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 转变教学方式
2016-03-25陈晶
陈晶
【摘要】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学生 主体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93-01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讲的学生不愿意听,即使有的学生听了,心却早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那么我们当老师的能做什么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型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好呢?我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妈妈叫儿子去洗澡,儿子怎么也不去。孩子爸爸看见了,对孩子说:“儿子,我们一起去玩儿水,好不好?”小孩儿听后,非常高兴,拍着手喊道:“好啊好啊!”请大家思索一下,内容一样,目标一样,只是说话方式方法的区别,效果也就大不一样了。
这个故事给我一个启发,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能不能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像故事中的小男孩儿一样,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呢?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的小学课堂教学。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学习
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就必须实行开放民主式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放松、自由状态时,才会产生创新的激情,迸发创新的灵感,才会有思想流淌。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学科的教师而对该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格外的兴趣和努力。“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没关系,大胆讲”;“你的看法很独特”……”等丰富多彩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宽松、民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们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中如沐春风,产生一种被承认、肯定的心理满足,从而充满对学习的热情。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但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其形式活泼,气氛活跃,而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切磋学问,交流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合作学习应有节制,不能为合作而合作。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学生毫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
好的课堂对学生来说,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学生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潜能就有多大,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
三、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主动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课堂教学,其前提就是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一基础上,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这样多给时间让学生去安排,多给机会让学生去把握,多给权利让学生去选择,多给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多给是非让学生去明辨,多给疑难让学生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