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区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16-03-25高中桥
高中桥
【摘要】社会主流价值淡化所引发的理想信念淡漠;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利益矛盾加剧;功利化的人生价值取向导致道德严重滑坡;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人自身发展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苏区精神具有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人生价值、塑造利益观、培育人本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苏区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1-03
苏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和情操,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1年11月4日,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对苏区精神的内涵作出了科学、准确的论述,并将苏区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他强调指出,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诸如社会主流价值淡化导致理想信念面临解构的危险;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利益矛盾加剧;功利化的人生价值取向导致道德严重滑坡;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人自身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而苏区精神恰恰具有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引导人生价值、塑造利益观、培育人本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功能。
一、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功能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事业面临严峻考验,其中不容忽视的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受到冲击,一些非主流、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养成和培育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1]
可见,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的首要功能。必须毫不动摇地始终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放在第一位,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教育中国公民尤其是青年公民,始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依靠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其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
而在波澜壮阔的苏区斗争伟大历程中形成的苏区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1929年1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临敌人残酷的军事打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的背景下,毛泽东等率领井冈山主力红军南下赣南,开辟苏区革命根据地,这是我们党一次重要战略转移。当革命陷入低潮和困难时,不少人革命信念不再坚定,革命信心逐渐丧失。当中国革命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时,正是具有执著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中,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开辟了为了民族和人民解放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割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苏区极其艰苦的斗争岁月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不仅面临着医药、生活物资极端短缺和武器装备极端低劣的威胁,而且要去克服和战胜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残酷的频繁围剿和经济封锁,面对多重的压力和难于想象极端困难,在革命队伍中有些人对革命顺利的信心开始动摇,一些消极情绪和论调开始在红军中蔓延,甚至其中不乏像林彪这样的高级干部。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于1930年1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在全面深刻地分析革命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革命燎原之势的光明前途和胜利的方向,回答和解决红军中“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困惑,进一步坚定了苏区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的理想信念,而伟大的苏区精神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
以史为鉴,在波澜壮阔的苏区斗争中形成的苏区精神及其经验,对于当代中国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历史情境虽由革命战争转为经济建设,但历史的课题有时候总是相似甚至相同。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我们今天也遇到了十分类似当年苏区斗争时期理想信念缺失和价值构建问题,因此,依靠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其构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功能就越来越重要。
苏区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过程启示我们,每当我们的事业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要紧抓理想信念,重视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强化,大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要素、生活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等方面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变得多元。因此,构建一个代表社会和历史前进方向、能够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可、能够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主导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应面对新时期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积极借鉴苏区斗争历史中的成功经验,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价值观的第一位,始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和建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功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得到广大人们的广泛接受和认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二、引导人生价值功能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它要求我们把人的一生作为一个有一定方向、目标和需要的实践过程去思考。当前我国公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奉行功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导致社会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隔膜感增强,片面强调物质需求而忽视精神追求。因此,引导人们如何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充分发掘苏区斗争时期“一心为民”的人生价值观及其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生价值方面的重要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为民”的人生追求是苏区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所共同体现的苏区精神突出的特点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苏区革命历史中,苏区红军将士始终对老百姓满怀深情,经常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经常帮助老百姓及时解决和处理他们遇到的各种生活、生产的问题和难处,军民鱼水情深。在这方面,毛主席作出了表率。毛泽东在苏区开辟的初期就提出:“领导农民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2]当年,得知沙洲坝军民的饮水难问题,毛主席亲自动手带领群众挖水井,这口井就是今天的革命遗址“红井”,后来当地的村民为了感谢毛主席在井的边上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两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正是因为广大共产党人心中时刻想着人民,人民才会衷心拥护共产党,拥护红军,苏区的各项建设才会顺利进行。因此,“一心为民”可以视为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初表达,正是在这样人生价值指引下,党和革命的事业才能不断走向胜利。
在目前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在不断地推进,引起了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道德观念极其淡漠,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却大行其道。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被一些党员干部慢慢淡忘,脱离群众这一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也出现在一些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为此,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这一新的情况,开展以“一心为民”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人生价值功能,使“一心为民”的人生价值追求成为党的广大领导干部恪守的价值理念。对于广大老百姓尤其是青年群体,就是要克服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拒绝“冷漠”。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人生价值功能,启发广大老百姓尤其是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在实现自己个体价值的过程中也注重集体、国家、社会、他人的利益。告诉人应该怎样做,才是惟一实现自己本质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人的精神动力,主要是通过激发、鼓励,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使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如果不能很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人生价值功能,人们在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道路上就容易迷失,因而更好实现引导人生价值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然会是一项重要内容, 正是引导人生价值功能的发挥,才能使个体在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中保持正确方向。
三、塑造利益观功能
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同时又是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一把钥匙。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民族利益总体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而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与个人利益能否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探寻冲突的解决过程中,人们建立起了很多调节机制和规范,道德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是为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矛盾而生。承认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利益和道德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但是,宣扬个人利益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坚决反对的,承认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其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止和克服个人利益至上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利益观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社会深刻变革时期产生的显性和隐性的利益冲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改革健康发展。
苏区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 红军将士和革命先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弃个人安危和利益,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观。可以说,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中最动人的音符和乐章,也是根据地广大军民取得四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锐利武器。苏区斗争时期,虽然广大军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大家始终坚持党的利益、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党员干部没有个人特殊的利益。为了打破敌人对苏区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创建根据地的军需工业。正是这种以无私奉献为重要特征的苏区精神给了苏区军民极大的鼓舞。
今天,无私奉献已经融入到了集体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仍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不同历史时期集体主义原则应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和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趋利的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对集体主义原则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和变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统筹兼顾集体主义个人与集体利益;必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正当利益也理应尽可能得到保护。积极借鉴学习苏区精神,尤其是党员干部应该努力学习践行苏区精神,“一心为民”,热心帮助广大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和需要。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才能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才不至于仅仅是一句宣传标语、一个口号。
四、培育人本意识功能
马斯诺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所认同的。按需要内容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物质性需要是精神性需要形成的基础。理想、价值、自我实现、信念、认同等是精神性需的体现。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思想政治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而个体正当需要的满足是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不可否认,物质性需要的满足,在个体各方面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同时,物质性需要得到不断满足后,个体的精神需要必然日益提高。只有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同时获得满足,人才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完整的以人为本。正是从这点出发,我们应该把对人的精神性需要满足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