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课前预习

2016-03-24吴明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课前预习效率

吴明琛

【摘要】当今教育形势教师角色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由被动听讲向主动探究转变,课前预习在课堂中的作用日益提高,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今天,课前预习与提高课堂效率有机地结合,成为培养学科能力与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课堂高效率,学生预习显得尤为重要。且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效率 课前预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51-02

一、历史课前预习的意义及重要性

首先课前预习是学生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运用的相关知识过程,很多老师认为学习的关键是提高听课效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最常用的方法,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使学生有超前意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上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中,教师事先布置预习任务时将设置的预习问题留给学生,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任务、目标和方向。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前预习,在心理上的主动性和准备性上,对新知识的接受有做良好的铺垫,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课前预习也让学生做好新知识和课后复习做好教学工作,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认识历史知识结构是以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方式及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学习历史时,总以原有的历史知识结构为依据进行加工。当新知识与原有的历史认识结构中相联系时,从而扩充了它的内容。若新知识在原有的历史知识结构中没有适当的知识与它相联系,就要对原有的历史知识结构进行改组,去分析,进而促进形成新的历史认识结构,再把新知识纳入新的历史认识结构中。可见,通过预习在新的知识上做好温故,是掌握新知识最便捷的方法。

(三)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与巩固,还可以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问题,这些都是教师课堂上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易于突破和掌握,从点到面的迅速巩固。

(四)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预习过程,既有知识和方法的风格,也有学习方法的加深与创新,经过课前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便会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的一种自觉性行为,这种行为一经定型就形成好习惯,好的学习方法等态度也自然就形成了。

预习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初中历史的内容的不同,预习也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新课标考试范围(包括时间、古代、近代、现代、国内和世界历史的知识划分上)针对不同的时代内容结合学生自身年龄和了解的知识差异,采取相应的方法预习才能达到高效,才能持之以恒达到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生历史课前预习的常用方法

(一)自我阅读法。

预习时让学生注意看教材每课的引言部分,和本节课的小标题主要讲什么问题,主要讲了哪方面的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培养书面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

现行初中教材的篇首都有简短引言、小标题,主要讲几个问题且语言精炼。课前应该精读,从而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学完课文内容后,回头详细理解该段引言与每节课的问题,学生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试着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学生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会有提高。

(二)设置问题法。

初中历史教材中,针对初中生实际,采取了在一段史实的旁边设置了辅栏目,如:”读一读”、 “记一记”、“想一想”、“议一议”等。这些辅栏目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我们在预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熟视无睹、轻意放过,要主动地把它和教材的正文部分、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识图表达法。

初中历史教材,图表数量增多了,要利用好教材图表、画图、表格图、地图等。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学生在预习时学会看图学史、说话、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以此来培养学生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记忆和分析法。

在每节课后都有一些练习题,每课一得、材料阅读、自我评测等,其作用不可小视。这些练习都是本节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的是针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设疑。通过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点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我认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是最重要学习方法的一种,需要将学生自身的特征与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并采取适用于自身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办法也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课前预习要持之以恒,效果才会更好。以上拙见望资深的朋友和学者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http://www.zhazhi.com/lunwen/jy/jygl/11302.html

[2]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性报告集.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课前预习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跟踪导练(一)2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