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方法研究
2016-03-24万靖,赖敏,张威
万 靖,赖 敏,张 威
(1.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7,2.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7)
0 引言
后评价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项目后评价制度。2005年国资委正式发文,提出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的要求。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电网企业更加重视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1],国家电网公司及时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对规范电网企业项目后评价做出了具体规定[2-4]。
按照国网公司细则,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包括计算成本利润率、资产回报率、资产负债率、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评价项目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实质是进行财务评价,测算项目实际运行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电网属于自然垄断环节,受国家控制,单独采用盈利性分析进行财务评价不能反映其实际的社会效益[5-6]。
针对电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特定要求,本文提出了效益费用年值法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评价。该方法不仅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开展后评价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也可以为其它省市提供方法学的借鉴。
1 评价方法
1.1 评价方法思路
对单个电网建设项目,建立相关电网的效益计算模型,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年值;建立单个项目的费用计算模型,测算项目的经济费用年值。效益年值比上费用年值,得出效益费用年值比,以此来评价该项目的经济性。
1.2 相关电网界定
电网是通过一个网络整体在电力系统中实现电力输送和分配功能的,任何一个电网建设项目都不可能单独实现其特定功能目标,而必须与整体网络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7-8]。因此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效益测算时,必须合理界定相关电网。
为了精确量化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需界定项目影响范围,即相关电网,以此作为评价对象。相关电网范围的界定主要依据以下3个原则:
(1)与投运项目有直接电气联系的本级、下级变电站和线路;
(2)因项目投运,原有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下级电网;
(3)受项目投运间接影响较大的变电站或线路。
1.3 经济效益
电网的经济效益体现为投资后电网的增供电量、可靠性和降损三方面效益。其中,增供电量效益是指新建项目对电网供电能力的提高,所产生的增供电量效益;可靠性效益是指为用户持续供电所带来的效益,体现在由于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供电企业多供的电量以及减少预安排停电和故障停电给用户避免的停电损失;降损效益是指电网线损率降低所带来的效益。相关电网三种效益的加和即为该项目的经济效益。
1.4 经济费用
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费用包括投资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其中后者包含工资福利、材料费、维护修理费、保险费、其他费用等。两种费用的加和即为该项目的经济费用。
电网建设项目分为输变电工程项目和单独的线路建设工程项目。由于线路建设项目必须与相连的变电工程结合才能发挥其功能,其费用的核算也应将相应的变电工程包含在内。
1.5 效益费用年值比
在项目运行寿命期内逐年测算电网建设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当年值,折算得到二者的等年值。对单个电网建设项目而言,效益年值大于费用年值,说明其实现盈利;效益年值等于费用年值,说明项目基本保本;效益年值小于费用年值,表明项目亏损。引入指标效益费用年值比,若比值大于1,则项目实现盈利;比值等于1,则项目基本保本;比值小于1,则项目效益较差。
相较于效益费用年值差,效益费用年值比表明了经济效益与经济费用的相对关系,能够克服不同规模项目效益费用年值差数量级差异导致的不可比性,有效地反应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效益后评价流程图Fig.1 Process of economic benefits post-evaluation
2 计算模型
2.1 增供电量效益模型
2.1.1 电价分摊模型
由于我国没有完整的输配电价体系,输配电价采用电价分摊模型进行计算。按照发改委《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2005),输配电价以承担输配电功能相对应的电网资产为基础核定,资产比重等同于电价比重。因此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网资产进行电价估算时,由其资产比重乘以全网平均输配电价得出。由于省级电网执行统一的购售电价,因此电价分摊时以省电力公司总体资产为基础进行分摊。
(1)资产比重
按电压等级将电网资产划分为四部分:500(750)kV电网、220(330)kV电网、110 kV电网、110 kV以下电网。
(2)各电压等级输配电价
2.1.2 增供电量效益模型
(1)增供负荷
投产当年增供负荷取项目投产后相关电网的实际最大负荷与投产前同期最大负荷的差值;增供负荷增长率取当地近年来负荷的平均增长率;最大增供负荷取项目变电容量的90%。
式中,k为增供负荷计算年与投产年的年限差值。
(2)增供电量
式中,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当地近年来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值。
(3)效益值
2.2 可靠性效益模型
可靠性效益是指电网建设项目投产后供电可靠性较上年度的提高,为供电企业多供的电量以及减少预安排停电和故障停电给用户避免的停电损失,对各电压等级电网具体线路和变电站的可靠性损失电量进行计算,公式为
式中,度电产值取为当地近年来度电产值的平均值。
为简化计算,设定该项目各年可靠性效益值均为初次计算的效益值,由于可靠性效益在数值上不足增供电量效益的1/10,该设定在数值意义上是合理的。
2.3 降损效益模型
降损效益体现为降损电量,为电网公司带来的直接效益是减少网损购电量,计算公式为:
年降损电量的计算思路为:
(1)统计项目投产后相关电网一定时期(如半年)内的电网损耗;
(2)统计项目投产前相关电网同等时间段(如半年)内的电网损耗;
(3)计算项目投产前后网损差额作为该时段内的降损电量;
(4)将该时段的降损电量按时间长度倍数折算为年降损电量。
为简化计算,设定该项目各年降损效益值均为初次计算的效益值,由于降损效益在数值上小于可靠性效益,该设定在数值意义上是合理的。
2.4 经济费用模型
项目经济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年运行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进行计算。
2.5 年值计算
将项目运行寿命期内各年效益(费用)折算成第1年的现值,进行加和得到总现值,再将总现值折算成等年值。
各年效益值折算成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折算到第1年的现值;F为各年效益的当年值;i为资本回收率,计算中取银行长期贷款利率;k为效益计算年与投产年的年限差值。
