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的大国承受力

2016-03-24梦秋方亮韩奕琛闻一

东西南北 2016年3期
关键词:罗斯爱国主义制裁

梦秋+方亮++韩奕琛++闻一

2015年,注定是俄罗斯人经历痛苦的一年。

因克里米亚问题遭遇西方制裁已久,如今,西方国家决定将制裁延长6个月,其在叙利亚执行轰炸IS的战机又被土耳其击落,而此前,一架民航客机则遭遇“IS”炸弹恐袭坠毁……

但另一方面,普京在俄罗斯民众中的支持率继续高涨,俄政府打击“IS”的行动依然在继续。不过随着原油价格的持续下滑和西方制裁的加深,俄罗斯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正与日俱增。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俄罗斯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而遭遇内外交困的局面,这个国家似乎愈加显现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至少呈现在外界的形象如此。

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国家负重前行,其下一步又将走向何方?谨以此文来探究俄罗斯的大国承受力。

制裁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西方对俄制裁已经一年多了,走在莫斯科大街上,几乎看不见任何经济衰退的迹象:超市里的食品琳琅满目,大街上依旧严重堵车。

表面上几乎看不见什么,但危机有时藏在数字之后。在莫斯科南部的卡卢加州,州政府新闻局副局长列捷涅夫说,本州的许多外资汽车企业已经撤离或者给员工放起了无薪长假。卡卢加州号称“俄罗斯的底特律”,这里有着多家外国公司投资的汽车产业链。制裁以及经济下滑的因素,这个产业链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同时撤出俄罗斯的还有许多别的外资企业,埃斯皮里特宣布撤资,阿迪达斯关闭在全俄的600多家连锁店,芬兰零售巨头斯托克曼宣布撤资……另外一个打击更加沉重地降临在俄罗斯的能源工业上。根据俄智库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俄罗斯与挪威和荷兰等国家联合开发北冰洋新油田项目暂停,这导致俄罗斯现有的油气设施难以更新,油气开采量难以增加。

经济困境并非全因“制裁” 在宏观的统计上,俄经济目前的低迷是明显的。俄罗斯经济的症结是经济过于依赖能源出口。当能源价格大幅度下跌后,经济也因此大幅下挫。如是也说明,在一年多的持续时间内,将这些数据全都“归功”于“制裁”显然并不“科学”。

制裁对普京权力体系中主要人物的限制也不足以发挥太大影响。对俄工业企业从西方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也尚不足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引起严重后果。俄能源产业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西方的设备供应,但以已有的设备和部件,进行一定时间的支撑是可以的。而军工企业,因同样的道理,也不至于陷入困境。

长远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西方制裁中,最不容忽视的还是对俄经济融资的限制。由于制裁中的这项内容,俄许多大公司都失去了直接从西方进行融资的资格,而这一点则可以说是让俄最为难受的。当然,依同样的逻辑,它仍不至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对俄构成严重挑战,但从长远看,它的影响却可能是致命的。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对俄关键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也难免在长远带来影响。随着零部件库存消耗殆尽,俄军工企业及其他工业企业自然也将被迫修改生产安排。与此同时,投资也因为制裁而受累。对于任何其他国家的公司来说,俄罗斯遭到制裁后都使得这个经济体像患上了“传染病”一样,让前文中的那些公司不敢与其发生关系,以免惹祸上身。

简而言之,西方制裁没有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让俄经济陷入停顿的困境,却对其长远发展构成了极大的限制。

制裁效果存疑,俄保持乐观 目前,俄罗斯还缺乏一个全方位的经济复兴计划。而在俄罗斯政府内部,其实也存在一种乐观的声音。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表示,“俄方的主流态度对西方是否取消制裁持无所谓立场。这种官方话语折射的是俄经济危机的主因并不在于西方制裁,只是西方制裁放大了经济危机这一事实。对俄而言,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解决内生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是对能源资源类商品出口的高度依赖问题。但这需要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西方放松或取消制裁,反而有可能让俄重新回到这一恶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上。”

“欧洲经济也受到了制裁双刃剑的伤害。”杨成说。数据显示,由于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欧盟2014年与2015年分别减少400亿欧元和500亿欧元收入,因为欧盟主要成员国对俄均有紧密的贸易往来。杨成表示,“虽然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些要求对俄解除制裁的声音,但鉴于目前西方还倾向于对俄保持道义上的压力,对俄制裁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领袖 普京符合俄罗斯人的苦难审美

“支持度88%”——2015年11月,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对总统普京支持率的最新民调显示:普京支持率16年来第三次达到峰值。

