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一减 加一加 变一变

2016-03-24陈月芳

学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题整合生活

陈月芳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对于定量的课时,因其内容的庞大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顾及全面。因此,教师应打破学科边界,用减一减的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借用主题模块,用加一加的方法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联结学生生活实际,用变一变的形式对活动范围进行拓展;借用减一减、加一加、变一变等多种方法对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

关键词:整合;主题;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9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68

在刚刚颁布的浙江省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意见》明确把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则在拓展性课程建设中单列出来,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可如何才能体现拓展性课程的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其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意见》中有一句让我们耳目一新:“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笔者在这里,结合本校现在的实际状况,来阐述如何“整合”。

一、现状

(一)关于课时

放眼我校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级课程部门给设定了三节课。可一节被班队活动领走了,还剩两节可以真实地归综合实践活动所有。

(二)关于内容

在这每周两节的课时中,学校又规定了需要采用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劳动与技术》《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区教体局教研室编著的《可爱的××》《孝德教育》,再加上学校本身又有自己适时适地开发的一些校本教材。

二、剖析

课时是一个常量,不会随着活动内容的庞大而增加,就只是每周80分钟。我们能下手的地方只能是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材中巧妙减肥瘦身,组合成主题模块,并联系生活实际,适时拓展,既不失此,又能及彼,达到整合、综合运用的效果。

三、策略

(一)策略一:打破边界,减一减

因为活动内容太过庞大,所以整合的第一部就要为这些教材减肥瘦身,但不是随意随性地删除减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主题的综合性要求,打破学科边界,做好学科间的整合。

期初,每个学生通读《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孝德教育》《劳动与技术》这5本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先前的学习基础,再对照本学期其他的学科教材,收集整理每个小组列出的学科间重复的内容,在期初就对教材进行一次学科间的整合,做到瘦身的效果。

通过学生小组初选,我们发现学科间有许多内容重复:如《人、自然、社会》的第一章节中《名人鲁迅》在《品德·社会》一科中有所涉及;第五章节《天气和我们》《台风登陆》《梅雨时节》在《科学》一科中有所涉及;还有一些在班队活动中就常常做,比如第六章节《控制传染病》《讲究卫生》。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嫁接入那些课程中,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少讲甚至不讲。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上,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入手,在学科间进行重复项目的删减,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选择的主动权,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也更科学合理!

(二)策略二:主题模块,加一加

当前,主题模块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已是我们经实践考验了多次的较佳选择,既可以点盖面,又能在相应的内容中统筹课时,同时也能让活动的效应更深刻、更深化。

细细研读《人》和《可爱》教材,题材相似的内容还真多,活动方式统一的主题也不少,以整合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如何我把他整合成某些模块,那就不再是纷繁的三十课和二十课。

1.活动内容相似的。《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内容为五大块,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而《可爱的××》一书涉及的是“名胜”“名人”“工艺”“民风民俗”。这两者从大板块上看就有许多相同处,其中涉及的小课题,好多是相互统一,大小错落,如能整合,便是天衣无缝的延伸和补充,是既省时又省力。

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其中的一个课题,费时不说,更严重的是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常常会浅尝辄止,停于表面肤浅,研究也是“半截子”状态。如此整合后,一个学年就不再是50课,而只是4、5个主题模块,还何愁我们的实践活动无用武之时,还何惜我们的实践活动没有深入没有让学生燃起头脑风暴呢!

2.活动方式相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大课堂的活动,内容安排上要求“化零为整”,集中安排不同研究内容在统一活动基地同时进行。有些活动,虽然分属版块不同,但都能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开展活动,我们何不顺势把他们归纳到同一次实践活动中呢?

如《可爱的××》中,一处讲到“家乡的桥”,一处讲到“家乡的台门”,这两个就可以放到同时实践,到石桥和台门保存完好的老街进行实地考察,仿佛是更科学合理的。如《人、自然、社会》第24课“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第25课“硬骨头六连”,我们可以借清明到革命烈士墓扫墓前夕,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获得感知,一并解决课题,在较小的时间单位使探究的知识达到更大的辐射面。

在省厅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中,明确了三、四年级学生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根据需要搜集研究信息,并分类保存。这个目标的达成途径可以是用电脑搜索并搜集一个主题内容的研究资料,也可以是观察、走访等实地取证的方式来搜集信息。以上案例中通过整合后的教学起点,不就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目标吗?

(三)策略三:联结生活,变一变

一个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必定是受学生喜爱的,必定是教师更游刃有余驾驭的。这个活动往往来自学生兴趣,往往渗透着学生日常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承载着地域特色,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如果我们常常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引申开去,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与生活对话,与兴致对话,与质疑对话,或许就能从一个个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细枝末节中捕捉到活动主题,从而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1.教材内容的伸展。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从小事中提取活动主题;直接提取学生生活中的大型校内外活动,作为主题;正视存在的弱势,试着用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借弱势变优势。所实践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有兴致尽情尽兴,又能对教材有个拓展,为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搭建一个提升的平台。

“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不是圣物,特别是作为拓展性课程,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到书本外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把必定教材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2.活动进行的插曲。学生在进入综合实践活动时,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这意外可能只是一个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一个小疑惑,却是我们下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如学习“浙里好风景”主题模块时,学生可借助网络游览美丽浙江时想到了自己家乡旅游业的发展,于是,借助“四季鲜果游”这一主题,为自己家乡设计“一日游路线”主题活动应运而生。以一日游线路的设计整合当地的交通、旅游、文化产业,让学生真正综合了一把,做了一回家乡的小主人。

实践活动类课程应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旨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以教材为支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辐射性综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更自主、更有趣,把学生牢牢吸引到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主题整合生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