总现值折算成等年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效益的等年值;i和p的定义与式(11)相同;n为项目运行寿命期。
3 应用实例
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已经在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的后评价工作中得到应用,以某220 kV输变电工程为例进行说明。
3.1 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所在地区的第二座220 kV变电站。2008年7月启动可研工作;2011年10月投产运行,历时3年。项目新建220 kV主变2台、220 kV线路2回、110 kV线路3回、10 kV线路5回,竣工决算投资为14 586.31万元(不含税)。项目的建成和投运缓解了地区电网的供电压力,为地区电网引入了新的220 kV输送通道,为进一步优化高压配电网、扩展110 kV网架提供了有力支撑。
3.2 经济效益
3.2.1 增供电量效益
根据投运当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综合线损率、购电均价、售电均价以及220 kV电网资产比重,按照电价分摊模型,计算得到220 kV输配电价为36.65元/MW·h-1,如表1所示。
表1 220 kV输配电价测算表Tab.1 220 kV transmission-distribution price calculation
项目增供负荷增速取近三年当地最大负荷增速14.64%,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近三年平均值5 800 h,项目运行寿命期取25年,投运各年增供电量及效益如表2所示。资本回收率取6.55%,计算该项目增供电量效益年值为2 013.15万元。
表2 项目增供电量效益表Tab.2 Benefits by increasing power supply
3.2.2 可靠性效益
计算项目投运前、后电网各电压等级的不可靠电量,选取当地近年来度电产值的平均值,计算该项目可靠性效益年值为153.87万元,如表3所示。
表3 项目可靠性效益表Tab.3 Benefits by improving reliability
3.2.3 降损效益
项目投运后,相关电网全年可降低损耗163.65×104kW时,计算降损效益年值为58.66万元,如表4所示。
表4 项目降损效益表Tab.4 Benefits by reducing grid loss
3.2.4 总效益
该项目投运后总效益年值为2 225.68万元,如表5所示,其中增供电量效益、可靠性效益和降损效益所占比重分别为90.45%、6.91%和2.64%。这与该电网项目主要定位于增加供电能力的预期相吻合。
表5 项目效益年值表Tab.5 Annual value of project benefits
3.3 经济费用
该项目竣工决算投资为14 586.31万元,按25年折算成年值为1 201.34万元;年运行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的2.5%计算,为364.66万元。加和得到该工程费用年值为1 566万元,如表6所示。
表6 项目费用年值表Tab.6 Annual value of project costs
3.4 效益费用年值比
该项目的效益年值、费用年值及效益费用年值比如表7所示。项目效益费用年值比为1.42,大于1,即效益年值大于费用年值,项目实现盈利。
表7 项目效益费用年值比Tab.7 Ratio of annual benefit and cost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电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后评价方法,以相关电网的增供电量效益、可靠性效益和降损效益的加和作为项目的经济效益,以项目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加和作为项目的经济费用,引入指标效益费用年值比评价项目的经济性。该方法流程明晰、算法简化,已经在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后评价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经济效益特别是增供电量效益显著的电网建设项目能够给予较好的评价。
(References)
[1]曾鸣,田廓,鄢帆,等.基于不同市场主体的输电投资效益计算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12):7-11.Zeng Ming,Tian Kuo,Yan Fan,et al.Evaluation model of transmission investment benefit based on differentmarketentities[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0,30(12):7-11.
[2]王慧.电网项目后评价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1.Wang Hui.Research on post-evaluation system of power grid project[D].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
[3]王靖,寇凌岳,刘娟,等.电网投资项目全过程后评价体系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12(3):71-74.Wang Jing,Kou Lingyue,Liu Juan,et al.Whole process post evaluation system of grid investment projects[J].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2012(3):71-74.
[4]蔡光宗,尚珊珊.国家电网项目运营后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199-204.Cai Guangzong,Shang Shanshan.Research on post evaluation of operation for power grid projects[J].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4(2):199-204.
[5]张建明.输变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Zhang Jianming.Research on post evalu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for power transmission&trans⁃formation projects[D].Beij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2008.
[6]李东伟.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7.LiDongwei.Research on postevaluation theory and demonstration of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proj⁃ects[D].Beij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2007.
[7]徐晖.电网改造工程后评价及其模板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Xu Hui.Research on model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post-evaluation for electric network altera⁃tion engineering[D].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2007.
[8]朱辉.输变电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评价[D].重庆:重庆大学,2007.Zhu Hui.The benefit of technica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D].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