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的假新闻同样猖獗

2016-03-23

新民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网文流传假新闻

虽然假新闻和谣言如此猖獗,但基本上都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很少出现整个社会的情绪受到操控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新闻媒体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即使是那些臭名昭著的小报也不会不加查证直接转载语焉不详的网文。

前一阵,中文互联网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假新闻肆意流传,有时候甚至能把部分把关不严的传统媒体拉下水跟进报道,更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舆论形成热点话题。那么,在美国有没有假新闻呢?

答案是肯定的,美国互联网上假新闻同样俯拾皆是,最近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今年2月下旬,很多人读到了这样一则充满戏剧性的报道:意大利知名左派皮帕女士认为社会对伊斯兰人士存在偏见,决定只身搭车从意大利去以色列,以此力证“穆斯林和平友好”;然而当她到了土耳其城市Gebze的时候,却被当地人先奸后杀,抛尸灌木丛中。

一个致力于打消社会对穆斯林偏见的左派,恰恰死于她自己所捍卫的人群之手,成为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堪称是一则现实版的讽刺小说。许多原本就对穆斯林深怀仇恨和偏见的人一下子如获至宝,仿佛找到了什么了不得的证明材料。

然而,这其实是一则不折不扣的假新闻,而且是通过恶意地隐瞒和编造、夸大关键信息,来达到操纵舆论目的、情节非常恶劣的假新闻。报道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Yes Im right”的业余网站。

报道里提及的皮帕女士确有其人,但她的身份并不是“知名左派”,而是意大利的一名行为艺术家;她的遇害也确有其事,但并不是最近的新闻,而是发生在2008年。当时皮帕和她的一个朋友进行了一个行为艺术表演,两人分别穿着婚纱沿着不同的路途,通过搭车来环游世界。但是,她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简单地为了推动“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信任”这样一个理念,自始至终,她们没有提到要“纠正世人对穆斯林偏见”这件事,她的行为艺术没有任何宗教动机,和穆斯林没有任何关系。

她的确是在到达土耳其后不幸被奸杀,但是警方公布的事实表明,她的遇害只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而不是那篇报道所说的,她因为不遵守伊斯兰风俗、不愿意信奉伊斯兰教,从而被极端分子“仇杀”。她的死在土耳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土耳其人要求严惩凶手;无论是土耳其政府、意大利政府还是皮帕的家人都公开对媒体表示过,“这只是一起不幸的个例”,“同样的事情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和穆斯林、和土耳其没有任何关系”。

可以想见,如果把上述这些真实的细节一一说明,就不会有任何戏剧性,也就达不到病毒传播的目的。但是在刻意的隐瞒和扭曲之下,这起小概率事件却被渲染成了一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讽刺事件,从而引起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对穆斯林的恐惧。

为什么“Yes Im right”要编造这样的假新闻呢?看一下他们网站上其他的报道我们就能明白,运行这个网站的是一群极端保守分子,他们仇视穆斯林、仇视移民、仇视少数族裔,编造假新闻操纵社会情绪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

相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社会要多元得多,各个族群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要严重得多,各派之间的对立和互相攻击十分普遍(迪士尼动画电影《动物总动员》形象地呈现了这样的社会形态),因此可以说假新闻也比中国要更加猖獗。甚至就连美国总统也逃不过被攻击的命运。2008年奥巴马以非裔身份在政坛崭露头角,民间就大量流传关于他的各种谣言,比如说他其实是一个隐藏的伊斯兰教徒,甚至说他是本·拉登乔装改扮的。此外,还有很多网站信誓旦旦地发文说他在美国本土以外出生,没有资格当选总统。因为这个说法流传太广,《纽约时报》曾经发了上万字的长篇报道,专门到夏威夷查证了他的出生证明,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偏执的人深信奥巴马的当选是一个阴谋。

不过,虽然假新闻和谣言如此猖獗,但基本上都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很少出现整个社会的情绪受到操控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新闻媒体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即使是那些臭名昭著的小报也不会不加查证直接转载语焉不详的网文。

猜你喜欢

网文流传假新闻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网文撷英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