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高效节水灌溉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2016-03-23张小林姚付启
张小林,姚付启
(1. 长江水利委员农村水利局,武汉 430010;2.长江科学院农业水利研究所,武汉 430010)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农业用水存在着灌溉方式较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的问题。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0.50左右,农业灌溉水分生产率不到1.2 kg/m3,与国外2~3 kg/m3相比,相差一倍以上,农业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1]。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需水量迅猛增长,水资源负载加重,未来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将逐步减少,农业用水形势将逐步严峻。此外,长期以来长江流域在满足人口急剧膨胀,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对粮食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同时,过度垦荒扩大耕地面积和对有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无序开采,已导致当地水土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以低压管灌、喷灌、微灌为代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能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近年来,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共识。本文主要从长江流域高效节水现状、存在的限制性因素等方面对长江流域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供长江流域农田水利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参考。
1 长江流域高效节水灌溉现状
1.1 农业用水现状
(1)长江流域全口径经济社会用水量分析。2011年,长江流域全口径经济社会用水量为2 067.92亿m3(见表1)[2]。由表1可知,流域内用水量最大部分为农业用水,为1 142.83 亿m3,占总用水量的55.26%;其次为工业用水量613.59亿m3(占比29.67%);生活用水量包括城镇居民用水及农村居民用水量,共计179.19亿m3(占比8.67%);第三产业用水量105.68 亿m3(占比5.11%);城镇生态环境用水量12.26亿m3(占比0.59%);建筑业用水量7.46亿m3(占比0.36%);河湖
表1 长江流域全口径经济社会用水量
补水用水量6.9亿m3(占比0.33%)。
农业用水量包括耕地灌溉用水量、非耕地灌溉用水量、畜禽用水量三大类。2011年,长江流域耕地灌溉用水量为1 063.52 亿m3,非耕地灌溉用水量为40.28亿m3,畜禽用水量为39.03亿m3。从2011年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各组分比例图(见图1)可知,耕地灌溉用水量占据了农业用水量的绝大部分,达到93.06%。非耕地灌溉用水量和畜禽用水量相当,分别为3.52%和3.41%。
图1 2011年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比例图
(2)近10年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情况。根据对国家水资源公报数据的统计[3-9],从2002-2013年近10年的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及经济社会用水总量基本数据(见表2)可知,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最大为1 019.7亿m3,最小为908.42亿m3,且分别发生在2013和2003年;经济社会用水总量最大和最小分别为2 057.3和1 682亿m3,且分别发生在2013和2002年。图2为长江流域逐年农业用水量趋势变化,由图2可知,随着年份的增加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总体上呈显著地增加趋势,这与逐年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不断增加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农业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投入的加大势必会带来农业用水量的增长。
表2 流域内2002-2013年农业用水量及经济社会用水总量数据表
图2 长江流域逐年农业用水量趋势变化
图3为长江流域逐年农业用水量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趋势变化。由图3可知,随着年份的增长农业用水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即2002年比重达到0.555,而到2013年则降为0.496,这与农业用水量和经济社会用水总量随年份增加的趋势相反,由此看出虽然农业用水量逐年在不断地增加但其所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比值却是在不断减少的。
图3 长江流域逐年农业用水量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趋势变化
1.2 长江流域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1)长江流域不同类型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析。据统计,2011年长江流域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298 394.93 hm2(见表3)[2]。由表3可知,长江流域高效节水灌溉主要有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及微灌等3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面积分别为249 369.20、23 285.73、25 740.00 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占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绝大部分,达到83.57%,喷灌、微灌所占比例分别为7.80%、8.63%。三类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情况图见图4。
表3 长江流域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汇总表
图4 长江流域三类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图
(2)长江流域各行政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析。由表3知,长江流域范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排序如下(见图5):上海市90 586.07 hm2,占总量36.33%;浙江省35 233.60 hm2,占总量14.13%;江苏省26 459.80 hm2,占总量10.61%;贵州省25 933.27 hm2,占总量10.40%;四川省16 759.73 hm2,占总量6.72%;重庆市11 902.53 hm2,占总量4.77%;云南省111 313.20 hm2,占总量4.54%;湖北省10 342.67 hm2,占总量4.15%;河南省7 159.27 hm2,占总量2.87%;安徽省4 147.00 hm2,占总量1.66%;上述10省(直辖市)低压管道灌溉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量的96.18%。
图5 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比较图
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喷灌面积排序如下(见图6):湖北省4 371.87 hm2,占总量18.78%;江苏省4 241.07 hm2,占总量18.21%;重庆市2 811.47 hm2,占总量12.08%;湖南省2 311.20 hm2,占总量9.93%;四川省2 283.27 hm2,占总量9.79%;河南省1500.33 hm2,占总量6.44%;上海市1 497.47 hm2,占总量6.44%;浙江省1 162.40 hm2,占总量4.98%;江西省774.53 hm2,占总量3.22%;贵州省642.07 hm2,占总量2.75%;上述10省(直辖市)喷灌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量的92.72%。
图6 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喷灌灌溉面积比较图
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微灌面积排序如下(见图7):湖北省4 614.67 hm2,占总量17.92%;江苏省4 393.80 hm2,占总量17.07%;云南省4 077.27 hm2,占总面积15.85%;浙江省2 525.73 hm2,占总量9.82%;河南省2 125.47 hm2,占总量8.26%;四川省2 112.27 hm2,占总量8.21%;安徽省1 776.33 hm2,占总量6.89%;江西省1 606.00 hm2,占总量6.24%;重庆市748.20 hm2,占总量2.90%;上海市631.47 hm2,占总量2.46%;上述10省(直辖市)微灌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量的95.62%。
图7 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微灌灌溉面积比较图
2 制约因素分析
