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艺结合思想引领下中小学体育课程创编模式探究
2016-03-24徐凤姣
□ 徐凤姣
体艺结合思想引领下中小学体育课程创编模式探究
□ 徐凤姣
摘 要:运用文献法和观察法对体艺结合进行探究,着重阐述了它的内涵与价值取向。通过分析体艺结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对中小学体育课程创编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促使他们坚持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奠定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体艺结合;中小学体育课程;创编模式
体育与艺术都产生于人类劳动,有着共同的起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联系和促进,产生了体育艺术结合的运动形式。如体育舞蹈、花样跳绳、艺术体操、花样滑冰、健美操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对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体育课上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愉悦身心。现代中小学教育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使孩子在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五个方面都得到教育和提升。2011年5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这就要求我们把体艺结合带入体育课堂,在体艺思想引领下中小学进行体育课程创新顺应潮流、势在必行。
1 体艺思想与体艺结合
1.1体艺思想的内涵
体艺思想是指艺术以体育为载体,达到立德树人、完善人格的教育效果;而体育又反过来作用于艺术,培养学生的真、善、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艺思想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思想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体育活动与艺术文化相互影响是一种必然趋势,体艺思想的有机融合也成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外在推动力。
1.2体艺结合的内涵
纵观体育、艺术发展史,体育与艺术相互依存,体育的发展离不开艺术,艺术的演变离不开体育。在我国体育、艺术发展的热潮之下,体艺结合并非偶然,而是满足了人们在健身需要和观赏娱乐需要基础之上的体育艺术形式。广义的体育艺术是:在借助声、光、影、图等多种表现手法下通过身体活动来展现人类情感的创造活动。狭义的体育艺术是:在借助音乐、舞台、背景下通过展示力量、柔韧、速度等身体素质来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艺术活动。体艺结合能够提高艺术工作者对体育的关注程度,也能使体育更好的展现出艺术性。增强大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更高的体育需求。在中小学体育课上以体艺结合为指导思想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课程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体质、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丰富个人的艺术细胞。
1.3体艺结合思想的价值取向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而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体艺结合思想是两种学科思想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体,它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3.1求“真”--实践性
体育、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实现学生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体艺结合是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是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教学活动与实践,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1.3.2求“善”--立德树人
我们是社会的人,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在体艺思想引领下,有利于我们摒弃一些不好的思维观念。在体育活动中除了有竞争意识,更多的是追求团结协作的精神。把“求善”的文艺思想作为体育锻炼中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标尺,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立德树人,成为一个真、善 美全面发展的人。
1.3.3求“美”--健身与艺术观赏双重性
体育本身就具有健身和竞技观赏性,而艺术则是美的象征,一个代表身体,一个代表灵魂。体育和艺术就是肉体与灵魂的契合,通过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体育的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观赏性。例如把游泳和舞蹈结合起来的花样游泳被称为“水上的芭蕾”,它把表演者力与美、体能与艺术的结合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健身和艺术观赏的双重属性。
2 体艺结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2.1给体育课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课堂内容
体艺结合为中小学体育课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加上艺术表现形式更好地丰富了体育课堂内容。举个常见的例子:跳绳是一项能有效训练个人反应和耐力的有氧运动,在许多中小学体育课上都把跳绳作为一项主要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他们在传统的跳绳上进行了创编,还加入了音乐、毽球、舞蹈等多种元素。在中学实习期间,我在初一的体育课上也教过花样跳绳。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到运动过程中,还主动创编新花样。有时我还会借来音响放一些欢快的曲子,在音乐的配合下他们跳的更加开心,动作规范,成功率也较高。总的说来,大家不仅积极参与,还团结协作。超额完成了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2.2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一节体育课是40—45分钟,除去热身、放松和老师讲解示范时间,真正能锻炼的时间只有20—25分钟。所以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20几分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锻炼和运动中,而不是浑水摸鱼。如果在一节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我们用音乐和舞蹈动作配合起来代替传统的热身形式,大家不仅能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氛围,提高兴趣,还能全面动起来,达到热身的良好效果,避免在正式教学中出现意外受伤等情况。在具体教学项目中通过丰富的艺术教学形式让体育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效果。
2.3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中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基础阶段,决定了他们今后从事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体艺结合有利于培养运动兴趣和养成运动习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在学生时代就奠定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艺结合的体育课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的主动性,建设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可以掌握一门或几门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离不开体育,体育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健康。
3 体艺思想引领下中小学体育课程创编模式的构建
3.1 以人为本,完善体育课程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在体育课上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体艺思想引领下的体育课程目标更加完善:
3.1.1增强身体素质,掌握基本体育技能
这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体艺思想下,我们要更加注重柔韧、灵敏、反应、耐力等体能的协调发展,掌握和运用基本的体育技能。
3.1.2提高运动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在体育课上通过体艺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养成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3.1.3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
以体育为载体传达习近平的文艺精神,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开发其社会功能,培养出良好的品质与社会交往能力。
3.1.4培养美感、立德树人,实现真善美的全面发展
体艺结合就是把体育运用到生活中,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美感和人格。
3.2 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中小学体育课堂一直以普通的跑、跳、投为主要教学内容,使越来越多学生对上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和热情。部分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选择偷懒,体育课对他们来说只是逃避文化课的时间。在这种现状下,体育课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更满足不了参与者愉悦身心、释放课业压力、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根据体艺思想的引领,我们可以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1)技术类:传统田径类、球类、舞蹈类(啦啦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艺术跑跳类(花样跳绳、毽球等)。
2)运动参与类:个人表现类、团体运动类。
3)体育活动类:课外活动、健身健美、运动交往。
图一、体育课程分类
3.3 优化体育课程评价标准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是现阶段中小学体育课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体艺思想的引领下优化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3.3.1课程内容与目标
好的课程内容要符合课程目标,在体育课上选择体艺结合的课程内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分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科学地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3.3.2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兴趣主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优化体育课程时我们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完善体育课程内容。
3.3.3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
在体艺结合思想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既不能过于困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时才是最好的状态。
3.3.4教师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汲取养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通过新颖得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体艺思想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好体育技能,更要学习有艺术技巧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发表决定[EB/OL]http://www.chinanews. com/edu/2011/05-19/3053169.shtml.
[2] 王雷. 我国体育艺术学学科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3.
[3] 中国教育部网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8563667-8884379.html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规划一般项目(2013B122)]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