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典诵读课程实施途径与考核评价——基于MOOC+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6-03-23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信息化处湖南长沙410015

关键词:考核评价实施途径经典诵读

刘 恋(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信息化处,湖南长沙 410015)



高校经典诵读课程实施途径与考核评价——基于MOOC+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刘 恋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信息化处,湖南长沙 410015)

[摘要]经典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阶段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MOOC的特点,将其融入中华经典的课堂教学,从高校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出发,探究高校经典诵读课程实施途径与考核评价。以期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诵读课程的兴趣,提高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MOOC;教学模式;经典诵读;实施途径;考核评价

MOOC是近年来出现的教学模式,具有规模大、学习系统较为完整等教学特性。相比较传统的网络公开课,它具有更加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较完善的科学学习评测方式,督导力度更强,能够精简教学安排等优势。随着互联网发展,MOOC衍生出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流行的翻转课堂、微课堂。文章构想“MOOC+传统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就高校经典诵读课程实施途径与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探究,预期能够提升高校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效率,摆脱教学困境。

一、MOOC+课堂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MOOC+课堂教学,指的是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传统课堂可分为讲授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自主学习类、合作探究学习类等等,其主要形式就是为了针对某一知识点而展开的一种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担任的是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科技能力的进步,使得媒体传播技术迭代进化,新的多媒体手段层出不穷。利用新媒体改变教学方式,使其达到我们预想中的高效率低负担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在我们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我们要认清传统课堂的优缺点,秉承扬弃的态度。可以预测的是,因为知识量在整个社会堆积程度增高,虚拟教学的技术愈发成熟,传统课堂的教学成本越来越高,教学效率也会随之下降。传统教学中,教师受限于各种现实条件,扮演的是知识结果的讲述者,而不是带领同学探索与发现的引导者,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教育的资源盲区问题值得探讨,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只限定于固有的课本,缺少对社会新知识新技术认知层面。这样带来的是同学们的思维固化,学习陈旧的知识,跟不上现在科技进步的步伐。传统课堂老师完成的是对知识的灌输,同学们缺少自发的讨论,无法产生有创新的思考。遇到问题的学生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解决方案,知识层面借助互联网也可以不受制于课本。MOOC教育伴随着网络技术、通信能力的提升,力图补足传统教育的多种短板,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1]。

美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开发布在1996到2008年间对高等教育展开了案例调查结果,认为:仅参与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MOOC学习次之,MOOC+课堂教学效率最高,未来的教育模式发展的新型模式应该是:MOOC学习、MOOC+课堂学习和协作学习。斯隆联盟的董事约翰·伯尼(John Bourne)认为:课程未来的改革要求是把教育里“教”和“育”分开,MOOC重在“教”,达成教学任务,课堂重点在于“育”重点完成学习习惯,感情熏陶等其他综合素质。

MOOC与传统课堂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学生一般在课堂的室内自由讨论时间比较少,在课堂播放简短的MOOC视频,能够留出更多时间供学生进行讨论,激励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观看MOOC可以根据同学自己的偏好选择心仪的老师。课外学习是我们传统课堂控制的盲区,同学们通常是自学为主,非常困难,MOOC视频就可以指导同学们自学。我们使用作业的方式去检查同学们的及时学习成果,可是现实中这个周期非常长,而MOOC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云服务,能够对同学们进行及时检测,并迅速给出测验结果[2]。其花样繁多的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多彩。但由于MOOC的知识点都是零碎化的,纵然满足我们对零碎时间学习的需求,但是却不能带给同学们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而传统课堂教学的连续性比较强,可以很好解决知识碎片化的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我们发现MOOC的辍学率高得惊人,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以玩的态度对MOOC,而不去完成整个课程。但是传统的高校教育辍学率却很低,把MOOC带入课堂,通过老师的监管督导就可以提高MOOC的完成率。未来“互联网+”必定使个性化定制成为主流,基于大数据就可以分析每个人不同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独一无二的教学方案。MOOC毕竟是虚拟的,它可以教授学生知识,却缺少学习的气氛,真实感并不强烈,而实体课堂中浓郁学术气息可以增强学习的氛围。MOOC+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MOOC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有机融合,更好地建立高效课堂,对完善经典诵读课程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高校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导向

2010年6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地指出了中华经典诵读的工作目标:“通过试点,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形成示范成果,为经典诵读行动的全面推进和扎实有效开展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其主要表现如下目标导向。

(一)提升精神品格

“一所大学的文化个性和精神品格最终要体现在其所有成员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文化心态和风貌上。可以说,大学生疏离经典阅读在给自身高素质和精神造成损失的同时,必然也对高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及文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3]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理想淡化、精神懈怠、行为失范等。在大学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格便成为重要的目标。