总体上看,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占全口径经济社会用水量比值大,节水灌溉水平不高,高效节水灌溉占比偏小,流域内省级行政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不平衡,这与近年水资源紧缺、现代农业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需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不仅仅存在技术问题,许多社会经济问题也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1)对高效节水的认识不足。一提到节水,大家的潜意识里特别是南方人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北方地区的事,与南方无关,南方这么多水,还需要节水吗?领导干部是这样,老百姓更是这样,这极大地影响了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大家一点没有认识到节水就是减少水污染,一点没有看到长江流域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的现状和危害,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更没有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建设,水资源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水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不节水,必将会让水成为发展的必然制约因素。
(2)投入力度不够,发展速度缓慢。制约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长江流域大部分区域地方财政困难,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一次性投入大,运行维护费用高,中央补助不足,基层政府和大部分农民在资金筹措上都存在困难。流域内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排名前三分别是上海、浙江和江苏,相对应的是这三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流域内相对较高,有能力投入;而其他地方则受财力影响,投入小,节水灌溉的力度也相应小。
(3)激励机制不健全,主体动力不强。目前,我国灌溉用水计量困难.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对浪费灌溉用水的行为缺乏制度约束,节约用水也难以得到合理补偿。在灌溉水价偏低、节约的水无法转让受益和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用水主体农民缺乏节水积极性。现阶段,流域内灌溉水价大约是0.10元/m3,水价偏低,没有真正发挥商品水的经济杠杆作用;同时高效节水灌溉亩均投资较高( 约1 000 元) ,高投资与低水价的差额悬殊,农业种植现状的低效益,促使农民不愿高投入,没有主动性;加之在实施项目后,节约的水量不能在经济上得到补偿,又挫伤了群众的节水积极性。群众是高效节水灌溉的具体实施者,缺乏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节水灌溉是一句空话。
(4)“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工程效益降低。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完工后产权归属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未加以明确,导致主体责任不清;个别项目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维修经费来源不明,数额不足,缺少修缮。工程建设属于硬性、阶段性的指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管理则是弹性、长期性的指标,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持之以恒地加以巩固,效果不能立刻显现,因而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重建轻管”的思维定势。利好情况是,目前国家已经在水利工程产权、维修经费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政策要求,农业水价改革试点也在进行中,相信这一工作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工程效益也会进一步提高。
3 建 议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到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到2030年提高到0.60以上。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截止2020年,长江流域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9.07万hm2,到2030年再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8.93万hm2,长江流域总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89.13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5%,长江流域农业节水任务紧迫而艰巨。因此,要实现长江流域节水目标,作为用水大户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必须先行,为此,建议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节水灌溉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保障国家水安全时,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这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治水工作的高瞻远瞩,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要遵循的根本方针;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的地方和北方水少的地方都要节水,这是干旱缺水和防治污水两个层面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每一位长江流域的人来说,都要从深层次认识国家对节水政策的要求,深刻理解中国总体缺水的重要国情,深刻理解“节水优先”就是减少污水排放的逻辑关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无论是在干旱缺水的地方还是在多雨丰水的地方,都要树立节水意识,支持国家节水战略,支持节水灌溉工作。
(2)加大投入和推广示范。 近年来,水利部开展了节水灌溉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但相对巨大的农业用水来说,仍然显得力度不够,潜力巨大。因此,需要中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动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当然,节水灌溉工作不仅是中央的事,也是地方各级政府的事,不仅需要地方各级政府把节水灌溉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也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包括加大引进民间资本的力度,有效开展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加快农业节水灌溉建设步伐,扩大面积,节水增量,节水增效;要加大农业节水示范推广和宣传推广力度,让农户、大户、开发商等,看到效益,看到发展的美好前景。
(3)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针对当前节水灌溉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的现状,应当逐步完善相关法规,全面实行农业用水许可制度,用水需许可,许可必计量;应当积极开展农业综合水价改革,适度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应当制定鼓励和扶持农业节水的各项政策,以经济杠杆的力量和市场调节的力量,促进农业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4)开展灌溉试验精细化研究。农业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始终是我们农业灌溉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农业灌溉试验站建设不足,试验研究工作缺乏长期性经费支持,不同区域农田灌溉用水缺少科学的指导指标。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及有关资料的统计,我国农田实灌单位面积用水量,1980年为8 745 m3/hm2,2003年降为6 450 m3/hm2,2005年为6 750 m3/hm2,2013年为6 270 m3/hm2;长江流域2007年农田实灌单位面积用水量为8 760 m3/hm2;实际灌水量超过了实际用水量的1倍,有的地区高达2倍。我国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0%左右,发达国家则为70%~80%,1 m3的水生产的粮食不到1 kg,仅为发达国家的2/5。这些数据仅仅是统计数据,没有实际试验研究数据支撑,不能够用于指导大田灌溉。因此,加强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等生长环境条件下的需水规律研究,制定灌区在不同的供水、气象、农艺、管理等条件下的灌区实时灌溉预报和节水高效用水方案,用科学细致的数据指导现代农业灌溉和生产,十分必要和紧迫。
[1] 桑连海,姜兆雄,杨永德. 对长江流域农业节水的认识与思考[J].节水灌溉,2006,(5):60-63.
[2]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流域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报告[Z]. 20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11-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2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2-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1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2-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10-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09-0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8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08-1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7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