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运用角色换位法的探索与思考

2016-03-23毛梅菊

成才之路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书育人初中

毛梅菊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上,注重创设角色转化法情境,采用角色转换的方法诱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还要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初中;角色转化法;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1;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23-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应当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层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使用“角色转化法”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对于初中学生理解思想品德课的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下文论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使用“角色转化法”。

一、创设“角色转化法”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初中学生在生活阅历及社会经验方面比较缺乏,理解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内容时会出现一定的水平差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思想品德知识的发生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比较晦涩的知识点,正确理解思品课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例如,学习“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几个简单的小故事,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一知识点,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比如,列举这样的例子:在寒冷彻骨的冬天的晚上,有人开车路过公交车车站,看见三个人蜷缩在一起哆哆嗦嗦,其中一个是生命垂危的老太太,一个是开车人以往的救命恩人,另一个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在只能承载一人的情况下,你认为开车的人会选择载谁上车呢?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往往会回答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通常学生的答案是开车的人会承载老太太,因为学生会认为救老太太是正确的选择。不过,选择老太太可能不是部分学生心里当时最想回答的答案。从这个情境的设置可以看出,进行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时候,部分学生往往会用基本的道德标准来做出选择,却可能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并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思品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车站三个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此作出最符合道德标准的回答。

二、采用角色转换的方法,诱导学生进行学习

道德认识是个体对客观存在的道德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反映,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之一。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对学生的“角色转换”范围有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能被限制,这样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更加深刻。进行角色转换的时候,学生可以与实际道德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深刻理解其中的人物心情,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味思品课知识点的内涵,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思品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与道德故事中的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体验次要人物的情感心理,增强自己的道德认识。这样,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更加健康积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精心选择优秀的教学材料,更好地应用“角色转换法”

读一本好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读一本好的思想品德书,就好像是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因此,思品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精心选择优秀的德育课外材料,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法”学习的前提。优秀的德育教材,能够在更深层次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深入探索思想品德的内涵。通过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课外材料,加上在课堂上进行背景介绍,并以多媒体形式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在思想品德课中学习到的知识。

四、结束语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用“角色转换法”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材料,使得学生在人生态度及知识层面都有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戴建华.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现存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0(01).

[2]司志龙.思想品德课——师生互动有效性的“顶层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20).

[3]陈位尧.“心理换位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上的尝试[J].职教论坛,2004(12).

[4]陈中华.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浅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7).

[5]孙刘华.在活动中感悟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教学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教书育人初中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篆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