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影城添粉丝
2016-03-22赵军
赵军
未来的企业分成两种——互联网企业、被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是有自主开发软件或者主动延伸某一种软件功能的企业;而被互联网企业则是没有自己研发的软件,同时又只能被动地被拖进互联网经济体系当中的企业。目前所有具有在线选座功能的影城在这一点上都已经是“被互联网化”的影城,不管承认与否,你的影城无法抗拒来自互联网的影响。
从大局看,“互联网+”正在成为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直接是推动经济、创造更多新型就业机会的手段。所以,互联网经济和商业模式不可逆转也不能逆转。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互联网已经无孔不入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我的小区正在招募“住家厨师”,如果你有烹饪的一技之长,又时间充裕,可以加盟“我在家为邻居做饭”的“家厨”。“附近的人直接在平台上下单支付,送餐员将你的拿手菜送到食客手里”。它令“会做饭,爱做饭,愿意分享,享受厨艺带来的成就感”的朋友们找到社交体验和增进个体价值的好平台。
现在设想一下我们的影城最需要什么?答案是:粉丝活动。如果有这样一款软件,类似“家厨”,其属性为“提供影城粉丝活动的应用平台”,影城根据阶段需要(开店、店庆、促销、竞争、回馈会员等等),下单给这个平台,平台就能为影城马上提供合适的粉丝活动配合;而具有各种组织粉丝活动能力的机构,或者需要在影城这样的社交场所开展粉丝活动的机构,本身可以登记在这个平台上,随时考虑接受用户(影城)下单,拿出自己的绝活,岂非两全其美!
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还用担心没有举行粉丝活动的办法吗?还用担心你的影城粉丝会变成僵尸粉吗?粉丝是什么,粉丝就是互联网思维里头的数据流量。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互联互通的手段将其激活。
这是道路的岔口:左边是院线和影城持续于经营上的传统深化,右边是在“互联网+”中异质化创新。所以,现在已经不是抱怨和防范电商的时代,而是怎样和电商合作、利用互联网趋势的时代。一切从大数据出发,一切从社交功能出发,一切从“互联网+”思维出发,院线影城就能转被动为主动,从“被互联网”变成互联网院线和互联网影城。
现实状况是,随着电影产业的持续腾飞,整个院线和影城的货币化时代也会到来,更多的并购、收购、市值、股价等概念接踵而至。行业的所有数据会随着货币化时代的到来、随着市值评估不可回避地呈现出来。我们已经发现一些原来排在全国传统经营当中很靠前的影城利润其实并不高的事实。
人们抱怨电商把整个行业的票价压低了,造成了影城收入下降。其实,迅猛到来的产业货币化才是最无情的,它一下就把一个影城的价值看到底了。有资本运营者对我说,这些票房人次高而利润低的影城发展空间很大啊。过去常说投资影城要有眼光,现在发现不仅要有眼光,而且要有系统眼光,即要从大系统的角度看待影城本身的价值。这个大系统就是能够把影城放在整个“互联网+”的经济链中,而非传统地只是看到票房。
同质化和异质化是一对矛盾,经营的传统深化和互联网化是另一对矛盾,产业化和货币化是更为深刻的一对矛盾。只有站上这样的高度,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跟上时代,为什么要用足互联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