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研究
2016-03-24张宗华
张宗华
摘 要: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品德与社会(生活)》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社会公德教育更应引起教师的格外重视。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社会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6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40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思想品德教育是其核心教学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品德,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农村小学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较为特殊,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是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教师需要谨慎对待,运用有效的对策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一、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社会公德教育的现状
首先,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活动中,不仅部分教师对社会公德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对这一学科的教学也不予重视,导致这门课程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较低。特别是临近考试,品德与社会上课时间甚至需要分给语文、数学等重点课程。有的农村小学则没有专业的品德与社会教师,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课。其次,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实践性不足。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尤其是在社会公德教育上,教师应注重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教学空间需要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课堂发展到家庭和社会。而且,课程设计也应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这些方面都有所缺乏。再次,教学观念落后。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师生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但是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不高,导致教师成为社会公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主宰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而小学生始终在被动环境下接受社会公德教育。
二、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一)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都需要一起遵守的道德准则。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平常的相互交往中,使用诚挚的态度、亲切的称呼与温和的语气,同学之间应相互尊重、友好共处。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当发现学生出现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时,不能只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应要求小学生不讲脏话,不互相争抢等,运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逐步培养他们养成一个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进行《家里来了客》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模仿家里来客人的真实情境,让小学生分别扮演客人和家长等,然后进行实践训练,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应亲切招呼、热情对待,为客人准备茶水,不能态度冷漠,以此帮助小学生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
(二)进行助人为乐教育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如果大家乐于施以援手,将别人的困难当成是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的关怀和帮助,这就是所谓的助人为乐。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问题和矛盾,需要别人的爱护和关心,更需要帮助和支持。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时,应有意识地进行助人为乐教育,让小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并积极付诸到具体行动中。而且,在农村地区助人为乐教育有良好的开展基础。例如,在进行《生活因爱更美丽》教学时,教师应让小学生知道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残障等弱势群体,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并了解捐赠、慈善等社会公益活动,知道社会福利设施与机构,体会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就能对小学生的情感产生一定的熏陶,学会如何帮助别人,从而能使社会公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在小学社会公德教育活动中,爱护公共财物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公物主要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当然也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像教室内的课桌、课椅、风扇、灯泡,以及校园内的花坛、操场上的篮球架和乒乓球台等。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时,应进行爱护公物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德心,爱护公共财物,不损坏课桌椅,不在墙壁上乱画,保护体育设施等,并与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讨论:学校的公共设施有哪些作用?如果损坏的话会有什么危害?当你损坏教室的公物时,会给同学带来哪些麻烦?这样,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认识到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并热爱学校,尽量多为学校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四)进行保护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在国内十分严峻,而且在国际社会中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个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选取有不少与家乡、环境和大自然相关的内容,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在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时,进行保护环境教育,让小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诉说》教学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人类破坏环境所引发的后果,如雾霾、酸雨、水土流失、海平面上升等现象,让小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恶化的问题,从而学会如何关爱大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三、结语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不仅是课程自身教学内容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高度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的开展,帮助广大农村小学生具有一颗良好的社会公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