(二)完善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则是一切的根本。中华经典中蕴含着许多修身做人的道理。诵读中华经典的首要目的是学做人,因此完善个人修养就成为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重要目标。中华经典的主干是儒家经典,儒家经典的代表著作《论语》的核心就是讲做人的道理。因而,在大学生中倡导诵读经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完善大学生的修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三)提高人文素质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重要人才,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高等学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4]中华经典中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趣。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大学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促进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对大学生来说,就是在学习上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个人的兴趣特长,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5]。大学生的个性渐趋稳定、完整、鲜明、独特,其思维发展到较高的程度,情绪、情感非常丰富,对发展个性有着强烈的渴求。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要针对大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把促进个性发展作为经典诵读的目标之一,同时把握好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课程目标导向,选择适合的慕课视频,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MOOC资源分类制度,推进大学经典诵读课程教学

MOOC中的教学安排和内容与我们的传统教学安排有较大的出入,选择MOOC的前提是要认清MOOC在我们实际教学中的定位,也就是对MOOC在教学手段的类型中进行较明确的划分,然后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选择,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学习要点。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大量的慕课视频,参考慕课视频的难度、特色对大量的慕课视频在课堂利用方式上做细致划分。

(一)在选修课程中选用知识引入式慕课

在全校性范围内开设中华经典诵读选修课,教学内容体现多样化,开设不同方向的中华经典诵读选修课,如唐诗赏读、宋词赏读等。在教学形式上,选用知识引入式慕课,如有一些MOOC时间短,内容新颖,而且与课堂话题关联紧凑,在教学中可以成为引题。我们选择这类MOOC可以留出较多的时间教授经典诵读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制作MOOC视频的老师均来自高等名校,他们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便可以将知识点讲的有趣,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如我们在讲解《唐诗三百首》时,可以引入慕课视频片段《唐诗三百首》的编写缘起,通过视频介绍,将学生最快引入到有兴趣的学习氛围中。所以,把MOOC作为课堂引题无疑会减少老师绞尽脑汁如何备课的教案负担,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对此类选修课程学习的兴趣。

(二)在必修课程中选用重点讲评式慕课

在人文学科相关专业以及一些师范类专业设置中华经典诵读必修课程。在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必修课的教学中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素质培养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要注重对中华经典中有助于大学生素质养成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自觉地消化、吸收中华经典中的思想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精神品格。学生们对中华经典诵读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并不是那么清晰,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被某个点卡住,老师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去评定该教学难点的位置,选择播放关于讲解该难点的MOOC视频,同学们就会印象深刻。传统课堂中学生对课堂中较难的知识比较难消化,老师仅仅需要分享视频资源就能让同学们课下自主学习。而MOOC因为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同学参与MOOC的同时,也会被记录学习的情况。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了解自己精通与薄弱的知识层面。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前选用预习式慕课

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经典诵读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有效途径。学校团学组织可选用预习式慕课,在慕课上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中华经典学习资源,专门针对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选用慕课视频,让学生通过预习式慕课了解中华经典诵读的内涵,组织大家相互交流诵读经验、感想。充分利用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开展班级、校级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心得交流,研讨等经典诵读活动,形成良好的经典诵读活动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将预习慕课上所学的知识为指导来组建中华经典诵读社团,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大学生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6]。

四、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做好大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评价

(一)大学经典诵读课程考核评价的原则

1.分类性原则

由于高校专业划分非常细致,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实施的要求和形式不同,因此大学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应进行分类考核评价。开设中华经典诵读必修课的人文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一类考核评价的对象,由学校或学院统一组织考核,实行相对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和考核评价标准。选修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学生作为一类考核评价的对象,实行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标准。对于学校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可以由相关部门制定考核评价办法进行灵活的考核评价,作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树优的参考,或根据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单项奖励。

2.学分制原则

虽然多数高校均鼓励学生课外诵读中华经典,却普遍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习人文教育课程和阅读文化经典是大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有效途径。”但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人们往往重视前者而忽视甚至无视后者。因此,与课程教育相比,“课外诵读基本上属于自主的个人行为,‘读与不读’抑或是‘读什么’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3]因此,高校的诵读经典宜单独开设课程。无论是中华经典诵读的必修课程,还是中华经典诵读的选修课程,都要设定必要的学分,算入学生毕业总学分。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评价,不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来评定,只要学生达到了中华经典诵读考核的基本要求,学生就可以获得规定的学分。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规定的中华经典诵读最高学分范围内多选内容不同的中华经典诵读选修课,为学生获得更多的学分创造条件。

3.灵活性原则

大学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开设的多样性,就决定了中华经典诵读的考核评价应遵循灵活性的原则。无论是考核评价的方式,还是考核评价的内容,都应该根据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人文学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中华经典诵读必修课,可以采取相对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而中华经典诵读选修课,考核评价的内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学目标不同的选修课,考核评价的要求应有所差异:对于教学目标侧重于诵读、欣赏的选修课,应着重考核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教学目标侧重故研讨、探究的选修课,应着重考核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7]。教学内容不同的选修课,如《论语》《孟子》研读,唐诗、宋词赏读等,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采取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

