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由畜牧业大区向强区加快迈进
2016-03-23岳燕云
□文/岳燕云
中国新疆由畜牧业大区向强区加快迈进
□文/岳燕云
6月8日,在新疆畜牧科学院种羊科研繁育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检测仪检测羊绒。从采样到送检,再到结果反馈,原本至少需要3~5天的毛绒检测过程,如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需要40秒左右,就可以将毛绒的长度、细度等多项参数一起检测完毕,并且误差范围在0.2微米以内,高于0.3微米的国际标准。□图/新华社
畜牧业大区新疆拥有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7.2亿亩,2015年末全区牲畜存栏总数5752.01万头(只),肉类总产量276.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650亿元。新疆如何进一步加快由畜牧业大区向强区迈进的步伐。11月4日,自治区科协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论坛,来自疆内外的畜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就当前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牌“叫不响”、产业链“不健全”、养殖户“融资难”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创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很多人都说新疆的牛羊肉好,牛奶好,但却说不出新疆哪个品牌的牛羊肉好,牛奶好。”论坛上,自治区奶业办公室主任、高级畜牧师齐新林说。
齐新林的一席话道出了新疆畜牧业当前存在的一大问题,畜产品品牌“叫不响”。以奶业为例,虽然有麦趣尔、西域春、花园、天润等产品,但却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巴口香”牛、羊肉,虽然已经通过网络营销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但由于公司规模小,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
齐新林认为,新疆畜产品创品牌具有明显的基因优势和潜力,北有巴什拜羊,南有多浪羊;此外,新疆马、驴、骆驼资源丰富,存栏数居全国前列,为新疆特色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何没有一个在国内响当当的品牌,主要原因是没有龙头企业带动。
齐新林建议,首先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把引进和培育高端畜产品外销加工企业放到全区的战略高度给予支持,引导区内外企业通过并购、注资、控股等方式,实行强强联合;其次,要从战略上培育疆内持久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加快行业协会建设,更好地为企业、行业发展提供支持,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首席专家赵存发介绍,内蒙古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达45件,“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乳品企业开发出的“纯甄”、“特仑苏”等高端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牛羊肉成为中南海、世博会、奥运会的特供产品,已走出了品牌低端化、产品同质化的困境。
赵存发认为,品牌创立离不开政府和科技的支撑。以羊绒为例:内蒙古曾专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振兴羊绒产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保护区内的优质白绒山羊品种,扭转当时羊绒产业发展的被动局面,仅2015年就投入1.2亿元扶持资金;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根据羊绒生长的日照要求,在暖季人为控制日照时间,促进羊绒生长,显著增加绒产量50%,并对于超细超长的山羊原绒,在已分梳出“1450”“1360”“1460”无毛绒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分梳设备改造和加工技术革新,开发出“1370”“1470”无毛绒及高附加值的羊绒产品,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强。
完善产业链构建发展新格局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捷认为,产业链不健全是目前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链的稳定与否,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她说。
李捷举例,从2015年开始,新疆羊肉价格下跌明显,这对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养殖户来讲,养殖效益下降,积极性受挫;但对加工企业,羊肉价格下跌,意味着成本降低,收益增加。
她还讲述了自己不久前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调研时一位养殖者反映的问题:现在销售一只羔羊不足300元,一只成年羊不到500元,然而购买一吨饲草就需要1400元。
“这种现象和畜牧业产业链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李捷说。
她说,从目前新疆畜牧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畜牧产业链是单链条发展模式,即从牲畜养殖到肉产品加工再到肉制品变成商品,整个过程中各产业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和协调,大多数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从利益相关体来看,产业链上的各部门、各企业、各行业大部分从自己的视角制定畜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因为沟通不畅,常常出现相互制约或冲突的现象。
从养殖的参与主体来看,生产群体、仓储物流和食品加工企业、消费群体、行业监管、技术服务体系等,每个环节之间都存在需求、目标之间的差异,导致链条不稳定。
从生产方式上看,南北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异,而且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即便在同一饲养环境下从事养殖,所产生的效益也不同。
“总之,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分配比例不均衡,是制约新疆畜牧产业链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李捷说。
她建议,在产业发展方面,首先要规范畜牧业统计标准,因为准确的数据是研究、判断经济发展趋势,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现在新疆原有的畜牧业统计标准已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各部门之间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其次,要从市场的角度,以生产者和消费者需求导向为切入点,把握产业链关键环节、要素、相关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索促进新疆畜牧产业链稳定发展的利益机制和服务体系;第三,要打破地域限制,协同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措施,形成畜牧产业发展集群。
化解融资难激活发展原动力
从畜牧业整个产业链条的收益来看,养殖者处于最前端,与中间商、企业相比,他们选择的余地最小,承担的灾害、面对的市场风险又是最大,然而收益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论坛上,内蒙古自治区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黄宝龙进行了分析。
他说,很多时候农户搞养殖靠贷款,而银行贷款需要抵押物。老百姓中间流传一句话“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就是说,牛羊等牲畜不能作为抵押物。调研中发现,养殖户即便通过其他方式从银行获得了融资,较高的融资成本也让养殖收益打了折扣。
“这就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价格低迷的时候,企业由于没有稳定的牲畜源,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导致一些畜产品加工企业倒闭的原因。”黄宝龙认为。
他说,蒙羊牧业成立3年来就成为当地一家肉羊全产业链龙头企业,2015年销售额逾18亿元,屠宰加工羊111万多只,产销量连续3年居行业首位,主要得益于他们独创的“羊联体”模式:基地+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
黄宝龙介绍,这一模式首先是公司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养殖户从银行融资进行担保,并控制融资成本,让养殖户获得更大利益。
2014年,该公司又进行了一次创新:给肉羊上保险,为每只羊保价500元。如果羊意外死亡,保险公司将给养殖户每只羊500元的赔偿。“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银行给养殖户贷款的后顾之忧,养殖户可以顺利地用羊作为生物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黄宝龙说,通过这一模式,公司从源头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更为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提供了稳定的羊源。
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锡波认为,目前,新疆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更主要的是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化。“羊联体”模式让养殖户和企业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可以从源头激活畜牧业发展的动力,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