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思考

2016-03-23连江县气象局

海峡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

连江县气象局



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思考

连江县气象局

陈 兴 郑曙锦

海洋渔业是连江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因子引发的海洋渔业灾害正成为制约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连江县气象局通过近几年的气象预报服务,收到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气象预报服务,是气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该文分析了当前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预报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海洋渔业 渔业灾害 气象预报服务 课题

连江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南扼闽江入海口,北控闽浙通道,全县总面积4280.15km2(包括待统一的马祖列岛),其中陆地东西长67.8km,南北宽36.5km,海域面积3112.02km2。海岸线长238 km,渔业乡镇13个,海洋渔业从业人员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3,全县水产品总量连续32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县级第二。连江县由于地形复杂多样,东西跨度大,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气候差异明显,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且时空分布广而不均,每年给海洋渔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如何对海洋渔业产业形成防灾减灾的合力,是当前摆在气象部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气象因子引发的海洋渔业灾害已成为制约连江县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利的气象条件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的灾害,称为渔业气象灾害。渔业气象灾害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雾灾害、台风灾害等;第二类指直接危害鱼虾类和贝藻类的生态养殖过程,包括影响其育苗、生长、发育等;第三类指通过影响鱼虾类和贝藻类栖息的水环境,如影响水质、营养条件等,间接地造成灾害。连江县海洋渔业主要遭受的气象灾害有: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低温寒害和热害,由水份因子引起的旱害和暴雨,由气象条件变化触发的海洋赤潮灾害,还有多个气象因子综合引起的气象型灾害——缺氧泛塘。

1.1 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危害

每年登陆或影响连江县的台风有4~5个,这是造成灾害最为严重的天气系统。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对海域及沿岸造成重大损失。2005年13号台风“泰利”在莆田市登陆,受其正面袭击,8月31日起连江县沿海持续了16个小时出现12级以上强风,沿海海浪高达15米,9月1日沿海渔业村——晓澳镇百胜村半埕海堤被海浪撕开了40米长的缺口,危及堤内千万元的海水养殖和10000多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敖江水位达9.18米,超过当地警戒水位3.18米,超过危险水位1.18米,敖江平原被淹最深处达3.0米,沿海局部乡镇被洪水浸泡超过24小时,海洋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9697万元。

1.2 海雾灾害

海雾是海上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它能降低海上的能见度,使出海的渔船迷失方向,造成搁浅、碰撞等重大事故。2010年2月28日,连江县海域出现大雾,致使闽连渔78号渔船与外籍货轮相撞,造成海难事故。

1.3 低温冷害和热害

鱼虾类和贝藻类的生理活动有其自身的适温范围。如果出现超出其适温时,就会给有机体造成损害。根据连江县气候特点,主要是春季低温冷害引起人工繁殖危害、晚秋低温冷害引起养殖缩短生长期而造成减产危害、冬季低温冷害引起鱼类等死亡危害和夏季高温引起病菌危害。

1.4 海洋赤潮

连江县地处闽江口和敖江口,水质富营养化条件充分,气象条件的变化成为触发海洋赤潮的重要因素,每年境内“三湾”和“三口”等沿海区域成为赤潮多发区,使渔业经济遭受重大损失。2010年6月7日,黄岐半岛海域遭受赤潮面积达80 km2,鲍鱼养殖等遭受重创。

1.5 泛塘

泛塘是由于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一种渔业灾害,引起泛塘的直接原因是缺氧窒息。较大范围的泛塘,一般是由于气象因素起主导作用引起的,其原因是由于气象条件长期不良或天气突变造成水质恶化,进而缺氧窒息而泛塘。这种灾害是一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但光照、温度、大气压、风力等气象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水中溶氧含量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1.6 旱害和暴雨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连江县沿海乡镇出现了十年九旱的气候,加上沿海乡镇水库和山塘蓄水量小,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密集度的加大,用水矛盾突出,同时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强降水造成漫堤、决口等灾害,均给渔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2 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服务现状

