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主要甘蔗虫害为害的监测与研究

2016-03-23胡朝晖凌婉阳苏小洪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

甘蔗糖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虫害甘蔗

胡朝晖,凌婉阳,苏小洪(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



我国主要甘蔗虫害为害的监测与研究

胡朝晖,凌婉阳,苏小洪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

摘 要:甘蔗虫害是威胁甘蔗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网一年半来的有关调查数据加工分析,剖析我国原料甘蔗主产区的甘蔗主要虫害为害现状及发生规律,为甘蔗虫害的预测预警及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监测;甘蔗;虫害

0 引言

为切实发挥高产创建在糖料甘蔗生产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实现对“全国糖料甘蔗高产示范片及所在县”的甘蔗生产全方位信息监测与管理,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全国糖料高产创建示范片生长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并在2014年正式部署实施。“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系统项目”于2014年7月开始投入试运行,2015年正式全面推进。该项目将监测范围调整至全国,对全国甘蔗主产区进行相关情报信息的采集,对原料甘蔗生产进行监测。项目将甘蔗生产信息监测数据分为汇总统计数据和定点调查数据2种类型,涵盖甘蔗种植信息、各生长期的生长监测信息、自然灾害受灾统计、甘蔗虫害为害统计等方面。通过定期进行数据采集,近年获得了大量数据。

本文主要分析该项目监测范围内甘蔗主要害虫的发生与为害情况。通过对我国甘蔗主要虫害相关的调查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我国甘蔗主产区的主要虫害为害现状及发生规律,达到为科研或生产单位及广大蔗农提供甘蔗虫害研究及防治的一手材料,为提高我国甘蔗单产和品质提供支持的目的。

1 监测范围与数据来源

在兼顾甘蔗种植规模、区域代表性以及其他可行性条件等综合因素原则下,2014年,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项目在系统设计、建设并投入试运行时选取了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4个省区共计23个县级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参与了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的数据调查。在2014年成功试运行的基础上,2015年对监测的内容和监测区域进行了适当调整,在考虑区域代表性的同时,将甘蔗种植规模较大的县区均纳入监测范围,2015年实际参与监测工作的县区为27个,其中广东8个,广西10个,云南8个,海南1个。参与监测工作的县区,其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甘蔗种植总面积的49.92%。

2 甘蔗虫害相关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

甘蔗虫害信息监测是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系统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对甘蔗虫害的监测,项目制定了甘蔗虫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2个方面:一是监测范围甘蔗主要虫害的为害面积统计,二是固定调查点的主要甘蔗虫害的定期监测。

2.1 甘蔗虫害的监测内容

根据虫害发生一般的规律,调查主要甘蔗虫害的为害情况。定点调查内容是每年的4、5、9月份,分别调查甘蔗螟虫、甘蔗绵蚜、蔗龟的为害情况:对甘蔗螟虫,4、5月份调查枯心率,9月份调查螟害株率;对甘蔗绵蚜,调查蚜群百株率;对蔗龟,调查9月份的蔗茎枯萎率。同时,调查甘蔗各种虫害的为害面积,并按照为害程度的不同,分为“发生”和“重发”(即“重度发生”)2个级别,调查的时间分别是4、5、6、8、9、10月份,共6个月份[1-3]。由于国内外尚无相关标准,经过组织专家论证,针对甘蔗螟虫、甘蔗绵蚜和蔗龟这3类主要甘蔗害虫,制订了一个简单的标准,以区分它们的为害程度(见表1)。

对于其他非主要的虫害,由于发生面积占比较低且为害程度较轻,而又种类繁多,短时间内难以一一制定标准,因此目前暂未制订具体的判定标准,主要基于各调查单位的传统习惯和感观进行汇报。

2.2 调查点选取方法

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现有调查点是按照统一要求选取的,即每个县区按照统计范围(分为全县和示范片)、甘蔗植期(新植和宿根)、土地类型(水田和旱地)的不同,遵循具有代表性、地块面积中大、连续多年种植稳定等原则,每种类型选定一个地块作为调查点,每个县一共有最多8个地块作为调查点,如果没有该类型的则留空[1-2,4-5]。基于面积的统计数据,则是按照监测项目组的统一标准,在监测县全县范围内进行调查和统计。

2.3 调查数据获取方法

定点调查数据是在选定调查点后,由各县区派出具有丰富甘蔗种植经验的调查员,按照项目组制订的统一调查方法与标准,对调查点的甘蔗生长情况及甘蔗病虫害数据进行采集。

本文涉及的各种虫害发生面积、重度发生面积等统计数据,则是各监测县按照项目组统一标准和要求,在每月20日(特殊情况可提前或者延后3天)对区域内不同类别和范围的甘蔗进行抽样调查,首先获取抽样点的虫害为害程度,再根据为害程度以及该抽样点覆盖的面积范围,上报虫害发生或者重发的面积,最终由项目组收集整理全部监测数据后,以发生或重发面积除以监测范围的种植总面积,得出发生或重发面积占比。

