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Tunnel在3G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
2016-03-24马际诺
马际诺
【摘要】 本文从DT的技术原理和规划部署入手,对现有3G网络中应用DT的方法以及信令流程的变化等方面做了分析和介绍,并用实测数据说明效果。
【关键词】 Direct Tunnel DT GGSN SGSN
一、引言
Direct Tunnel,直达通道,简称DT,是基于3GPP R7基础上引入的一项创新性的网络优化技术。通过将用户面和信令面分离,将用户面数据通过RNC和GGSN之间打通的单GTP tunnel进行传输,降低SGSN的负荷,同时降低数据传输的时延。
二、技术原理
在R6及以前,RNC和GGSN之间的连接被SGSN分成两段,一段从RNC到SGSN,另一段从SGSN到GGSN,这样的Tunnel被称为双隧道(Two Tunnel)。开启DT后,控制面信令仍然由SGSN完成,由SGSN决定何时建立直连隧道以及对隧道的更新等操作,SGSN在RAB指派时会把GGSN用户面地址和TEID发给RNC,以便RNC和GGSN建立直达通道。
DT的建立过程也很简单,没有新增消息类型,所使用的消息类型没有超出R4网络的PS信令原语范畴,没有新功能要求,不需要任何的软硬件升级就可以支持DT网络的信令交互, 同时也不存在多厂家网元互通问题,这就保证了DT技术最大范围的适用性。
三、规划与部署
DT的实施需要先实现RNC与GGSN的直通,3GPP建议在两个骨干网之间增加路由设备,实现无线侧与核心侧的骨干网互通。
另一种方案是如果Gn和Iu数据在现网配置上都是由汇集CE转发,只是通过不同的VRF做逻辑隔离的话,就可以更加简单地通过引入网关来连接这两个不同的域:
把Gn VPN中GGSN loopback地址引入到IuPS VPN中;
把IuPS VPN中的RNC信令面地址引入到Gn VPN中即可以实现互通。
实施DT后通过信令流程可以验证DT建立成功,同时在S-CDR中查看跟踪话单中的流量,只有上下行0;而对于G-CDR中话单流量正常,也可以确认符合DT改造后的话单特性。
RAB Assignment Request消息中携带GGSN的用户面IP和TEID;
RAB Assignment Response消息中携带RNC的用户面IP和TEID;
Upd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中携带RNC的用户面IP和TEID等参数;
RNC重定位过程中,relocation request消息中携带GGSN用户面IP和TEID。
四、实施后效果评估
SGSN流量负荷变化:实际测试发现SGSN的流量负荷有效地降低了,缩减了目前分组业务单元需求量,测试场景下合计释放多个分组业务单元,变相提升了20%左右的SGSN的容量。
4.1下载速率变化
对比开启DT功能的APN与未开启DT功能的APN,在FTP下载对比测试中,DT方式比非DT方式平均下载速率高300kbps-500kbps左右。
4.2 SGSN的信令负荷变化
使用DT功能会增加更新PDP上下文消息的数量,但该消息在整个信令流程中只占用很小的比例,由统计结果看改造不会对SGSN的负荷有大的影响,每个带DT业务的3G PAPU信令负荷变化很小。
4.3指标的影响
DT改造后对时延的影响暂无法准确测试,但DT不会导致额外的信令延时,唯一的不同在于DT PDP Context激活时需要额外PDP Update信令。由于一次PDP Update时延是当做一个简单的信令流程,此时延可以当做是一个简单的SGSN和GGSN之间的RTT时延(大约10ms),对用户感知没有影响。
五、结束语
随着3G业务量的增大,PS核心网的压力也随之增大,SGSN包转发性能的瓶颈日益明显。 DT的引入有效降低了SGSN的流量负荷,间接改善了带宽,提高了PS核心网容量;减少了网元投资和维护成本,DT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3GPP TS 23.919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 Direct Tunnel Deployment Guideline
[2] 3GPP TS 29.060: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TP) across the Gn and Gp Inte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