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颇具特色的沈阳自行车骑行文化

2016-03-23沈阳市自行车行业协会

中国自行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沈阳市沈阳俱乐部

文/图:沈阳市自行车行业协会

中国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

颇具特色的沈阳自行车骑行文化

文/图:沈阳市自行车行业协会

中国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

Characteristic Shenyang Bicycle Riding Culture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城市,也是东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有7个城市在其周边1 h车程的经济发展圈内,并辐射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沈阳市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众多,是东北地区自行车骑行文化的特色城市。本文详细介绍了沈阳自行车文化情况,为我们了解东北地区自行车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一纵两环”和“两湖八河”绿道

沈阳市的骑行绿道建设在国内名列前茅。近几年,政府对沈阳地区骑行运动的支持力度加大,新建了浑河两岸、棋盘山、丁香湖、南北运河岸线、蒲河景观带等多处骑行绿道区域。在沈阳全市有近40万名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由中国自行车协会下设的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每年在此地举办几十次内容丰富的骑行活动,如开骑节、骑行安全宣传日等,另外还有各品牌俱乐部举办的小型郊区游等活动。通过骑行活动使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健康骑行的生活理念日趋深入人心。

2016年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了《沈阳市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规划建立560 km的“一纵两环”都市绿道和“两湖八河”的滨水绿道以及10条绿道联络道路,连接城区46个景观点。规划范围主要为中心城区,规划重点区域为二环路范围以内。待这些绿道工程完工后,沈阳市民可沿河骑行漫游沈阳市一圈,“骑单车,游沈城”的梦想即将实现。

绿道是城市慢行交通的一部分,它在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聚居区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指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沟渠、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走廊所建立的,包括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和人工景观线路,兼具生态、休闲、环保和教育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健身、短距离出行的需求。为广大的骑行爱好者提供环境优美、路途安全、骑行舒适的良好去处。

绿道为行人步行和非机动车道出行提供了安全的慢行环境保障,使行人和非机动车有专门的“路权”。通过清理占道设施、停车泊位点等,单独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在城区内交通干道上打造慢行路系统。

沈阳城区绿道规划示意图

此外,沈阳在建成慢行道路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在和平、沈河等繁华地区内设置150个公共自行车租借点,未来还将计划在全市扩建该项目。

市政府旨在通过建设步行、自行车绿道系统,转变市民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模式,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城市病”。在满足基本慢行通行空间的前提下,重点构建沈阳市“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绿色低碳、立体便捷”的多样化慢行交通体系,串联全市主要公园、建立城市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提升城市形象。

最适宜的骑行路线

一、浑河沿线(全长38 km)

浑河沿线位于沈城之南,西起102国道,东抵四环公路,全长38 km。全线由罗士圈公园、沈水湾公园、五里河公园、浑河森林公园、沈阳鸟岛连贯而成,沿途穿越谟家堡闸桥、胜利桥、工农桥、三号桥、浑河桥、五爱隧道、富民桥、长青桥、东陵桥、伯官桥。其中,浑河长青桥以北的长青街汇集了美国闪电、崔克,意大利梅花,西班牙BH等诸多世界顶级自行车品牌专卖店,以及捷安特、美利达、邦德、喜德盛等国内一线自行车品牌专卖店,是沈城自行车行业的引领之地。

二、蒲河沿线(全长37 km)

蒲河沿线位于沈城之北,西起丹阜高速,东抵四环公路,全长37 km。其中蒲河流经沈北新区境内33.2 km,沿线包括春晓湖、天乾湖、地坤湖、人杰湖、孟家湿地等景区。蒲河河道两岸百余米宽的景观绿化带栽植了银中杨、垂柳、旱柳、山楂、山梨、山里红等乔灌木。夏日,微风徐徐,蒲河碧水荡漾,波光粼粼,两岸景致倒映其中。在这里或单车骑游,或驻足停留,搭起帐篷,捧起杂志,听水声潺潺,可享受夏日的清凉,彻底舒缓工作的疲惫。

三、丁香湖沿线(全长9 km)

丁香湖沿线位于沈城西北部,西至裕虎铁路联络线,南至昆山路、沈山铁路,东至六零灌渠,沿线全长9 km。丁香湖水面面积达3.1 km2,是全城最大的人工湖,湖周围修建了4处休闲广场,3处亲水平台,还有4个观景台,是沈阳市一处重要的亲水休闲场所。

四、棋盘山沿线(全长近50 km)