表1 甘蔗主要虫害为害面积统计标准

2.4 甘蔗虫害的调查方法[1-6]

由于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有持续性特点,综合多种因素并经论证,我们特制定了适用于本项目的简便调查方法。

2.4.1 枯心率调查方法

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调查3行,每行连续调查100株幼苗,记录总苗数、枯心苗数。枯心率(%)=(枯心苗数/总苗数)×100%。

4~5月份,由于螟虫和蔗龟为害都会导致枯心苗,且区分则需要逐一检查判别,工作量巨大,因此简化为只统计为主要的螟虫枯心苗发生率。

2.4.2 螟害株率的调查方法

6~10月份螟虫的为害情况以螟害株率来表示。查看蔗茎表面,有螟虫蛀洞的蔗株受害甘蔗植株。不同类型螟虫,蛀洞一般分布在不同位置,有靠近地面的,也有在节间和蔗芽位置。蔗株只要有一处蛀洞,就被统计为受害植株。

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调查3行,每行连续调查100株,记录总株数、螟害株数。螟害株率(%)=(螟害株数/总株数)×100%。2.4.3 蚜虫蚜群百株率的调查方法

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调查3行,每行连续调查100株,记录总株数、蚜虫蚜群数。由于绵蚜自身的特点,目前缺乏判定何为一个蚜群的得到广泛认可的统一标准,考虑统计实际需要,项目组按照较多被使用的方法和标准,要求调查员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蚜群的确认及调查,该标准及调查数据主要用于横向比较不同监测区域的发生情况以及纵向比较不同时间段同一区域的发生情况。蚜群百株率(群数/百株)=蚜虫蚜群数/总株数×100。

2.4.4 蔗茎枯萎率的调查方法

每个调查点选择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调查3行甘蔗,每行连续调查100株甘蔗,记录总株数、枯萎株数。蔗茎枯萎目前亦无严格判定标准,项目组按照现场指导的判定标准,要求调查员按照相同标准确认蔗茎是否枯萎以及计算出调查点的枯萎率。蔗茎枯萎率(%)=(枯萎株数/总株数)×100%。

3 甘蔗虫害监测数据分析与结论

按照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系统的设计,我们对定点调查点的虫害调查设定在每年的4、5和9月3个月份,为害面积统计则是4、5、6、8、9、10月,一共6个月。同时,由于2014年7月系统才试运行,只有部分县区填报了2014年7月之前的调查数据。本文的有关结论只是基于上述实际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的结果。

3.1 我国甘蔗主要虫害发生规律

2014年4月~2015年10月,27个监测县区录得的各主要虫害发生及重发占甘蔗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14年4月~2015年10月主要甘蔗虫害发生面积占比及其趋势

监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甘蔗螟虫是为害我国甘蔗的第1虫害,其发生面积可高达50%以上,在监测时间点内平均发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1.3%,其为害范围和程度要远远大于其他虫害。

整体而言,甘蔗绵蚜的为害也相对突出,且其为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发生和重发主要集中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在为害严重的季节,发生面积占比可达15%以上,重发面积占比可达3%。

甘蔗蓟马虫害的发生具有暴发性,在虫害发生初期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其为害将十分严重。监测数据表示,甘蔗蓟马的发生和重发在2015年的4~6月逐月递增,在7月前后达到峰值。2015年6月甘蔗蓟马发生面积占比达到32.5%,直追甘蔗螟虫发生面积占比,其重发面积占比甚至超过了甘蔗螟虫,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其前期的干旱影响。

相比上述3种主要甘蔗害虫,甘蔗蔗龟的发生面积占比及重发面积占比均未有明显的波动性,而维持在较低的为害水平,在监测时间点内,其发生面积占比主要维持在1%~5%区间内。

其他虫害总体发生及重发的比例都不高,影响不大,主要包括金针虫、天牛、食叶象甲、赭色鸟喙象甲、粘虫、蝗虫等,其中赭色鸟喙象甲是云南

盈江地区的特有的害虫,有一定程度的为害。

图2 2014年4月~2015年10月主要甘蔗虫害重发面积占比及其趋势

3.2 我国甘蔗主产区虫害发生规律

图3和图4分别是广东、广西和云南3个甘蔗主产省甘蔗螟虫发生和重发面积占比的情况,统计时间从2014年8月~2015年10月。从图表可以看到,相比其他虫害而言,甘蔗螟虫在我国甘蔗各主产区均具有较高比例的发生和重发,对我国甘蔗为害十分严重;而广东蔗区的甘蔗螟虫发生比例要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尤其在4~5月和8~9月2个高发时段;云南省的甘蔗螟虫高发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份,其余月份则相对偏低,且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广西区的甘蔗螟虫发生和重发占比都比较高,但相对平稳,在甘蔗主要生长期,广西区的甘蔗螟虫发生占比及重发占比基本维持在30%~40%和5%左右的水平。

