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投资环境在改善而非恶化

2016-03-23赵福帅

凤凰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会员挑战企业

赵福帅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前夕,美国94家企业首席执行官(CEO)联名致信中美两国领导人,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强烈支持我们两国之间快速达成有意义和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

这94家公司有波音、通用电气、苹果、脸书、英特尔、高盛、花旗集团等,几乎包括了美国所有重要企业。

这或许从侧面反映了美资企业对中国继续改善投资与监管环境的渴望。

在接受《凤凰周刊》专访时,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表示,2015年对于美资企业增长和盈利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对于在华企业来说,经济、管理和人才资源问题是其主要挑战;尽管中国仍作为美企首要投资目的地之一,但选择加大在华投资的企业有所减少;虽然企业仍将投资于创新和人才培养,但会更小心谨慎;与前几年相比,美国企业受欢迎程度有所降低。

吉莫曼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企业确实需要调整自身战略,以保证在华盈利增长。为了应对“新常态”,外资企业需要继续增加创新和人才投资,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认真评估和管理成本等。有了新的战略,中国依旧是一个有吸引力且可盈利的市场。

另一方面,美资企业也表现出对中国监管环境的透明性、可预测性和公平性,以及允许参与中国改革进程、为中国市场服务的程度方面的担忧。

因此,中美决策者们的当务之急是签订一份高标准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这样,美国企业就能在公平竞争环境下更好地在中国进行投资和创新,从而有利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多数美企对中国经济乐观

记者:2015年美国在华企业的业绩如何?

吉莫曼:美资企业去年在华的增长和利润均遭遇困难。

虽然大部分会员企业的收入继续增长,但是收入出现下滑的企业从2014年的17%增加至23%,超过40%的企业表示其收入与2014年持平或出现下滑。

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最佳,而工业和资源行业处境最艰难,服务行业的企业有近三分之二报告其收入实现增长,而在工业和资源行业,近一半的企业报告其收入出现下滑。

2015年实现盈利的企业数量也减少了,2014年是73%, 2015年是不到三分之二,盈亏平衡的企业占比从2014年的16%增加至23%。

总体而言,会员企业在华的营业利润继续呈现放缓态势,有更多企业在世界其他地区有更好的利润表现。超过五分之二的企业表示,其在华利润率与全球平均利润率持平。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报告,其在华业务的利润率低于其他地区的利润率。

记者:美国在华企业如何观察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吉莫曼: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美国在华企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但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是“法律法规执行不一致、不清楚”。

近期我们对会员企业做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有48%的受访者预计2016年中国GDP增速将低于6.25%,35%的受访者认为在6.25%到6.75%之间,只有17%的受访者预期超过6.75%。

会员企业预计的增长率更可能低于而不是高于一些主流预测数据: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2月)预测的增长率6.8%,中国政府为实现2020年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而设定6.5%的增长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10月)预测为6.3%,高盛公司(2015年8月)预测为6.4%。

总体上,大多数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是乐观的,尽管中国的GDP增速放缓到25年来的新低。根据我们的调研,近70%的会员企业继续对今后两年的中国市场增长保持乐观,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对盈利潜力保持乐观。

投资环境在改善而非恶化

记者:一些外资企业抱怨不如以前受欢迎,这种情况是否普遍?

吉莫曼:我们的绝大多数会员企业都认为外资企业在中国不如以往受欢迎了。这在技术和其他研发密集型企业以及工业和资源企业的感受更加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会员企业表示,虽然中国政府表明要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向外资企业平等开放市场,并且提升服务、消费和创新在经济中的作用,但是现实环境却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技术和研发密集型以及服务行业,美资企业对中国法律法规的态度最为悲观。他们对监管环境表现出强烈关切和悲观情绪,外资企业还未感受到中国政府承诺的优先支持在华创新的政策。

我们高度关注中国的改革方向以及与本土公司平等地获益。

记者:有外企表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恶化。是这样吗?

吉莫曼:企业界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质量变化评价不一。相对较多企业认为当前投资环境有所改善而非不断恶化,特别是在消费行业,在技术和其他研发密集型行业则比例较低。

目前有六成美资企业仍然将中国作为首要或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不过这比2012年最高峰时的八成下降不少。

2016年,32%的会员企业没有扩大在华投资的计划,这一比例甚至高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比例。不过,大多数企业仍然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只是增幅低于往年。

计划减少投资的企业主要是担心中国增长放缓和成本上升,以及其他地区增长迅速。在因为不利于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壁垒或政府政策而计划减少投资的企业中,超过80%来自技术和研发密集型行业以及服务行业。

美企在华业务机会良多

记者:美国企业在华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和增长机会?

