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五步教学法浅谈
2016-03-24刘桂苓
刘桂苓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0-01
素质教育的推行,既是对美育在教学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使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进行美的艺术熏陶。用美的心灵、美的自然、美的形象、美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渲染我们的生活。在小学品社课中有很多内容都体现了作者美育的观点,因此搞好这类知识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小学品社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科学启蒙、历史地理初探的一门学科,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让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正确、完整、规范、精炼。当学生独立说有困难时,教师要先说,再让学生模仿,逐渐使学生学会独立表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品社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学得生动、活泼,又记得扎扎实实。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布、读、议、讲、练“五字”教学法,符合实际,效果明显。
“布”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思考题,目的是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疑点,有了疑问,这样他们就产生了弄清问题,弄清疑点的欲望。
“读”就是读课文,有教师读、学生读,读是带着疑问去读,“布”是设疑,读是解疑的开始。
“议”是课堂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看法,就引导学生共同讨论,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澄清是非,统一认识。
“讲”就是教师讲为主,学生讲为辅,首先让学生按照思考题有条理的讲清史实和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精讲,主要是对教材的重点,对学生讲的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做补充订正。
“练”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口头提问练习,有书写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学会掌握运用。
具体做法如下:
一、布。既布置思考题。每课布置什么样的思考题,要经过仔细推敲,精心设计。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难了学生理解不了,看不懂;过于浅易,又失去了兴趣。如学《王安石变法》这一课,我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王安石为什么要实行变法?”“皇帝支持的变法为什么失败了?”《西安事变》这一课思考题:“逮捕蒋介石为什么还要释放?”“如何杀掉蒋介石,后果又如何?”出示这样的思考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恨不得马上弄明白这样的问题,这就为下面进行读、讲、议过程中认真看书,认真思考,主动讲解,积极讨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读。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我采用了课外和课内读相结合的办法。
1.课外读,也就是课外预习,除了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还要收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来读,如学习《林则徐虎门硝烟》一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林则徐的资料,加深对林则徐这个人物的了解。
2.课堂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
(1)读整篇课文,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2)分段读。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如《义和团廊坊大捷》一文,就采用了分段读,重点读义和团廊坊大捷的经过部分。(3)读重点句子。根据布置的思考题,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反复读,加深理解。
通过上述做法,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得到初步解决,学生边读边画圈圈,哪些问题理解了 ,还有哪些不懂之处,需下一步解决。
三、议。议就是讨论。通过讨论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讨论方法是:个人讨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首先由某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然后大家发表见解,通过争议达到一致。如: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课文介绍较少,学生通过查阅《明治维新》一文,知道当时日本已成为一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向外掠夺原料、市场,夺取财富,并把中国当作它的首要目标等。学生通过反复争论,加深理解。
四、讲。讲是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加以讲述。如《中日黄海大战》一课内容比较多,头绪杂,教师要紧扣黄海大战的内容,精讲,少讲,以点带面。可用讲述法,即教师运用语言,按照时间顺序,把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历史人物的活动有头有尾地讲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五、练。练是学生练习,通过练达到熟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练有几种方法:
1.口头练。可用编歌谣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讲《义和团廊坊大捷》时,引用历史歌谣:“洋鬼子,真叫坏,明着来传教,暗地把人害。”这段歌跟课文内容结合得非常紧密,语言非常简单、明了,同时又很深刻,把义和团运动产生的背景,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教学效果相当好。
2.笔练。课堂上有关重要内容,除了当堂消化理解外,还要记笔记,加以巩固。如《林则徐虎门销烟》一课,学生看过电影,收集林则徐的资料,编成故事进行笔练。
实践证明,“布、读、讲、议、练”五步教学法,符合儿童认识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符合教材特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