,马双彦将艺术个性尽情发挥。艺术风格:传承出新;艺术形象:随心所欲;艺术神韵,飘渺不绝。无意不可出,无笔不可入,创作灵感源源不断,诸多作品深受好评,被誉为“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实力派画家。现在,马双彦又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奔去,他大胆地申请了诺贝尔文学艺术奖,凭着实力和特色,现在已经进入主要审定程序之中。此外,有关部门为他编写的电影《民艺神风》也正在筹备阶段。

我们坚信马双彦这位率真而富有才华的书画家,将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赢得深沉之美。同时,衷心地期盼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期待他的“古代仕女人物个人画展”早日开展,为喜爱他的人们带来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创作
清代仕女图轴选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近卅年来唐代仕女画研究综述
锦瑟韶华,最美不过仕女情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