经过几十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连江县气象部门建立了气象为海洋渔业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以服务“海洋渔业”为主线,以需求为牵引,以突出科技支撑、突出信息普及、突出长效机制建立、突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为重点,着力在服务产品好用、能用、服务对象会用上求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海洋气象监测网和气象业务专业服务系统,基本上满足了海洋渔业对气象的需求。

2.1 气象预报服务需求分析

2015年连江县水产品总量88.76万吨,总产值181.82亿元,其中海水养殖面积约1.82万公顷,产量约55.13万吨,产值107.85亿元,全县投放鲍鱼养殖约17亿只,累计养鲍总量超过25亿只,海带养殖约5万亩,牡蛎养殖约1万亩,紫菜养殖约1.3万亩,网箱养鱼约2万箱,登记在册的渔船4645艘,渔业公司6家。海洋渔业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以台风、风暴潮、海洋赤潮和沿海风力预报为主,准确时的台风、风暴潮等预报可使海洋渔业行业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如在养殖业放养种苗之前,提前做好种苗放养期天气现象、降水、气温、风力等预报,将有助于养殖业主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放养,提高种苗成活率。2015年连江县紫菜壳孢子采苗用户接到气象部门通知:“9月8日起将有持续不断的冷空气补充南下影响我县,气温将持续下降和稳定地北风出现,10至12日海温将下降至28℃以下,适宜采苗放养。”各海区育苗室和养殖大户们立即着手准备,从9月10日起采苗放养,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得到了渔民们高度赞扬,一改2014年由于气温偏高,导致采苗放养后90%出现烂苗现象。

2.2 气象监测初步形成局面,构建和完善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近年来,连江气象部门积极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将“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监测网络,加强乡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解决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写入《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打造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平台,建成407个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46个多媒体防灾减灾显示终端,全县22个乡镇均设有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同时将气象信息员列入县政府农村“六大员”序列管理,全县现有336名气象信息员,覆盖全县272个行政村居,覆盖率达100%;继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监测网络,全县共建设了51个无人气象自动观测站,陆地综合气象监测站网平均密度小于5km×5km,率先达到福州市政府对防灾减灾监测站网密度的要求。

2.3 建立高效、集约的气象业务支撑与服务系统

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通信系统和适应连江“三农”气象服务的连江县预报综合业务平台、连江“三农”气象科技服务系统、鲍鱼养殖服务平台和连江农业气象服务网等精细化预警预报服务平台,支撑了气象业务的发展,促进了连江“三农”气象服务及时、准确、高效地开展。

2.4 连江县海洋渔业天气预报现状

目前连江县的海洋渔业气象预报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海域的预报主要是针对南、北部沿海离岸海面的天气现象、风、能见度和海温预报为主,同时针对连江县渔业特色,开展了鲍鱼、海带和紫菜各生育期和生长期的预报为主,由于缺乏必要的海洋监测资料和专业人才,仍然存在精细化、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的问题。

2.5 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服务现状

在连江县所有海洋渔业相关单位中,主要有海洋与渔业局、水产综合场和官坞海洋水产有限公司等3家,目前已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了专业服务,成立了连江气象为农业服务技术专家和专家联盟,设立了农业气象服务岗位和鲍鱼、海带、紫菜养殖示范基地,制订了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建立了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专家库、知识库和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制作了本地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展了农情调查和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通过微博等多媒体终端开展了直通式服务,显著提升了气象为海洋渔业服务能力,取得了实际服务成效,得到了相关部门和用户的好评。

虽然从现有形式和服务产品看,气象服务产品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但精细化、专业化仍是目前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预报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建议

从连江气象部门预报和服务现状观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根源在于预报员在制作海洋渔业预报产品时目前仅有少量的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模式分析产品。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加快海洋渔业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同时与海洋渔业部门合作研究共同寻找海洋渔业防灾减灾新思路、新方法,同时基层台站要加强引进海洋渔业专业人才,与海洋院校加强沟通,通过“借智”的办法提高人才队伍的实力,加强科研,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才的业务技能,共同为海洋渔业灾害的防御与减灾、促进连江县海洋渔业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