吉莫曼:不同行业的企业都看到其在华业务面临很多机会。对所有行业来说,“中国国内消费增长/中产阶层规模扩大,收入水平提高”都是首要的两大机会,消费行业就将之视为最大机会。技术和其他研发密集型行业、消费和服务行业的企业都将“中国电商增长”作为在华业务发展的前三大机会之一。虽然担心产能过剩,工业和资源企业仍然将“城镇化和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支持”视为最大机会。而服务行业的企业则将中国在海外的扩张看作主要机会之一。

美资企业在华业务面临的挑战中,经济、监管和人力资源问题最突出。

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挑战显然会影响到美企,例如,产能过剩就位列五大商业挑战之一。除了经济挑战,会员企业也将监管环境列为限制其投资和增长能力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尽管中国政府继续强调将经济重心转向创新、服务和消费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对未来两年的监管环境却持悲观态度。人力资源挑战继续存在,其中劳动力成本和缺乏合格的员工被列在五大商业挑战之中。不过,还是有进步的迹象,例如劳动力成本增长或将趋缓。

5年来,会员企业首次将法律法规执行不一致、不清楚列为在华业务的最大挑战。此外,获取相关许可证件困难重新进入前五,产能过剩也是五大挑战之一。

按行业划分,中国保护主义不断升级、获取相关许可证件困难,以及要求遵守中国标准、无法参与标准制定,都在技术和其他研发密集型企业面临的五大挑战之列。行业产能过剩则上升成为工业和资源企业的第三大挑战。

与往年相比,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环境和反腐败方面有所进步。这些领域继续受到企业的迫切关注,但其发展已呈积极趋势。腐败问题曾经一直占据“在华五大商业挑战”之位,但已连续三年未被列入。

记者:有分析称,中国的薪资水平将会继续快速上涨。这对在华美企将产生哪些影响?是否会增加裁员数量?

吉莫曼:薪资费用不断上涨是美资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挑战;其次是社会福利成本。但是,多数企业预计2016年人均劳动力成本增幅低于10%。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较高比例的工业和资源企业表示难以裁员,尽管他们渴望提高效率和管控成本。

在我们的调研中,两成企业预计2016年的员工总数将减少,46%的受访者预计员工总数将增加。在技术和其他研发密集型行业,只有一成的企业预计减少员工总数,而61%的企业预计增加员工总数。另一方面,在工业和资源行业,36%的企业预计减少员工总数,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预计增加员工总数。

由于会员企业内部实施的全球合规和风险管理政策以及中国对《劳动法》的执行不一致,遵守《劳动法》一直是企业关注的核心。近四成的会员认为遵守中国《劳动法》对其竞争力不利。

记者:美国企业如何评价中国近几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吉莫曼:总体上,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是好的,但是法律法规的执行仍需改进,当然,过去几年中国在执行方面已经得到长效改善。会员企业对专利法律法规及其执行最满意,只是与商业机密有关的法律法规被大部分企业认为效果甚微。我们的会员反映,在中国受到知识产权泄露、信息技术或数据安全威胁的风险比全球其他地区更大,这一比例达到52%,去年是60%。

记者:跨国公司为何特别关注中国的互联网管制?

吉莫曼:企业界表示,互联网管制导致访问中国境外网站速度较慢,甚至无法访问某些网站和关键信息。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无法使用某些在线工具,这影响到其在数字时代利用最新产品和最具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接入和速度的不稳定降低了生产率,限制了企业开展研究以及与全球团队实现数据共享的能力。

结果是,14%的会员企业因为互联网不稳定而选择减少在中国的创新投资。

期望推进中美双边关系

记者:中国推动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取得了明显进展。美国似乎对加入亚投行不太积极?

吉莫曼:亚投行确实可以成为中国向世界证明,有能力建立满足国际公认标准的机构的一个机会。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国内机构一直努力追求,在不受外界政治影响与干预的情况下,遵从国际规则。亚投行作为中国领导人的心血结晶,正好可以成为一个中国自主创建的先例。而且,亚投行可以成为中国政府部门和机构学习的样板与导师。

我想,关键不在于美国是否应该加入亚投行。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取得国会授权为亚投行掏出真金白银的挑战太大了,而且即便现在加入,得到的成员身份也不是所期望的创始成员身份了。

当然,美国的战略应该是支持中国的工作。与此同时,采取措施改革和完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从而为寻找金融支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多元的选项。

通过协同合作,多样化的国际机构能够一起在亚太地区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更好地扮演建设性角色。

记者:对中美两国正在谈判的双边投资协定,您有哪些期待?

吉莫曼:首先,我想强调,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经济未来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中国美国商会认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是两国为深化双边经济和商务关系采取的一项最具决定性的行动。一份高标准的协定将极大改善美国企业的投资环境,并深化中美关系,还能够促进中国的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

比如,协定预期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提高中国监管环境的透明度、可预测性以及公平性,这将直接解决外企面临的一项关键商业挑战;而且协定能够更好确保外企与本土企业实现公平竞争,能够限制中国政府利用产业政策等制造在华投资和经营的壁垒。

随着谈判的推进,需要大幅削减负面清单的内容,并增加相关规定,双方政府应确保核心文本的规定能够满足企业界的高度期望。

中美双边关系对企业业务增长至关重要。两国应当继续致力于改善双边商务关系,确立一个更有力的法律框架,尽量减少双边关系起伏的影响,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确定性。

我们高度期望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能够在两年内即2018年之前完成,并给企业带来实质利益。

最后,我们呼吁中国政府与社会,继续增加公平性和透明度,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投资环境,促进开放竞争,并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创新事业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会员挑战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会员专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会员天地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会员天地
会员名片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