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对话铸就精彩课堂

2016-03-24黄惠珍

学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语文课堂方法

黄惠珍

摘 要: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构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平台,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的平等性。而且,有效的对话可引起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对话;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60

对话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一种常规的、不可或缺的、贯穿课堂活动始终的师生行为”,在新课改中尤为引人注目。只要在对话中引发思维的碰撞,加强对话的有效性,语文课堂就会变得精彩。课题组为此力践多年,略有微效,简述之以求教于众师友。

一、熟悉文本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语文课堂中文本就是课堂有效对话的一个基石,也是师生对话的媒介,所以师生对文本的熟悉尤为重要。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倘若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的解读,就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缺席,也将意味着对话无从展开。同样,作为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预习过程,对话的开展也不会理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包括生字词的掌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疑难问题的标注。也就是说,对话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对话才有意义,否则只会将文本割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经常有这样的感受,上学期间教师教过什么给我,大体已经忘了。但是,教科书中一些当时熟读成诵的文章或段落时至今日依旧能一字不差的背出。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以及《故乡》中的最后一段等等,这些都是在语文课堂上要求反复诵读的文字。如果有人要求我就这些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我一定能够侃侃而谈。因为有了我对这些文本无比熟悉这样的基础,所以我能围绕此展开对话。《背影》中父亲那个蹒跚的身影,在熟读中潸然泪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那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在熟读中跃然纸上。这样的熟读成诵,使得我对这些语段的理解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而不断深入,赋予了这些语段以全新的生命。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在广泛、深入的阅读的基础上,先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然后在语文课堂才会有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才能展开有效而热烈的讨论,从而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得到思维的训练,思想的提升。因此,有效的对话必须以熟悉文本为前提。

二、精选话题是有效对话的保证

在掌握文本的基础上,作为“导”一方的教师要精心选择好话题,要真正把学生引入文本深处,直指作品核心,力避将课堂变成问题的堆砌,尤其要避免没有思维过程的对话出现。话题呈现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从局部到整体,因为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玛丽·雷蒙的《黑孩子罗伯特》一文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清楚罗伯特有两个心愿,一个是买一架玩具战斗机,一个是跟白人女孩丽莎拉拉手。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两个心愿却出现了集中的矛盾:想买小飞机,就无力帮助丽莎;想帮助丽莎,就不能买小飞机。要帮助的丽莎,是个讨厌自己的白人孩子,可是罗伯特却选择了帮助丽莎。促使罗伯特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隐藏在这种选择后面的作者意将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对于《黑孩子罗伯特》这篇课文来说,此话题的选择直指文本要害,提纲挈领地理清了故事的脉络,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见,话题的选择决定了课堂质量和效率。而选择什么样的话题,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更彰显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

三、引发思维碰撞是有效对话的核心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课堂上的对话要尽可能避免一问群答现象的发生,因为异口同声的回答可以使课堂变得热闹,却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与表达。为了保证对话的质量,教师要给学生个体对话题一个个性阐述的机会。或反驳,或补充,或另辟蹊径,只要依据充分,理由充足,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例如,一次习题讲解时,遇到以冰心的诗歌《雨后》为载体的动词填空练习。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好高。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 )了一跤!\ 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 )这么痛快的一跤!出题者给出了两个动词“滑”“摔”分别填入括号内。围绕如何正确解答此题,学生展开了思辨对话。一部分学生认为第一空应该填“滑”,因为小哥哥刚提醒妹妹滑,结果自己就滑了一跤,这样填显得自然。另一部分学生认为第一空应该填“摔”,因为小哥哥是不小心真的摔了一跤,并没有玩耍的意思,而且,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摔了一跤”。第二空应该填“滑”,因为小妹妹存了玩耍的心思,用“滑”更妥帖。两部分学生全都振振有词,只怕冰心写此诗时也不曾料到这两个简单的动词会让孩子如此谈论,争论不休。虽然最终以“尊重原著”结束了讨论,但是我窃以为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写诗其实是一种应情之笔,情之所至,落字为语,如何解读全是读者自己的事。但是,这种思辨性的对话却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这种个体表述不仅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和对人云亦云陋习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思索与表述中实现了学生间思维的碰撞,给学生以正确判断事物的有益尝试,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四、合理评判是有效对话的航标

对话过程中学生的表述必然会存在缺失,教师不能因为鼓励个性表达就一概予以肯定。教师有义务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给予学生一种似是而非的认知。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东施效颦》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评价一下东施。有学生提出:“东施效颦的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这种行为的产生也是出于对美的追求,至少说明她不甘平庸,积极进取。但是,贫人和富人的过激反应却抹杀了她的初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以赏识为主。”从思维独特性的角度讲,我对该生大加赞赏,而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角度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危险的。于是,我让学生去探寻这篇作品的真正寓意及作者对东施的态度。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结论: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东施“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她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忽略了自己的实际而陷入盲从,从而成为千古笑谈。

对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只是,语文课堂是一个大世界,我们永远不可能拥有一套一劳永逸的方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而从这里将会走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语文教师责任重大。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语文课堂方法
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可能是方法不对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