3.1 实施精细化海洋渔业气象服务策略

精细化气象服务的真正内涵是针对不同的气象服务群体,细分出尽可能多的服务类型,并通过各种方式尽量满足不同的气象用户需求,提供具有人性化的服务,使气象服务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

海洋渔业气象服务绝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应该在确保时效性、准确性和可用性的同时,不断适应用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并对不同的服务群体,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策略,真正使预报做到精细化、无缝隙,这样才能使气象服务工作在海洋渔业防灾减灾中真正发挥作用。

3.2 气象服务的补救策略

气象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产品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因此,气象信息服务产品质量存在着先天不足,必然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用户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为了有效降低不满意度,必须重视和实施服务补救,以创造气象服务的“二次满意”,这往往也是传统的气象服务最容易被忽视或固有的薄弱性环节。

实施气象服务补救策略,应注意以下四种方式:①切实做好滚动预报和跟踪服务;②要实时完善补充订正机制,要针对不同海洋渔业产品作出不同的补救措施;③必要时可实施服务升级;④从服务补救中汲取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和挖掘气象服务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服务补救现象的发生。

3.3 加强技术创新,科学引导海洋渔业气象服务工作发展

针对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提高气象服务综合能力,并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各地政府应使用经济职能,加大对当地气象部门的资金投入,让技术人员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创新,建立高技术的海洋渔业气象监测网,提高对当地气象变化信息的获取以及传输的准确性,满足渔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避免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3.4 加强部门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加强海洋渔业气象服务

通过与各涉海部门的合作,努力实现信息共享,包括浮标资料等,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海上及洋流信息。同时重视与海洋渔业服务用户的交流和反馈,尽量每年举办一次座谈会,根据用户们的服务需求来设计产品,并深化服务内涵。

3.5 建立有利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事业发展的保证。人才是关键,也是难点,基层台站引进人才并非易事,需要上级部门建立相应的基层台站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还要加强现有业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鼓励岗位成才,以适应目前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

从长远发展来看,科学设置岗位,保持气象服务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稳定气象服务工作人才队伍的长效机制十分重要。基层气象台站在适宜的情况下,可抽出精干预报力量,由专人来从事渔业气象预报及其气象服务工作。

3.6 充分发挥现代化通信工具的优势

海洋渔业气象服务作为一种信息产业,要求“准确及时、优质服务”。有了优质的服务产品,还要做到服务传递快捷、方便。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宽带的普及让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将服务信息以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的方式准确无误地传送到用户的手中,为用户赢得了时间,做出正确决策,将气象信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4 结束语

为应对海洋渔业气象灾害,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展海洋气象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海洋渔业气象整体业务能力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尚存在着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日益增长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近日联合印发《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齐全的海洋气象业务体系,实现近海公共服务全覆盖、远海监测预警全天候、远洋气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连江气象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气象预报服务业务,推动气象科技工作者不断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和探索,大力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气象服务策略,并针对海洋渔业服务的习性,在服务产品、服务方式、服务策略、服务对象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全面增强海洋渔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气象保障服务水平,实现海洋渔业气象业务跨越发展,获得最佳的服务效益,实现连江海洋渔业产业质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林庚.连江史略[M]. 福州: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5.

[2] 韩青动,陈丽文,曹秀芝.秦皇岛市沿海海洋渔业灾害性天气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2(1): 122-125.

[3] 蒋运志,唐熠,唐桥义.关于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气象,2010, 34(4):16-21.

[4] 王瀛,孙欣,陈传雷.辽宁省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 23(2):63-67.

[5] 邵伟森,吴淑琴.浅谈加强气象服务的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 254.

[6] 孔尚文,宗锋.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2, 32(11):148.

猜你喜欢

连江县海洋渔业气象
气象树
海上牧场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二污普数据在连江县大气管理工作中的利用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大国气象
连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旧址外澳尊王宫修复竣工庆典举行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