棋盘山沿线由棋盘山盘山公路 (103省道) 及棋盘山秀湖水库环湖公路两部分组成,道路全长近50 km,是沈城唯一的一条山水相间的骑行路线。

五、公园滨水线(全长30 km)

特点:滨河线路,植被丰富,自然风景优美,路面平整,极少有机动车通过,骑行体验舒适,适合各类人群的骑行需求,无论是健身还是休闲都可以在这条线路上找到自己的骑行乐趣。

路线:南阳湖大桥—阳光100—罗士圈公园—沈水湾公园—五里河公园—浑河深林公园—鸟岛。

整条线路西起南阳湖大桥,东至鸟岛公园,全长约30 km,全部为沥青路面,但和普通公路不同的是,由于限制机动车通行,所以绝大部分路段都不与机动车混行,比较安全,也没有机动车尾气的污染。路两边大多由草地、灌木和树林交织而成,没有城市的喧嚣。河面吹来的微风,河水泛起的涟漪,让人格外心旷神怡。

六、环城运河线(全长50 km)

路线:沿着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河两侧的道路骑行,全程约50 km。

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河3条运河围绕着沈阳中心城区环城一圈,运河两岸分布着很多的带状公园,与沿河道路相互连通。

由于运河围绕中心城区一圈,市民也可以就近中途上道骑行。如从北陵大街进入运河公园,顺时针由东向西骑行一圈,您会遇到多座精品公园:将军公园,位于北陵大街和辽河街之间,园内有中式的亭台楼榭;枫露公园,位于联合路与东北大马路之间,内有仿欧式的建筑分布,临近大东广场可以休闲健身;沈海园,位于辽沈二街与得胜路之间;和睦公园,位于和睦路南侧,园内有流水、瀑布、喷泉等。

南运河畔也有一些公园分布:万泉公园,位于园东巷和万泉街之间,面积很大,园内有摩天轮等很多游乐设施;夏芳园,位于万泉街与沿泉路之间,内有古典中式的亭台楼阁与长廊等;万柳塘公园,位于先农坛路与文艺路之间,园内有大量的健身器械、球类、轮滑等设施,还有面积很大的湖泊。

卫工河两侧各有一条笔直的南北向道路,沿河骑行,途经劳动公园、仙女湖公园等。

日益壮大的自行车骑行大军

目前沈阳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已发展到30余万人之众,并且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早期的骑行队伍主要成员以老东北工业基地的退休工人为主,自行车在这些车友的心中,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而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自行车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奢侈品。当他们退休之后,骑自行车,却成为了他们另类的一种消遣活动。

在这些老年骑友的带动下,骑行文化渐入人心,人员组成结构也逐渐多样,并逐渐向年轻化、低龄化转变。由以往的退休人员为主体,逐步融入了上班族和学生,年龄跨度则从60岁以上,逐步扩大到了15~40岁的中青年人群。这些成员大部分都是受亲友的影响而加入骑行队伍的。

有些自行车爱好者不仅热爱骑车,升级自己的自行车和装备,还收藏老旧自行车,沈阳南塔地区就有个老式自行车收藏圈中的知名人物——贝先生。贝先生出生于1976年,沈阳本地人,1995年开始收藏老旧自行车。当年花了50元钱买的一辆老旧自行车,回家收拾后发现竟然是一辆原装苏联自行车,消息不胫而走。一年后,一位藏家专程来到沈阳,花高价将其买走。贝先生在收藏老旧自行车期间还发生过许多趣事,曾经有个老板听说他有辆自行车使用的是钻石车灯,怎么都不相信,还与人打赌说如果是钻石,愿到餐馆请朋友们吃饭。后来见到了贝先生收藏的那个车灯,经几位朋友鉴定后,贝先生白吃了那位老板的一顿饭。近期贝先生又花了6 000元在一位老者家中收了一辆老式自行车,因为是德国原装货,目前的身价至少值万元以上。像贝先生那样,喜欢收藏老旧自行车的人愈来愈多,已悄然成为自行车骑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00 家骑行俱乐部

在日趋壮大的骑行爱好者群体推广绿色、低碳、健康、时尚生活方式的同时,许多俱乐部和骑行团体应运而生了。目前沈阳拥有车店骑行俱乐部近200家,网络骑行俱乐部约300多家。其中有像“骑丢一只鞋”这样由年轻人组成的骑行俱乐部,也有像“辽沈骑兵团”那样由老年人组成的俱乐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骑行俱乐部已悄然兴起,这些俱乐部的成员较少,大多是一个社区或者是某个区域里,通过微信里、QQ等实时通讯手段聚集在一起的,绝大部分成员固定的骑行团体。

