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情长路更长

2016-03-24赵岩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语文是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身的学科,它的重要性及意义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教学又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最好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学却遭遇到重重困难,我们面临的是漫漫征程。我们所寻求的是对语文教学僵局的突破,在教学中突破的路径旨在于把听说读写四种基础形式贯穿好,从听中悟情,从说中释情,以读怡情、以写传情。这样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60-02

语文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的。但是,所谓“文以载道”,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1804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都已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育人与其并驾齐驱。特级教师于漪说,她力图把语文课“教到学生心上”。苏霍姆林斯基也一再强调说:“在中学各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直接打动人的心灵、意识和良心是教育艺术的核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事实告诉我们:重要的不见得就能被重视的。想让语文在生活中起重大的作用,就要让人们认可语文的重要,就要在教学中渗透生活的细节,给人以生活的真实,以此来陶冶性情,感悟人间真情。

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却非易事,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作为学习形式的读、写、听、说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的活动中实现成长,实现完美的自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语文教学的四种基础形式更好地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呢?又该怎样恰当灵活的引导学生进行这四个方面的训练学习呢?以下将从四个环节进行论述。

一、从“听”中悟情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听”来陶冶心灵,感悟真情。

第一,在授课前,教师给学生讲述文本作者的时代背景,并利用多媒体配上图画与音乐,以这种方式来熏陶学生的性情,来冲击学生的心灵。例如,学习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一课时,教师可先展示抗战时中国国土和人民惨遭蹂躏的图片,再配以沉重的音乐,同时以电影独白的形式对写作背景加以解释,这样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背景理解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忘历史、不忘自己所担负的责任。

第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听”的作业,比如,每人设立一本“每天新闻摘要本”,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的新闻作简要记录,让他明确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自己的命运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这种“国事关心”可以让学生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心胸广阔,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从“说”中释情

俗话说,“话是开心锁”,人都有交流表达的欲望,学生也是一样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就会出现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不能达到说话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说、大胆问、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把心中的情尽情倾诉。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回答和质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学生解题的时候,教师绝不能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和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而应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象,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在拥有了自己表现的空间时,便说要上月球,当时我并没有制止他在课堂上的随意发挥,而是让大家说说上月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有个学生说,第一件事是拔掉美国国旗,插上中国国旗——多么纯朴天真的想法,从这里我就自然而然的引入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个人奋斗的人生观教育,教学目标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实现了。

三、以“读”怡情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怎样读呢?

一是多读。读文学书,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对于读者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如:前苏联著名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人读后更坚强、诚实、有理想。读历史书,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古人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珍贵遗产。朝代的兴起与衰亡,人物的崛起与沉浮无一不是历史为我们所点燃的引路明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的雄韬伟略,高瞻远瞩令我们钦佩,但这些成功的背后也蕴含了很多艰辛拼搏,可以说一个人便是一本书,一个王朝便闪现着一个时代。在项羽身上,我们看到了勇猛与刚强,又看到了自负、优柔寡断;看庞涓,我们知道了嫉妒人才的危险。因此每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我们一面可借鉴的镜子,而这些又可以健全学生的心理。

二是会读,怎样才是会读?那是指要读出文本的“情” ,使文本的情移为“己情”。在我们教材的文本中,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是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再创作。在语文教学的授课时,教师要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地投入去读,用情引其思,牵其神,激其情,荡其气,在情的引召下,铸造学生美好的灵魂。

同时也要让学生朗朗地读,以此启发学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师生间达到思想交流,产生感情共鸣,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起空洞的说教更有效。例如,学习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品味再读,在反复朗读中品味作者所描绘的自由美好的夜景,同时结合背景领悟到那种理想的可贵,学生对诗文的思想内涵理解了,他们也深深地爱上了诗歌,这对诗歌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以“写”传情

中国自古有“文以载道,书为心声”的说法。写作是以上三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怎样把握好“写”这个环节,用写作来表情达意,对于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写作是抒发人心理情感的通道之一,这对那些不喜欢和人交流的人尤其重要。人不喜欢交流,就会导致人的心理不健康,这种不健康大都表现在抑郁、沉闷、自卑、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等不正常心理,有的人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便发生心理偏差,以至走向不法之途,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心理压抑造成的不良后果。而文章又是人内心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写”的方法,把学生的“心灵”释放出来,用笔把情感吐露出来。

真实的写作属母语的二次习得,它以真实的阅读为前提,让学生在大量、持续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以交际实用为中心的写作实践中发展写作能力,同时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综合语文素质也会得到提高。用语言学习理论术语说就是写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信息差,写作中负载有真实的信息或有真实情感输出,写作者主要关注写作内容而不是形式。有的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类似的看法:“问题意识,内部的表达欲望是表达(也包括作文)能力形成的出发点,在确保内部表达欲望的、自由的写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深化,认识将发展,表达能力才得以真正形成。”

从听中悟情,从说中释情,以读怡情、以写传情,这四个方面的教育,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在理智上心悦诚服,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而且学习了语文知识、感受了语文魅力,可谓相得益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教学和中国国民的素质提高一样,不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点点滴滴的努力。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我们的学科会有大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得到素质上的提高。为着理想的明天,让我们携手走好漫漫征程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兰保民.《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一期

[2]李辉.《应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建设》2004年第三期

[3]李易君.《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语文学习》1997年第2期

[4]《新课标新教材教师备课方略(初中语文)》,张克理主编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作者简介:

赵岩(1977—),女,内蒙古包头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一中。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课堂教学
情感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台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