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文件无主句英译策略的语料库研究

2016-03-24胡大为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摘要】汉语无主句是政府文件等指令型文本中常见的语言现象。研究其英译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主述位理论以及衔接理论对于汉语无主句成因的揭示出发,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节选)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小型平行语料库对32个英语译本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补充主语和使用被动语态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更高、翻译效果更加理想。

【关键词】汉语无主句 主述位 平行语料库 笔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09-02

一、引言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汉语重视语义,英语重视句法结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1984)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也就是说,英语有着固定而严谨的句法结构(例如,SV,SVO,SVOA等),句子某一成分的主动缺失比较少见。汉语侧重于语义的内在关联,对于句法结构的依赖程度较低。这就为汉语空语现象的常见形式——无主句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Li(1976)认为,汉语是“话题突出”(topic-prominent)的语言,而包括英语在内的西方语言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对于“话题突出”的语言来说,一旦句中某一成分被确定为“话题”,那么下文中的主语就会被省略掉。这是汉语、日语等“话题突出”语言存在大量无主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在翻译实践中发现,汉语无主句英译时做到“忠实”并不困难,因为汉语内在的语义关联是十分缜密的。然而,英语译文要做到“通顺”、“流畅”并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并非易事。这不仅源于句法上的差异,还与语用等方面有关。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政府文件中的汉语无主句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翻译策略问题进行小型语料库的构建与分析,力求为无主句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主述位理论

主述位理论最早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提出,后经Halliday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Halliday(1985)认为主述位主要通过其在句中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的,主位是所传达的信息的出发点,述位推动主位的展开。“由于述位肩负着说话者最想传达给听众的信息,所以述位是主题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Baker, 2000: 122)换言之,主谓是小句的起点并在句子之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其重要性仅限于局部的重要性,要从属于述位的总体重要性。所以,主述位理论表明,虽然主位是句子的出发点而具有指向性的作用,但说话者真正要传递的信息是述位部分,这也是话语存在最主要的意义。因此,主位的重要性要次于述位。

三、衔接理论

Baker(1992: 185)认为,汉语的指称模式迥异于英语。比如汉语很少使用代词。汉语中一旦某一组成部分被引入后,指代的连续性主要通过省略下文主语来实现。这是一种缺省机制。阅读汉语的无主句时,读者自己需要知晓被省略的主语是什么,而且要建立自己的指称链条。衔接理论表明,无主句代表着汉语的一种组篇机制,体现的是语篇内在固有的逻辑关系,这也表明了汉语无主句的成因和机制。

四、无主句的五种常见翻译策略

根据前述理论,译者不宜强行让译入语去匹配源语的主述位结构。为使译入语自然流畅,就要保留译入语的语序、重心以及表达方式等。这就意味着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基础上,要调整或放弃源语的某些主述位结构。在汉语无主句的翻译上,既要保留原有的信息,还要注意英语译文自身的主述位结构特点。本文将结合指令型无主句的特点,重点考查五种常见的无主句翻译策略:补充主语、被动语态、祈使句、形式主语it以及there be句型。(王满良,2004)

五、语料库的建立与分析

本文选取的是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片段。节选文本的长度为527个汉字。内容主要关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宏观情况,是译员平时经常接触的领域,避免了专业知识等可能给译员造成认知障碍的因素。该节选部分包含的20个句子均为无主句。由笔者所在院校32名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同步独立完成32份译本。本文主要采用Wordsmith和AntConc两个语料库软件对于自建语料库进行分析。

(一)补充主语策略

根据总体词频表,代词we的频率为165次,可见通过we来补充主语的译法较为常用。通过concord检索we,可以看到we与will、shall、should、must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结合使用较为频繁。由于原文指令型语言的特点,除we以外,高频名词如government、enterprise做主语的频率也很高。通过回访,使用we的很多场景是未能确定逻辑上真正的主语,或者没有深究的意识,仅为行文目的。可见,补充主语时不能一律使用we这样代词。如果可以通过语境认定逻辑主语,便有必要点出具体的名词。这样能够减少读者的理解压力,使得信息传递更为通畅。

(二)被动语态策略

动词be的词频为227次。通过concord检索结果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的动词be都与各类动词的过去分词搭配组成被动语态。无论是句首或是句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都非常高。不仅如此,动词be与we一样,与助动词和情态动词搭配的频率也十分高。在动词be的227次使用中,be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具体的名词或名词组合搭配。由此可见,译员在使用被动语态时,往往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名词或名词组合来作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实际上,具体型主语在原文结构未转换为被动语态时充当的是宾语的角色。换句话说,绝大多数译员在完成从原文到译文的语态转换时,保存的信息较为完整。语态转换基本没有影响到信息的传递。

(三)祈使句策略

使用concord对于first、second、third、fourth以及第一段的关键词industrial structure或industry structure进行全文检索。祈使句使用频率的检索结果如下:first为11/24(祈使句使用次数/该词词频,下同),second为13/25,third为12/22,fourth为10/23, industrial structure为9/24,industry structure为2/4。根据concord的进一步检索,祈使句在第一段和各段段首的使用频率较高,而在文中使用的频率较低。因此,祈使句的使用范围主要为文首或段首部分。

(四)形式主语it策略

由于上文已证明动词原形be主要与被动语态搭配,所以形式主语结构在本文中主要以it is + adj./noun phrase + to do sth为主。形式主语it在词频表中的词频为45次,动词is为83次。通过concord全文检索it,发现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为25次,形式主语it仅占20次。通过concord检索it is搭配频率仅为18次。可见,形式主语it结构在本文中应用的频率较低,不属于常见翻译策略。

(五) there be结构策略

总体词频表中没有there一词,进一步通过concord检索得知,在全部的32个译本中,没有出现过there一词。因此,there be结构在本文中不存在,也就不纳入考量的范围。

六、明晰化与风格化

虽然译文与原文在篇幅上没有明显的增译现象,但译文确实具有明晰化的普遍倾向。译员无需大修大改,仅通过添加个别小词就达到了梳理逻辑关系的目的。这也是篇幅上没有明显增译的主要原因。对于译文效果的评析也表明,当译员面对此类句法上无逻辑词但语义上具有逻辑关系的分句时,只有通过各类手段使汉语隐性的逻辑关系显性化,才会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原文政府报告风格特点非常鲜明:语气较强,以命令、建议等口吻为主;语体正式,语言简练且易于理解,短句使用较多,整体结构清晰;内容贴近现实政治、经济生活。在翻译策略的语料库分析中,笔者发现we、be与各类助动词和情态动词搭配的频度非常高。译文在此类搭配下带有强烈的语气。由于这两个词代表着使用频度最高的翻译策略即补充主语和被动语态,所以译文较好地反映了原文的指令式语气。

通过对于自建语料库的定量定性分析,针对政府文件中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情况,可以看出: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补充主语和使用被动语态。祈使句、形式主语it结构、there be结构的使用频率较低。在能够确定逻辑主语的前提下,以补充主语的策略为主,被动语态次之;以名词作为补充主语的首选,代词次之。逻辑主语若未能确定,则酌情选择。译文存在明晰化倾向,主要体现在逻辑词较高的使用频率上。译文保留了原文整体的句法结构,未出现针对语序的大规模调整。译文在风格上符合原文的特点。

参考文献:

[1]Baker, M.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3]Li,C.N.“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in C.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6.

[4]王力. 王力文集[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 1984.

[5]王满良.汉语无主句的英译原则[J]. 西安:外语教学, 2004. 作者简介:

胡大为(1982年10月-),男,满族,辽宁鞍山人,本科,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