骑行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行车行业与骑友之间的互动,更是群体与社会的交流。而交流的平台就是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各类骑行组织,即骑行俱乐部。骑行俱乐部,作为车商与骑友之间的桥梁,承载着宣传骑行文化,倡导骑行精神,维系供需双方关系的使命。

目前沈阳骑行俱乐部的运作模式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俱乐部是以兴趣爱好相同的成员集合在一起的,费用完全实行AA制。也有一些俱乐部靠卖些单车用品,推广品牌赚取资金来维持俱乐部生存。还有一些俱乐部以拉赞助等方式获取运作费用,但这些资金却难以支撑俱乐部的运作成本,更缺少推广骑行文化所需的宣传资金。在此环境下,一个能够维系俱乐部作用,帮助俱乐部发展的平台——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 (以下简称骑行中心) 应运而生。

为俱乐部服务的组织机构

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俱乐部成员从初期的15家发展至现今的80余家,多次组织了以安全骑行、绿色出行、宣传骑行文化及公益事业为主题的大中型骑行活动。骑行中心与沈阳多家旅游景点积极洽谈合作,共同建设和维护骑行文化驿站,为车友们提供便利的服务网点。

2015年骑行中心选举出第一届领导班子,制定了暂行管理办法与活动方案,着力辅助各车队进行正规化管理。中心在日常骑行、百人小型活动和大型公益骑行活动中,优先委托管理正规、人数稳定的车队。为让每个车队都能得到锻炼,骑行中心还开展了俱乐部评选等激励活动。

今年,骑行中心帮助下属骑行队组织了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重走长征路”骑行活动,来自4个车队的26名骑友,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骑行了11个省,全程逾4 500 km,耗时近2个月。

大奔单车户外俱乐部成立于2010年,主要成员以中青年为主,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俱乐部以宣传骑行文化、骑行知识、组织成员开展或参加骑行活动为主。经过几年的发展,俱乐部已初具规模,成员达到200人左右,除了组织各类骑行活动,还在全体成员的一致同意下,成立了大奔骑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俱乐部是沈阳市骑行俱乐部商业化运作的典范。

沈阳市有的骑行俱乐部创建初期是以老年车队为主,陆续向年轻的队伍发展的。例如辽沈骑兵团,组建于2013年,当年3月在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登记,固定成员在40人左右。至今,组织各项活动已有数百次,曾长途骑行到洛阳,往返逾4 000 km,组织过长白山、天池之行活动,今年骑行至海南。该车队将沈阳周边的景点基本走遍,并举办过大中小各类公益活动多次,还招集其他队合作组织过大型公益活动,人数多时曾达到500人。

经过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几年来对骑行文化的宣传推广,年轻的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沈阳各个区域。“骑丢一只鞋俱乐部”便是年轻车队中的典型,队伍的骑行理念是,“在骑行时只需要倾听世界的声音,只需要眺望周围的风光”。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我们骑行,我们快乐”是队伍的口号。俱乐部每天晚上组织夜骑,周六周日组织骑行。成员大多数都是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这个俱乐部没有车店支持,也不卖装备,纯粹是一群喜欢自行车、特别骑行的年轻人自主组建,而且俱乐部每位成员都很乐于帮助他人,路上遇到骑友有困难时都会主动询问,马上给予帮助。

骑行者依靠一辆单车和实用、简单的装备出发,行走在路上。前方或许有风雨、坎坷和歧路,但同样也有朝霞、彩虹和山水的风景。苦和累终究难免,但值得回味的还是那些在路上独一无二的经历。在追逐最美风景的同时,感受一场心灵的旅行。

沙柳,6年骑行10万km,依然在路上

第一次远行

2010年5月24日陈献琦和他的5名车友约好,挑战漠河,并且边骑行边宣传环保。

第一次的长途骑行刚出发时就遇到了挑战,正如在他的骑行日记描述的“由于没有长途骑行经验,所以准备得不够充分,我没有带雨衣,就一个薄薄的塑料雨披,顶着五六级北风,风把我的雨披吹的鼓鼓的,就像一个风帆逆风而行,累得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想和谁聊聊,分散一下疲乏,可惜雨大、风强,互相说话听不见,只能埋头骑行。第一天老天爷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以后的日子里不知道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待着我们。”随后的日子里有苦也有甜,开始长途骑行时一天就骑行100 km左右,装备、补给都跟不上。骑行到满洲里时,还因为刹车失灵整个人摔到沟里,浑身衣服都破了,手也肿了。