其实,自普京1999年底执政之后,其支持率就从未低于60%。尽管俄罗斯形势这些年来起起落落,但多数俄民众对普京的信赖却始终如一。

时势造英雄,时势造普京 1999年12月31日,俄时任总统叶利钦宣布辞职,由普京出任代总统。时年47岁的普京站上了这个庞大国家的权力之巅。

时势造英雄,普京一上任正赶上国际油价从30年来的最低点强力反弹,俄政府趁机积累大量石油美元。他上台后大力整顿经济秩序,打击寡头,将尤科斯等石油巨头收归国有。俄罗斯经济状况逐渐改善,民众实际工资大幅增长,拖欠养老金和工资的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另外,俄联邦和地方政府将1/3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领域,逐渐建立并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普京的“硬汉”形象从上台之初即展露无遗 叶利钦时期,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混乱无序,政治局势持续动荡。北高加索分离分子活动猖獗,多次发动恐袭事件,严重威胁俄社会稳定。普京为强力部门出身,对强力部门格外倚重,并认为加强领导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他组建亲政府的统一俄罗斯党,改国家杜马混合选举制为政党选举制;取消地方行政长官直选制,改由国家元首提名;在全俄设7个联邦区,每个联邦区设一名总统全权代表,直接对总统负责,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建立起垂直权力体系。普京大力打击腐败,强力反恐,坚持武力解决车臣问题拒不妥协,对车臣恐怖分子放出著名的豪言壮语:“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务是送他们去见上帝。在机场抓到恐怖分子就在机场击毙,在厕所抓到就溺死在马桶里!”

“铁翅白鸽”令俄罗斯人找回大国尊严 在俄罗斯民众心中,普京还是带领俄罗斯重返世界舞台的英雄。

苏联解体后,俄实力地位大幅下降,从昔日超级大国沦为二流国家。叶利钦选择全面向西转的外交政策,在国际问题上盲从西方,立场软弱,进一步导致西方对俄轻视,不断挤压俄战略空间。俄罗斯人饱受屈辱和失落,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

普京则选择了更加务实和平衡的外交政策,将捍卫俄罗斯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的核心,努力使俄罗斯成为国际舞台的一个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

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俄罗斯国家实力逐渐增强,丰富的油气资源也变为地缘政治武器。俄罗斯开始以大国姿态重返国际舞台。尽管俄罗斯遭到西方孤立,经济形势不断恶化,但凭借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热情,普京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

普京自己也说,他是拥有强有力铁翅的鸽子:铁翅白鸽奋力飞舞在国际舞台,使俄罗斯人重新找回大国尊严。

民众拥护“好沙皇” 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力量,崇拜正统权威。苏联解体后,昔日荣光不复存在,但俄罗斯民众内心深处的帝国情结依旧继续。俄罗斯人向来不喜欢政权,他们更倾向于选出一个正义的“好沙皇”并且责成他承担政权的重任。当代俄罗斯,普京看起来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强势的领导人。

普京大刀阔斧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严惩恐怖分子。他柔道八段,是冰球健将,上天能开飞机灭火,下水能海底探宝,在丛林制服老虎,在天空引领鹤群迁徙。可以说,普京在俄罗斯的公众形象可谓是无所不能。这与普京及其团队善于实施形象工程密不可分。俄政治学家拉特兹霍夫斯基认为,普京非常理智,他努力使自己显得有趣,讨人喜欢,塑造出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形象。而其“运动员”的形象也与病弱的叶利钦形成鲜明对比,助普京选举获胜——数据证明,普京飞行秀和潜水秀之后,支持率也有所提高。

另外,普京的高支持率与近期内外交困的俄罗斯形势构成极大反差。俄罗斯列瓦达中心副主任阿列克谢·格拉日丹金认为,普京支持率长盛不衰是因为俄民众遵循“战时规律”,即“国家处境越差,当局处境越好”。俄罗斯人善忍耐。他们认为,统治者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的非常手段可以接受。这些手段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环境造人,时势造人,统治者为了国家的生存、强大,必须采取非常手段,这是国家发展的代价。对苦难的审美也是俄国文化一个突出特征。

历史 “艰难愈深,团结就愈坚”

在莫斯科俯首山的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中,大厅的多级石阶上置放着一把锐利的长剑,寒光闪烁的刀刃上镌刻着一行大字:谁持剑来犯,必在剑下亡!

1240年,也就是蒙古军队入侵罗斯的第二年,西北方的瑞典又乘机出兵争夺波罗的海沿岸的土地。20岁的涅夫斯基挺身而出,集结军队,欲与瑞典人决一死战。出发前,他号召全军将士“为了罗斯,为了罗斯的土地”而战,他铿锵高呼:“在这里挺立过的并将挺立下去的是罗斯的土地!谁持剑来犯,必在剑下亡!”

