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6-03-25史静陈建秋
史静++陈建秋
【摘要】针对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培养环境和药学双料人才的要求,分析了特色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这套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药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药学类高校 环境专业 教研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3-02
药物是药学类高校的核心研究对象,其研发、生产、使用以及废弃处理等诸多环节,无不渗透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药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既具有一般性环境问题的特征,又因其与人类活动的密切相关以及药类化合物的特性而有着较突出的专业性。因此,中国药科大学于2009年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环境和药学的双料人才,以满足制药工业绿色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而解决我国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科技问题、促进环保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1]。由于该专业具有药学与环境相结合的特色,因此教学模式必须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教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构建环境和药学的综合知识网络,启发学生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将自己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分享, 能够让老师从学生在具体科研项目中的表现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听讲。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知识传递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师道尊严,讲究教师的权威,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2.知识的更新较慢[3],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所用的教材几年更新甚至十几年更新一次,而现代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速度飞快,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现代的科学和技术方法已经有了新的解读,但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却接触不到。
3.学生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知道学以致用,不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即便有的学生有意愿通过一些项目活动进行实践,以验证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教师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课程,每节课讲授不同的章节。因此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分散的,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网。一些能够进行学科融合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的串联,而仅仅是以单个知识点存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二、“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教研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和科研的叠加,而需要从教学和科研中找到共同的点并在该点上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因此,教研结合的关键是通过什么载体或方法将教学和研究结合,并实现以研促教,以教助研。根据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具体情况,我们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由于环境专业的课程较为丰富,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翻转课堂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项目带动式教学”要根据不同课程或不同知识点的特征(如理论类知识点、实用类知识点、发散类知识模块、逻辑类知识体系)进行应用。
1.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4]。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通过给学生列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文献调研、分析、讨论、实践,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5]。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学完各种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后,提出一个制药厂实际废水水质,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为该制药厂设计一个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可以从废水的水质出发,到考虑工艺运行的稳定性为止,结合制药工程、废水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处理工艺。比如启发学生依据该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讨论废水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该物质对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会有什么影响?组合工艺的建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这些影响?可以采用哪些组合工艺?你认为哪中工艺组合方式更好?有没有教材以外的新方法可以更好的处理该废水?
该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将药学的相关知识与环境学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提出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并适当发散,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自主的研究,寻找教材以外更新的技术和方法,了解国内外研究者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依托我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和基础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研究场所和必要的研究条件。
2.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主要是介绍一些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最新理论有所了解,更新其知识体系。对于专题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要与课程的内容体系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环境和药学交叉领域的前言问题,更新教材中陈旧的知识点[6]。对于专题形式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邀请药学专业的教师或相关制药企业的环保专员介绍目前制药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或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和录制视频进行交流。例如可以邀请校内外一些教师或教授,他们从事药学和环境交叉领域课题项目的研究,比如“药物在环境内的迁移转化”,“药物环境化学”,“药厂废水处理新工艺”,“中药废渣资源化利用”等,请他们录制简短的视频,介绍研究热点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在课堂上介绍到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播放这些视频,使学生的知识能够获得有效的更新,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中。
3.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
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是通过科研项目带动和引导的方式,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项目实验和实践得到加强和深化,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带动和引导的方式,从项目的选题上注重药学背景,将药学与环境紧密结合,从项目的理论研究上注重不同课程(药学类课程和环境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交叉渗透,同时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锻炼学生的创新与思维发散的能力。“项目带动式教学”教学模式总结如下图。
例如我们进行了中药渣废弃物资源化的科研项目,带动了教学。该项目一方面贯穿了环境科学主要基础课程(如大学化学、物理化学)和环境科学主要专业课程(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中的一系列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将药学知识和环境知识紧密联系。通过直接参与科研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和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成功培养和树立了学生“循环利用”、“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等新型环境保护理念,使学生由传统环境保护的“末端控制”观念转为新型的“废物资源化”与“源削减”观念。另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该项目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项目的内容由浅入深,实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分析、工艺的优化均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此同时,项目的实践经历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创新热情。
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松散,不同课程之间交叉渗透性低,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难以网络化或模块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具有环境专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问题;特别适合于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特色专业。
三、结语
针对具有药学特色的环境专业,笔者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这套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药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对培养和提升人才创新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大的意义,对其他交叉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秋,沈卫阳,陈家全,等. 药学类高校开设环境相关专业的意义和必要性[J]. 市场周刊,2009,(12):123-124.
[2]李方. 对立与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6):91-97.
[3]于非非,曲炳良,余祥勇,等.生物工程专业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97-98.
[4]张金磊,张金磊;王颖,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49.
[5]郑波, 屈国普,谢安平. 教研结合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2014(14):101-102.
[6]刘为民. 多元专题讲座式教学方式在工科 “概论”类课程中的应用[J]. 2014(3):65-6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药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国药科大学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