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路”多年的中国正在转身

2016-03-24

环球时报 2016-03-24
关键词:经济体舆论经济

董少鹏

23日一早,我收到消息,称在博鳌论坛的一个早会上,30名跨国公司代表投票,90%的人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环境会恶化,72%的人认为中国区业务利润率会下降。

中国经济发展究竟面临多大的压力?是不是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门槛”?是不是长期积累的矛盾要来一次总爆发?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也不存在酝酿大的危机的可能,而且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升级节点上。

目前一个十分流行的观点是,中国的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了,根子是传统动力越来越无效,公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体制阻碍了经济市场化,所以,中国经济处于无解状态。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固守“经济旧思维”,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简单化、低水平推导而已,潜台词是对中国、印度等后发展国家崛起的漠视。

“二战”以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日本和西欧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拉动者、引领者,广大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成为陪衬人;其后,东西关系、南北关系逐步缓和,发展中国家开始了“补课式”、“纠偏式”的发展阶段,其在国际经济体系当中的“跟随者”地位依旧。改革开放的确改变了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关系,但实际上,发达国家一直将中国当做“世界工厂”、低端服务者,并不是并肩前行的兄弟。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掌控,与发展中大国展开了新的博弈。就中国而言,多年来一直遭遇发达国家挤压:一手运用其主导的舆论机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施干扰;一手使用经济手段、真刀真枪地“做空”中国。从舆论上看,他们反复炒作中国投资不可持续、房地产即将崩盘、银行坏账累累、地方债陷入泥潭、国有企业应当解体等等。从经济操作上,他们既在传统的贸易、汇率等领域对中国不断施压,也创新手法干扰亚投行进程,运用TPP“围堵”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等后发展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和话语体系中的地位依然很低,与经济提升的节奏很不匹配,这就导致了“舆论错配”:明明是西方经济体发生危机导致全球性经济减速,舆论却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动力衰退;明明是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根本性改革,需要满足新兴经济体的诉求,舆论却指责发展中国家内部治理出了问题;明明是发展中国家给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更大的份额,发达国家却在汇率等问题上刁难发展中国家,企图继续“薅羊毛”;明明是发展中国家有更大回旋余地,是应对国际经济困难的主力军,发达国家却为了维持旧的经济秩序,以惯用的唱空手段干扰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被迫裹挟在发达国家主导的这种舆论当中。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经济继续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并且,中国正改变长达20多年的“风尘仆仆赶路者”的形象,将速度降下来一些,整理一下装备,调整优化一下路线。中国正转身为一个“道路优化者”甚至“新秩序的塑造者”。

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增长幅度很大、速度很快,但只是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而已,经济质量其实不高,高新技术拉动的比重很低,距离经济强国还有巨大差距。一个正在起飞的经济体,怎么谈得上经济硬着陆呢?

我们自己不能被别人设置的“语境”吓坏了。还应看到,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和内部不平衡是一个本钱,不仅可以应对短期经济减速压力,而且具备加快结构调整,实现长期较高质量增长的条件。逐步壮大的中国可以为全球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国际合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近期,中国主动加大结构性调整,特别是加大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力度,同时补短板、降成本。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足以说明中国改革有条件,也有底气。新旧矛盾将一个个逐步消化解决,不可能发生破坏性、颠覆性的“总爆发”。▲(作者是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中国证监会专家顾问)

猜你喜欢

经济体舆论经济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工作图什么?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