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元一体格局下认识民族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

2016-03-25马磊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2期

马磊

【摘要】教育是一种受主体需要制约、满足主体需要、追求某种特定价值的活动。在21世纪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社会的发展背景对整个少数民族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幼儿教育的影响,使幼儿教育走出家庭养育的单一方式,逐渐走向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多元的幼儿养育方式。那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如何定位?因此探查民族教育幼儿的教育价值取向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多元一体 民族幼儿教育 教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8-02

中国民族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对民族和文化的关注。或者换句话说,中国民族幼儿教育基本内涵体现在“民族”和“文化”方面。因此,阐述好民族幼儿教育的民族文化背景,为民族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定位以及对发展中国民族幼儿教育的有积极借鉴意义。

一、我国多元一体格局的现实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首先,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55个少数民族,人口逾1亿,因此,搞好民族教育对实现民族稳定,促进民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民族幼儿教育的基本内涵就体现在“多民族”和“多元文化”方面。多民族的现实带来的是多元文化的内涵。这种多元文化一方面丰富了社会生活,同时也产生了多民族的诉求。在我国,多民族诉求更多的指文化意义上的认同(宗教、民族传统等)。这种现实就必然导致了一方面少数民族适应以主流文化为主的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自身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外,少数民族同样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社会的发展背景对整个少数民族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幼儿教育的影响,使幼儿教育走出家庭养育的单一方式,逐渐走向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多元的幼儿养育方式。

其次,中国的一体性,根据费孝通先生的定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被阐释为:“一体”指中华民族实体,“多元”指中国境内56个民族成分。“一体”与“多元”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分分合合的历程中,终于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族群,形成了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所以,在中华文明中,我们可以处处体会到那种多样与统一的辨证关系”。根据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入理解,费孝通先生进一步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因此,鉴于我国多元一体格局的现实,民族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既要尊重特殊性(即尊重各个不同民族发展),又要在普遍性的前提下进行(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二、关于教育价值取向

何为教育价值取向?何为价值取向?何为价值?这些与教育又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

价值不是指人的行为或事物本身,而是用以判断行为好坏或对错的标准。简言之,价值不是物本身,而是物对人的意义。而一种价值偏好如果演变为一项影响重大的广泛信念,便可称为价值取向。换句话说,某种价值观一旦对人们认知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就称之为价值取向。

对于人类个体来说,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命都在“自由”“自觉”的不断的追求和实现着自我的价值,“而所谓‘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一方面是指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另一方面是指不断提升的精神世界的运动。实际上,人的精神运动自由乃是人的物质实践自由的主体性前提,没有人对美好世界的主观设计,就没有改造客观世界时的“自由”和“自觉”。因此,人类的“种的类特性”也可以表述为人的价值取向的存在──人的人价值预设、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等等。”[1] 因此离开价值我们就无法谈论所有关于人的特质的话题,价值生活是人的生活的实质;价值追求是人的本性,价值需求是人的生命本质所规定的。袁贵仁教授指出:“包含的价值中的,不是物的自然本质,而是物具有的人的本质。这就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本质的关系。价值与人的本质的关系说明,人的存在与价值生活须臾都不能分开。而教育正是帮助人实现价值创造的实践活动,离开价值判断、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教育是一种创价性的实践活动。由于教育活动的主体、目的和对象都是人自身,所以这一创价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增进。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种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环节。而作为运动着的价值生命的中介,教育所要教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价值生活能力也就是包括学习、生活、创造、追求的能力等等。而教育价值取向就是指“人们依据某种价值观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活动所作出的有选择的判断及所持的一种倾向性。就是教育价值目标的选择问题。”[2]简言之,教育价值取向就是教育活动的追求:教育为了什么?接受教育又是为了什么?即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并且这一活动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教育结果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因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就会发生什么样的教育活动,教育价值取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起着导向的作用。因此正确的把握当前民族幼儿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才是促进民族幼儿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前提。而中国目前民族幼儿教育价值取向是以狭隘的民族主义为取向。

三、从狭隘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到跨文化价值取向

狭隘的民族主义价值取向,是一种局限的大民族主义。比如,如果是在某一少数民族的集聚地,则当地的幼儿园机构中对于这一民族的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学习会比较多,而对其它民族的文化习俗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几乎没有,并且在价值取向上仅仅以注重本民族发展为主,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不仅了解很少,甚至会有排斥心理。鲁卫群在博士论文中写到“笔者在新疆考察当地的弥足教育问题时,明显感觉到少数民族对汉族人在文化上的不信任。当地汉族出租汽车司机告诉笔者,当地很多少数民族一方面不欢迎汉族人在当地生活,另一方面又希望汉族人去投资、旅游、购物。这就出现了奇怪的文化现象:汉族人给当地少数民族带来经济利益,却仍然不受一些少数民族的欢迎”[3]同样,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也很少、接受也不多。并且,在幼儿早期所接受的民族教育,只有在少数民族家庭中进行一些知识性的教育,也较为零散,没有成为体系;在幼儿园中,也同样是在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才会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也仅仅是与本民族有关的风俗习惯等等。忽略了民族之间对各自风俗的理解,也忽略了所有民族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因此,这都是典型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在多元一体化的格局下,民族幼儿教育应不仅仅是关注在本民族的知识性的认识和理解上,而应当是用一种民族团结、尊重。平等。宽容的积极态度,以形成对各个民族文化的理解的一种跨文化的价值取向,才更能符合我国多元一体化的国情。

将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以跨文化的价值取向为引导,以各种教育方式为途径,展开民族幼儿教育,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个别性,强调对各个民族差异性和个别性的涵盖与包容,尊重与欣赏[4]。跨文化教育价值取向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只有文化氛围的健康与优化,才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幼儿教育发展的持久支撑。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著.价值取向是教育领域中最核心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刘志春著.当前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对教育评价的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鲁卫群著.跨文化引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138页

[4] 陈慧著.生态观下的民族教育研究―――差异教学之诉求[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5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级立项课题:海南黎族地区女童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QYXQ201209)立项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