经过艰苦的鏖战,涅夫斯基的军队终于击败了不可战胜的神话般的日耳曼骑士团。于是,涅夫斯基成了罗斯的英雄,他所说的两个口号:“为了罗斯,为了罗斯的土地”和“谁持剑来犯,必在剑下亡”也成为俄罗斯国家最早的爱国主义的表达,并同时开创了一个可以用“爱国主义”来表述的时代。

从“爱家主义”到爱国主义 这时的“爱国主义”还仅局限于对罗斯人生活居住之地、对乡土的捍卫的概念之中。此时的罗斯处于鞑靼人的统治之下,国不成国,俄罗斯民族尚在形成过程之中。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是,罗斯的大公们对蒙古大汗屈辱求降,而对西北部的对手却敢于争锋。所以,“谁持剑来犯,必在剑下亡”的爱国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爱家主义”。

到了1380年季米特里大公时,这种爱国主义得到了升华。他组织了以莫斯科为首的公国联盟,率军全歼了金帐汗国侵犯莫斯科的军队。这是鞑靼人统治罗斯140年来罗斯人对蒙古人的首次武装抗争和首次胜利,使他们明白了一个真理:鞑靼人是可以被打败的,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是可以不用金钱、贡赋和委曲求全来获得的。

15世纪俄罗斯民族形成,17世纪俄国开始了帝国时代,从彼得一世,经叶卡捷琳娜二世,再到亚历山大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始自涅夫斯基的“爱家主义”、“爱土地主义”发展到了真正的爱国主义,而以“收集领土”为核心扩展国土疆界的决策和政策就成为新时代俄国爱国主义的标志。这时,“谁持剑来犯,必在剑下亡”的指向已经从挨打受气、屈辱求生转向了主动出击、进攻,甚至掠夺。爱国主义就在士兵的刀尖上、舰船的大炮上闪光了。

拿破仑入侵俄国的1812年战争使俄国传统的爱国主义升华为:只有人民的爱国主义才能拯救民族和国家。作为胜利者的俄国,大国的胜势、强国的威严、民族的优越感也就悄然揉进发展中的爱国主义思潮。而这种思潮不仅是帝王的,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也是随军进入巴黎的年轻军官、当时俄国的知识精英,以及民族意识觉醒的民众的。

于是,在国家和民众的意识里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概念:俄罗斯帝国是个大国,领土和帝国的利益是不容侵犯的,而民众则支持帝国的“为俄罗斯人利益”而战的国家决策。这样一种概念在1884年-1885年的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成了俄国爱国主义白炽化的催化剂。俄国在与英、法、土耳其争夺这个海军港口重地的战争中最后惨败,但是保卫塞瓦斯托波尔的俄军和民众的英勇和惨烈却成了那时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强国意识成精神支柱 十月革命后,延续了数百年的为帝国和沙皇服务的爱国主义受到了挑战。但斯大林巧妙地继承了这条爱国主义路线。他的爱国主义把苏联的绝对优秀地位、领导地位提到了首位,把领袖个人的作用绝对化,将领袖和国家混为一体。

但是,希特勒的入侵使斯大林迅速改变以党性、阶级性、大俄罗斯优越性为核心的爱国主义,使苏维埃爱国主义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向,斯大林提出了新的口号:“让我们伟大先辈的英勇形象鼓舞你们去战斗吧”。在卫国战争的整个进程中,这口号成了苏维埃爱国主义的核心,并且将“谁持剑来犯,必在剑下亡”的民族座右铭发挥到了极致。正是这个口号,支持和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保证了苏联强国之路的进一步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强国意识、大国地位,俄罗斯优越和苏联第一的概念就通过战争之途融于民众的血液之中。为大国、强国而欢呼雀跃,就成了苏联人多年来的精神支柱。

“我们是胜利者的民族” 新时期的俄罗斯爱国主义以传统的恢复强权、巩固和扩展疆土为主要线索,实行了一条强国先强军、强军先强海军的源自彼得一世的传统路线。

由于俄罗斯现在的处境和世界的政治格局,“谁持剑来犯,必在剑下亡”的口号仍然是当今国策,但它的战斗性和进攻性更明显更强,在某种程度上演变为“我持剑向前,谁敢与之争锋”!

而纵观俄国爱国主义数百年的历史演变,可见其从上至下的大国、强国地位不可失落的心态、意识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国家大国、强国措施的支持。俄罗斯的民众自称为是“凡大难临头,民族就团结”,“艰难愈深,团结就愈坚”的民族。而当执政者和民众都沉迷于这种爱国主义的情怀时,就难于考虑它未来的发展、变数和各种后果。

有人说,俄罗斯是个“战斗的民族”,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不如俄总统普京自己形容得那般贴切,他曾说:“我们是胜利者的民族。”这句话既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爱国主义之路,也表明了当今俄罗斯国家和民众对爱国主义未来的追求。

(杜晓风荐自《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罗斯爱国主义制裁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我想自己做
勇敢地去原谅
勇敢地去原谅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