经过22天骑行,终于到达北极村,逾2 800 km的行程,在汗水和泪水中画上圆满的句号,最终他在骑行日记中写到,“自然是不可战胜的,人要敬畏大自然,要尊重大自然,要贴近她,爱护她,因为大自然是有灵魂的。”

陈献琦,沈阳市人,东北知青野游车队队长,今年66岁。“对于我来说,骑行已经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他退休前是一名企业的中层干部,还曾当过10余年的语文老师。58岁时他开始接触山地自行车,60岁以后才正式长途骑行。从海南岛到漠河,陈献琦曾独行新疆、环渤海、环东北全境、环中国海岸线;骑行川藏、滇藏、青藏,曾3次到拉萨;路遇滑坡、泥石流、雪崩,翻越海拔5 000 m以上的雪山5座……退休6年,10次长途、百余次短途,途径500多个城市,骑行计数器上的数字累计达10万km。提及陈献琦的网名“沙柳”,在骑行圈里可谓大名鼎鼎,相应出名的,还有在网络上超过30万点击量的《沙柳骑行日志》。

挑战自我,挑战艰难旅程

有了挑战漠河的成功,2011年陈献琦和骑友开始挑战川藏线,不料却在中途出现意外,他的腰椎遭压缩性骨折,根本无法完成骑行,但陈献琦还是坚持打车去了拉萨。

在他写的的骑行日志里,我们看到骑行中的许多险情:像在荒野遇到过狼;在穿越缺水和无人区的时候,遇到过山体落石、塌方、泥石流;翻越雪山时遇到过雪崩、严寒高热,进藏时严重的高原反应等,这些都是对骑行者技术和毅力的考验。

2012年7月陈献琦骑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骑行日记的描述,在途径火焰山那几天,气温都在40℃以上,地表温度接近80℃。骑行队员们都不敢徒手碰自行车的金属件。在吐鲁番,他们又遇到12级大风,双手抱住路边铁栏杆才避免被吹跑。还有翻越海拔5 430 m的白马雪山,早上10点多钟出发,晚上很晚才到达营地。大风、冰雹,还有雪崩就在身边,整个下午都是一步一步捱下来的。

海拔4 000 m以上的雪山,这几年陈献琦已经征服了10座,其中还包括5座海拔在5 000 m以上的雪山。

用骑行经历写成《明天我将远行》一书

《明天我将远行》源于《沙柳骑行日志》,起初是陈献琦对家人的一个约定,因为毕竟已不再年轻,又要远行,他将每天的动态传到网上,见字知平安,让家人安心。后来就开始写一些注意事项、骑游见闻,谈谈感想,再配上照片和地理方位。经过6年的时间,网络上的 《沙柳骑行日志》 成了一个品牌,已经有了百万余字,5万多张照片,点击阅读量达到30余万次。

《明天我将远行》 里面都是陈献琦的亲身经历,他想通过这本书告知骑友在长途骑行中的注意事项;这本书也是一份旅游攻略,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壮观美丽的边境风景。这本书更是一份人生哲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骑行,骑行让我们能获得什么……

“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积极传播骑行文化

“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是一个维系俱乐部交流,帮助俱乐部发展的平台,是一个专业宣传骑行文化,倡导绿色出行,服务骑行俱乐部,引领行业发展的民间组织。它推行正规化的俱乐部管理模式,组织运作规范化的骑行活动,推广优秀的品牌及产品,传播健康、积极、安全的骑行文化。配合沈阳自行车行业协会搞好“低碳行动,骑行中国”的行业活动,组织和参与地方自行车骑行活动。

2016年3月26日在沈北新区举行的沈阳市首届自行车开骑节活动,原计划报名人数1 000人,通过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东北促进中心微信平台、电话等报名渠道,短短5小时,报名人数就超过1 200人。为了避免影响骑友参加活动和宣传绿色出行的积极性,骑行中心对后续报名的骑友进行了登记和活动相关事宜的讲解告知。最终参加骑行的人数达到了2 000多人,辽宁电视台在第一时间作了报道。除了今年第一次举办开骑节活动之外,骑行中心经常组织一些骑行安全讲座、骑行活动,并组织骑行俱乐部参加社会各界组织的宣传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的社会公益活动。

