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出人才吗
2016-03-23孙明霞
孙明霞
一次跟朋友聊起童年的经历,谈到小时候遇到的糟糕老师让我自卑了很多年,朋友说:“你该感谢他,正是他给了你挫折,让你变得坚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我当即表示:“错误!我坚强与否,我今天是不是有成绩,完全跟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不会原谅他对一个儿童的讽刺和羞辱。”
小小的房间成了我和几位朋友辩论的场所,朋友说:人们习惯了用“逆境出人才”来激励出身寒苦、经历各种不幸的孩子发愤图强,也的的确确给了很多逆境中的孩子向上的斗志和勇气,并列举了一些逆境中成长、成功的名人。但我坚持认为,逆境不是成才的必经之路,真正在逆境中成才的人微乎其微,而在逆境中成为坏人、恶人的倒是不少。
记得有一次跟张文质先生聊到我的经历,我说一直感觉很庆幸的是,我在童年遭受了那样一位老师的冷嘲热讽、恶意羞辱,在多年自卑的阴影下逐渐长大,竟然没出现心理问题,还能慢慢走出自卑活得越来越灿烂,内心充满阳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张文质先生说:不是奇迹,而是你自己救了自己,是书籍的作用。因为你上了大学走出了那片狭小的天地视野变得开阔,因为这些年你读了大量书,你的知识丰富了,你的精神世界也变得丰富了,你有了自我调整、自我疗伤的能力,使你可以逐渐走出童年的阴影、走出自卑,成为今天的你。
有朋友说很佩服我的勇气,能够在各种困难面前坚守自我,不妥协。是什么让我具有坚守的信念、不妥协的勇气?我想肯定不是挫折本身。假如没有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对教育的思考,只是每天应对生活,那挫折只会让我更加沮丧、消极,但我能够在挫折面前勇敢地应对,是书籍给了我力量,是许许多多善良的人、懂教育的人给了我信心。
这些年,我读过很多书、参加过很多高水平的培训,听过很多醍醐灌顶的讲座,书是自费购买的,培训也大半是我自费参加的。不是因为遭遇了各种挫折我才要学习,而是因为我想要学习、愿意成长就自己创造机会。所以,我的成长经历中真正给我帮助的,不是那些所谓的挫折,而是我读过的那满书架的书籍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是我遇到的那些高水平高素质的学者、优秀的教师,他们的人品、学识和智慧感染了我,让我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人生,他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欣赏给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给了我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智慧。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多交流,多接触高人,也要多思考、多研究,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都高度重视教师的岗位培训,无论哪种形式哪个级别的培训,无一例外都希望我们的教育更像教育,希望我们的教师要给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不只是关注分数。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学会爱学生、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接纳每一位学生,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去鼓励他们,而不是挖掘缺点去讽刺挖苦,孩子犯了错误要学会智慧地处理切莫简单粗暴。假如老师批评不当轻则可能导致学生厌学、逃学,重则可能引发学生离家出走甚至放弃生命。
假如逆境真的能让人成功的话,为什么我们要如此用心呵护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打骂体罚;为什么要多鼓励学生,而不是骂他“猪脑子”“笨蛋”?有多少学生能够在“笨蛋”的骂声中变得聪明智慧起来?又有多少学生能够在讽刺挖苦中变得有爱、有担当、有责任心?
当然,有些挫折是不可控的,也是孩子必须面对的,那就是孩子的出身。假如孩子生在一个条件非常艰苦、贫穷的家庭,甚至遭遇了更大的不幸,孩子能不能成才,既凭个人的努力,也要看运气和环境。同样有着音乐梦想的两个孩子,家庭条件优越的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就很难。真正在条件极差的环境中走出的孩子成才的比例并不高。
为什么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少?因为农村的父母们意识到为孩子创造优良教育环境的重要,不惜花钱把孩子送到城市上学。还有农村的留守儿童,更是身处最为严重的逆境中,为什么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没有成为更坚强、更勇敢、更优秀的孩子,反而成为农民工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为中国教育之痛?因为那些留守儿童要面对很多很多的困难,他们幼小的年龄还不足以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他们的智识水平还不足以应对很多的艰难困苦,或许有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成才,但更多逆境中的孩子只会被困难消磨了意志,夺去了信心,抢走了尊严。
曾经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让多少人唏嘘、惋惜和痛恨,但走到事件的背后,看看马加爵的生存环境,可谓艰难困苦,他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每年捧回家的奖状和考试成绩,别无其他。所以,他有极强也是极其脆弱的自尊心,当他遭到同学的耻笑,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玩笑话时,他的自尊心却轰然倒塌,愤而拿起刀子刺向了同学。前段时间看新闻,某地公交车纵火案告破,犯罪嫌疑人是一名打工者,曾留下遗书称因多次讨要工资无果走投无路,进而报复社会。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是真正的在逆境中生存,但逆境没有让他们坚强起来,也没有让他们成功,而是让他们成为了罪犯或者走向消亡,这足以说明“逆境出人才”犹如皇帝的新装,自欺欺人罢了。
当然,顺境下也会诞生恶魔,但不是顺境本身的问题,而是顺境中父母的过度溺爱、过度包办代替、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败的教育导致的。比经济条件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温馨的家庭氛围,相爱又包容的父母;充满爱心又有知识、懂教育的老师,因为生活在有爱又阳光的环境中,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即便孩子不能实现音乐梦,也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理,孩子将来无论做什么、遇到多大困难,都能沉着应对;但假如生活在一个冷漠的环境中,再优越的条件也不能让一个人内心充满阳光。
看看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人生赢家,并非是逆境造就了他们,而是他们优秀的品质,对某件事情浓浓的兴趣,还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爱和宽容)。我们熟知的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并非出生在农民家庭对农作物有着特殊感情,而是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拥有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就给他读尼采,讲经典故事。受母亲的影响,对土地产生了无比的热爱,从小学一直上到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形成他良好的品质、对生命的同情和悲悯,最后选择了他最感兴趣的农学院;爱迪生不是因为做不出数学题遭到老师的嘲笑,而是因为母亲的爱、理解和支持,成就了一个大发明家。
现在教育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个关键词:挫折教育,说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受一点挫折,没有经历所谓的“逆境”,所以不够坚强、缺乏毅力,以为让孩子参加几次拓展训练就是挫折教育,以为让孩子从小远离父母过集体生活就是挫折教育,这完全是对挫折教育的误解。偶尔的吃苦和挫折只是一种暂时的体验,那不是真正的挫折。而长期的挫败和侮辱,很难让一个人充满信心走向成功。挫折教育,不应该是人为制造挫折打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是需要接受批评和惩罚的,但必须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批评和惩罚必须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让学生心甘情愿接受惩罚。
就学生的成长而言,不是逆境越多越好,不是挫折越多越好,而是要更多地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孩子将来才会具备创造幸福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舒展的童年,孩子的心智才能被唤醒,潜能被激发,将来才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人。
逆境,绝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从一个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爱,是理解,是包容,是兴趣,即便面对困难,因为有爱包围,也会从容应对。从一个成年人来说,需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思维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涵养,用智慧和人格支撑自己的信念,强大自己的内心,就能应对各种困难或者逆境,走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