图3 主要省份甘蔗螟虫发生面积占比及趋势

从固定调查点监测的数据来看,与发生及重发面积统计情况一致,广东蔗区是螟虫为害率最高的区域,调查点的螟害平均指标均接近或超过了“发生为害”的水平;甘蔗绵蚜的发生同样是广东省异常突出,特别是每年的9月份达到最高。云南和广西的甘蔗绵蚜在2014年9月发生较其他月份明显高出很多,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该时间段气候干旱、气温不高且相对湿度不大,从而导致甘蔗绵蚜大发生。对比如图5。

3.3 植期及土地类型对虫害发生的影响

图4 主要省份甘蔗螟虫重发面积占比及趋势

图5 定点调查螟虫及蚜虫为害情况分省对比

通过对2014年4月~2015年9月的甘蔗主要害虫(甘蔗螟虫和甘蔗绵蚜)定点分类调查数据分析,甘蔗植期对甘蔗螟虫和甘蔗绵蚜的发生影响不大,2种虫害的为害率均是宿根蔗比新植蔗稍微严重一点,但差距不大,对比如图6。数据显示,土地类型与甘蔗螟虫和绵蚜的发生有较大关联度,甘蔗螟虫在甘蔗生长的前期(4~5月)水田和旱地为害水平基本接近,旱地稍微严重一点;但在甘蔗生长的中后期,旱地的螟害株率明显高于水田,蚜虫在旱地发生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水田,对比如图7。

综合上述监测数据的图形分析结果,从主要虫害品种来看,我国甘蔗虫害总体情况比较严重,其中尤以甘蔗螟虫的为害最甚[5];从为害程度及范围来看,广东蔗区虫害最严重,其后依次是广西和云南,后二者总体程度接近;从植期来看,新植蔗比宿根蔗虫害发生面积占比低,但差距不大;从土地类型来看,在生长初期,水田及旱地虫害发生面积占比接近,而生长中后期,水田虫害发生面积占比较旱地低。

4 结语

监测工作一年半来,获取了大量甘蔗虫害的监测数据,虽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甘蔗虫害为害的现状及发生规律。目前,我国甘蔗虫害为害面广、为害程度严重,严重损害了蔗农乃至整个行业的效益,但由于甘蔗自身高杆作物的特点以及原料蔗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而导致蔗农疏于管理、新技术手段缺乏和推广应用不到位等因素,甘蔗虫害的防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图6 新植蔗和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甘蔗绵蚜发生情况对比

图7 水田和旱地的甘蔗螟虫和甘蔗绵蚜发生情况对比

农业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立以重要农产品市场运行核心数据监测、分析预警、信息发布和生产经营者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制度”。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网是糖料生产及市场信息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开展一年半来,得到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近半数甘蔗主产区县市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计划将病害亦纳入监测内容,增加并合理布局调查点,使监测结果更精准,为甘蔗生产提供最及时的病虫害预测预警,并协同有关部门、企业和蔗农进行有效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谢小明,林明江,杨林洪,等.蔗区螟虫为害加重原因及防控探讨[J].甘蔗糖业,2012(6):26-29.

[2] 潘义棉,陈汉强,陈先锋,等.2011年华海蔗区甘蔗螟虫测报分析报告[J].甘蔗糖业,2012(6):30-32.

[3] 安玉兴,管楚雄.甘蔗病虫及防治图谱[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4] 安玉兴,郑学文,杨俊贤,等.湛江蔗区甘蔗虫害调研及产业健康发展建议[J].甘蔗糖业,2013(4):36-40.

[5] 江雪莲,熊玉莉.来宾市甘蔗病虫害及综合防治[J].甘蔗糖业,2012(3):34-36.

[6] 谭裕模,卓宁,黎焕光,等.崇左蔗区螟虫为害造成产量和糖分损失及生防效果[J].甘蔗糖业,2011(4):18-25.

(本篇责任编校:李金玉)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f Main Insect Pests of Sugarcane Damage in China

HU Zhao-hui, LING Wan-yang, SU Xiao-hong
(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

Abstract:Infestation of sugarcane pes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threate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ugarcan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program of National Sugarcane Production Monitoring Network which has been running for one and a half yea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estation regularity of sugarcane pests in China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serve as reference for the forecast and management of sugarcane pests.

Keywords:Production monitoring network; Sugarcane; Pest

作者简介:胡朝晖(1970-),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现代农业管理、农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研究;E-mail:auto_hu@163.com

基金项目:农业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项目资金资助

收稿日期:2016-01-19;修回日期:2016-01-27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695(2016)01-0052-06

引文格式:胡朝晖,凌婉阳,苏小洪. 我国主要甘蔗虫害为害的监测与研究[J]. 甘蔗糖业,2016(1):52-57.

猜你喜欢

虫害甘蔗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甘蔗的问题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甜甜的甘蔗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