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03-24黄湄景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三甲医院中职卫校外科护理

黄湄景

【摘要】目的:探讨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级护理专业145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年级护理专业14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院校合作模式进行护理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调查观察组学生对教学评价,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评分、实践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对教学评价、理论知识评分、实践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中职外科护理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于教学实践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职卫校 三甲医院 外科护理 教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规划研究项目,课改编号:2014-3-19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1-01

外科护理学为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教学,然而由于中职卫校学生总体素质较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低,中职学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很难大规模进行系统见习,加之既往外科护理教学对临床见习重视力度不足,与医院衔接不到位,使得学生理论知识无法良好支持实践操作,而实践操作亦未能推进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理论知识,造成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均相对不足[1]。为此,本研究通过探讨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以期促进中职卫校外科护理教学效果的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级护理专业两个班145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名,女140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5±0.2)岁;并选择同年级护理专业两个班14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名,女139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8.7±0.3)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学校理论课均由同一教师担任,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护理教学,包括常规理论教学和管理。观察组采用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周末选派观察组中每班5-6人到三甲医院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见习,教学由医院外科临床护师担任,教学内容由带教教师与学校任课教师针对理论学习进度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见习计划,跟据临床实际需求设置,如手术前后病人护理、手术台器械管理、气管切开、膀胱冲洗、留置导尿管、胃肠减压、生命体征监测等均与临床理论结合,以临床工作为主线实施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等临床教学方法教授学生, 如T型引流管护理,科任教师可通过护理操作示范来进行讲解,课时设置采取灵活自由方式[2]。观察组中同学轮流见习,课后回校在观察组内做病例总结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

1.3评价指标

课业结束观察组对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的评价,采用我校自制《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问卷》进行调查,分为优、良、可三级标准,本组研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45份,收回145份,回收率为100%。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评分、实践能力评分。理论知识评分通过中职学校统一命题来进行考核,分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问答题与综合病例分析6部分,总分100分。时间能力评分,由学校与医院组织相关教师设置考核内容,总分100分[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校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生评价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6.56%,对照组优良率为82.27%,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学生评价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鄢P<0.05。

2.2两组理论知识评分、实践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理论知识评分、实践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理论知识评分、实践能力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鄢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医院护理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对护理人才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近年来中职院校在为医院输送人才数量增加的同时,人才素质也颇有争议。外科护理专业作为临床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广大中职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既往教学模式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需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校学习,而到见习时,往往因专业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而使学生“学不能致用”,理论知识无法指导临床实践,而临床实践也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均较为低下。

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将学校与医院的教学环境、资源进行整合,使外科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扣合,实现护理人才与医院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素质。本研究中观察组对与医院联合的教学评价好,理论、实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职卫校与三甲医院联合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缩短理论与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减少中职卫校理论教学中大规模见习困难,值得教学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华,李凤杰.院校结合——现阶段提高护生素质的有效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4) : 35-36.

[2]王庆,顾炳奈,李宜华,等.院校结合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中华护理教育,2005,2(3) : 123-124.

[3]田玉凤.院校结合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9) : 2516- 251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甲医院中职卫校外科护理
地市级三甲医院膝关节置换围术期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中职语文课堂戏剧教学方法探略
中职卫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中职学生外科护理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探析
OSCE在外科护理实训考核中的应用和分析
浅谈中职卫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某三甲医院企业内部无线网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