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霾从何来

2016-03-25

新西部 2016年2期
关键词:汽车尾气一氧化碳尾气

作为有车族,长久以来,笔者一直对多地政府出台的机动车限号令耿耿于怀,认为这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之举。当推动消费购车之时,你为啥不给打对折?缴纳购置税时,你咋不做减半收取?这些抱怨多出自于对许多发达国家的车辆不比我们少,而天依旧清澈湛蓝所产生的疑惑。

霾从何来,其原因多多,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大火、工业污染、农药挥发,甚至海浪等等,都在为环境贡献着PM2.5。有报道显示,仅2010年的中国室外空气污染,就造成120万人过早死亡。那么霾与汽车的关系究竟有多大?拿这一可控的交通工具开刀,其理由是否充分?

日前笔者查到了一组数据:美国环保局曾公布全美每年PM2.5的排放量为350余万吨,其中自然界扬尘占31%;燃料燃烧排放占23%;机动车尾气排放占21%(71万余吨);工业生产排放占8%;农业排放占4%;野火排放占3%;其它各种来源占10%。

芬兰环境学院的一份研究显示,全国PM2.5排放最多的是生活木材燃烧占25%;其次是汽车尾气占19%。法国《世界报》2013年刊文称,全国PM2.5主要贡献者为工业生产占31%;其次是居民取暖木材燃烧占30%;农业肥料贡献20%;汽车尾气贡献15%。

看来,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对空气制霾的污染的确罪责难逃。美国环保局的另一项数据显示,每辆轿车每年平均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尾气5000多公斤,是车辆自身重量的3倍。

与若干年前的温室效应一样,霾成为近两年的热敏词。新西兰曾一度向养殖户收取一氧化碳排放费(奶牛会放屁),让人听着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屁该放还得放,搞不懂收上来的排放费如何修补臭氧层?这种亡羊补牢的手段也只是获取公平的一种途径,能够多大程度地减少排放实在难说。

要发展,就会遭遇各种悖论。我们一边鼓励消费,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一边却又遏制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窃以为,无论是限号还是限购,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一种不公。与其处处设限,不如从科学管理入手,因势利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疏导城市交通,减少拥堵所产生的重度排放。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油品质量,加快新能源的研发运用。

猜你喜欢

汽车尾气一氧化碳尾气
活性炭生产尾气处理技术
一种陶瓷窑炉湿式尾气处理装置
汽车尾气余热温差发电研究进展
治理雾霾要从源头入手,加强汽车尾气的治理
大型吸尘器
“悲催”的开心鼠
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