4.自主性原则

考核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同时体现为学生选择考核评价方式的自主性,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考核评价方式。同一门中华经典诵读选修课程可以设置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标准和考核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实现“选我所爱、考我所好”,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尊重学生的选择,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大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1.计算机考核方式按照课堂管理要求

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的测验考试。学生可以在规定篇目范围内,随机选取不同的篇目组合进行测试,并根据题目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汉字输入的形式准确答题。在大学经典诵读课程整个MOOC的监管中要求学生具备诚信的精神,并根据本校的学术标准对参与MOOC的学生进行成绩评定[8]。目前教学比较大的弊病就是教学信息不透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表现现状无法做到时刻了解。建议建立学习数据库,传统数据库的录入和整理分析都是人为的,老师制作或者是交给同学,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教习时间而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在MOOC上学习,科学的平台会自动生成学习记录,并借助强大的云计算进行关于单一学生个体或整个班级的学习大数据分析,给出科学的结果。对学生观看所学课程的具体视频以及阅读讨论信息和电子邮件内容的时间要给出合理的标准,引导学生跟上进度;规定测验时间,对测验的缺席程度进行统计,对错过测验的学生不给予补考的机会。

2.论文考核方式遵循有关电子邮件的规定

侧重于研讨、探究的经典诵读选修课,可以采取论文考核评价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规定的论文题目,也可以自选论文题目,对经典著作中某种思想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交互方式中的论文提交电邮是整个课程学习不可缺少的。每周至少查看三次电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会在三天内得到老师或者助教的答复;格式上,要求发送主旨描述方式清晰明了的邮件;与在传统班级教室一样,在网络环境中要注重社交礼仪,在真实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在线其他成员的感受;邮件的内容按需要可以被公开,方便资源共享,因为学生的邮件都可以被其他人阅读或访问,所以邮件内容不允许含有恶意或敏感言论[9]。

3.诵读笔记考核方式符合专题讨论规则

学生平时的读书笔记,是学生独立自觉地学习经典著作的写照,能体现出学生经典著作的阅读量以及对经典著作感悟、理解、体会的深浅。在网络社群中,读书笔记的讨论主要是以贴吧形式出现,我们要规定及指定发帖和回复的最后期限,因此每周都应查看讨论内容若干次;讨论主题应该由老师制定,学生提供建议;讨论话题要求语言要精简,标题新颖,通过运用描述性的语句,增加讨论的兴趣;为了节省在线时间,建议发帖子在自己的文档里组织好语言,检查好是否有拼写、标点或语法的错误,然后粘贴复制到邮件或讨论区中;教师应该建立鼓励机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课堂和在线讨论中,比如教师给一些有意义的帖子加精华,给出分数,融入综合素质的成绩考核。

(三)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对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考核评价的结果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反馈。由于大学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逐一反馈,而应采取集中分析反馈和重点分析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1.集中分析反馈的方式

即以班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任课或指导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考核评价的结果以班为单位进行全面分析,对比学生之间的差距并查找存在差距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班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结果的集中反馈。

2.重点分析反馈的方式

即以问题比较突出的个别学生为对象,对其中华经典诵读考核评价的结果进行重点分析和反馈。任课或指导教师或辅导员对在中华经典诵读考核评价中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对其考核评价结果的认真分析,查找造成不理想结果的原因,进而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单独的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强经典诵读的自觉性,必要时还要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强化训练,提高成绩。

以MOOC+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经典诵读课程实施途径与考核评价探究,可以说是较为科学、全面地实施高校中华经典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乃至教师的教学效果客观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兴趣,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途径及考核评价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马金钟,于茂春.MOOC视域下高校课程联盟的发展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26-131.

[2]姜伟,陈志刚,王钰.MOOC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J].中国培训,2015(11):47.

[3]杨棣.关注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7-90,,100.

[4]刘玉洁.经典诵读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辽宁师专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6):81-83.

[5]张会会.论大学语文教育与大学生个性发展[J].青春岁月,2011(7):123.

[6]李洪亮.关于在高校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2012(8):38-39.

[7]刘淑红,朱海霞.阅读文化经典: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9):105-107.

[8]严宝平.高校教育中MOOC模式引入的探讨[J].才智, 2014(10):168.

[9]曹雨.MOOC对我国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影响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65-166.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lassics Reading Course in Universities/Colleges:Based on MOOC+ Teaching Mode

LIU Lian
(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Changsha,Hunan 410015,China)

Abstract:Class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The implementation of having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courses in colleges as well as organizing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activ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enhance the college students'humanistic literacy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Considering its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integrates MOOC into the Chinese classic teaching with the target of the classic reading courses in colleges,to explore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lassic reading courses.In this way,students'interest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courses will hopefully to be increased,an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classics reading courses will likely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MOOC;teaching mode;classic reading;way of implementation;evaluation

作者简介:刘 恋(1981-),女,湖南汨罗人,讲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等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

收稿日期:2016-02-20

DOI: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2.02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34X(2016)02-0154-06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实施途径经典诵读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唤醒、发掘、传达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窥探数学课堂中面积教学的实施策略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