在2016年9月骑行中心发起了辽宁省优秀自行车俱乐部评选活动,报名的俱乐部超过100多家,符合要求的有51家,经过2个星期的投票评选,最终票数最多的10家获奖。在2016年10月1日的第8届中国 (沈阳) 自行车展上,骑行中心为前10名获奖俱乐部颁发了证书,并授予各参评俱乐部队旗,给前3名获奖俱乐部颁发了奖杯,以留作纪念。经后台统计,参加此次活动总浏览量及参与投票的人数达30多万,有效票数达到了334 461张,创东北三省投票互动活动人数之最。尽管此次活动的群众参与程度是骑行中心没有想象到的,但看到了网络平台对骑友的巨大号召力,骑行中心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拉近与骑友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宣传健康出行、绿色出行的骑行文化。

骑行文化的传播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由于沈阳市骑行文化氛围浓重,加上沈阳市政府历来重视环保节能和群众健身工作,十几年来,建设了短、中、长俱全,适合老骑友和初级骑友骑行的自行车骑行绿道数十条,遍布市内各区和郊县,为广大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骑行环境和条件,在全国处于一流和领先的地位。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外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沈阳市总人口为720.4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06.61万人,占总人口的70.3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13.76万人,占总人口的29.67%。据市政府政务报告,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 280亿元。

在沈阳,运动自行车消费市场,消费额年增幅达30%,7 000元~2万元价格区间的自行车销量最好,而衍生品以及保养维修等后续的追加消费市场更有赶超单车消费的趋势。

沈阳运动自行车的衍生产品市场潜力不容小觑。以一辆售价为1万元的自行车为例,除去单车的消费,骑行者在骑行服、头盔、手套、车灯、码表、水壶、打气筒等方面的追加消费就达3 000元左右。而随着骑行爱好者对这项运动的熟悉和技术需求,很多人会不断升级改造自己的自行车,从轮组、变速系统到车把、车架、刹车等,一套零配件花费数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都大有人在。

在沈阳,骑行运动甚至还催生了自行车洗车行业。沈阳一家自行车概念店,一辆自行车普通清洗的费用是50~100元,如果进行拆卸清洗,费用为200~300元。即便是路边自发形成的洗车大军,每次收费也达20元。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市自行车拥有量在90万辆,高端运动自行车有18万辆。全年预计销售近4亿元人民币。自行车的消费群体正趋向年轻化,年轻人对新款式有着一定的追求,更新换代快,是自行车消费中的主体。

骑行文化的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伴随着国务院 《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的颁布与实施,老工业基地经济强力复苏。由于城市汽车拥有量在不断上升,城市交通压力特别大,近几年雾霾天气肆虐着沈阳及东北地区,所以低碳环保出行俨然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而加大骑行文化的宣传,不仅仅是让更多市民参加到骑行队伍中来,最重要的是让市民体会到骑行的乐趣,解决最后1 km的出行问题,同时缓解减轻交通压力,提升东北的城市空气质量。

自行车骑行首先具备体育的基本属性,就必然具有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等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沈阳积极倡导骑行文化,促进行业发展

积极开展自行车骑行环保公益活动,大力宣传自行车低碳、绿色、健康、休闲、时尚的丰富优势,更好地发挥自行车行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促进行业发展。

目前沈阳骑行活动的开展对倡导自行车公共租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自行车租赁在城市,特别是在城市交通拥堵路段和公共交通衔接空白区中起到有益补充的积极作用,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

协会搭建贸易平台,服务国内外两个市场

沈阳市自行车行业协会 (以下简称沈阳协会) 主办的沈阳自行车展,在充分发挥展会作为交易平台的核心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展会在技术和市场引导、品牌宣传、骑行文化推广、国际交流、行业展示等方面的多种特殊功能,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和消费者,提高展会服务水平。

沈阳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加强调查研究,集中全体会员的智慧和力量,研究、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及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努力把协会建成学习型、创新型协会,不断提高行业协会为会员、为企业、为政府服务的水平和实力。通过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文化建设、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公共服务平台、行业集群建设、信用评价以及与海外同业组织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推动自行车行业的转型升级。

沈阳,东北的一片骑行热土,它将伴随着老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而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沈阳市沈阳俱乐部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爱是逐梦的翅膀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