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捡石趣谈之玩石趣

2016-03-22杨文静

中华奇石 2016年3期
关键词:雅石采石台座

杨文静

台湾雅石文史工作室负责人陈南荣老师收藏雅石三十多年,为求奇石上山下河、包船出海寻觅,为雅石学摄影、建档记录、撰写《台湾雅石》,为搭配台座学木工,最后将整栋房子让给石头住。他跑遍海峡两岸搜奇石,三十多年来收藏3000颗精品雅石,并发愿要将台湾雅石推上国际舞台。他这番痴心于雅石,恐怕连顽石也要点头了。

陈老师说:“小时候家住靠近浊水溪的云林县林内乡乌涂村,时常随大人到浊水溪旁捡漂流木,小孩子要捡石头压在漂流木上做记号,自己无聊时就会玩玩石头,自然而然就特别喜欢石头了。”

三十多年前,陈老师第一次到台湾东部旅行,在台东南田村海边发现一块鱼纹海岸图案石,后来被命名为“南田石”。这颗雅石可能是台湾第一颗南田石。他记得当时把这颗石头捡回家摆在鱼缸里当装饰,怎知越看越生动传神,从此迷上了雅石。他说:“以前整个海岸随便都能捡到南田石,谁知道它现在会这么热?大陆客人带团来游玩,看到就喜欢,价格随便开,几千到数十万元都有可能交易成功。”

陈老师认为每颗石头的形状、纹理、色泽都不相同,能使人体会到石头虽然没有生命,但找到一颗,能收千里山水于咫尺之间,石头有无限的生命力。因此,他情愿为赏石学摄影、制作台座,甚至将透天厝(独栋或者一整排由一户人家居住,占地面积很小,看上去顶天立地的建筑)让给石头住,常被被邻居笑称为“憨人抱石头”。

陈老师最初只疯玩纹样石,他觉得丰富的图案,你说它像什么,就是什么,连小孩也能玩,后来觉得太简单、太容易入门,逐渐转玩山水景石,从花东的玫瑰石、西瓜石、金瓜石,一路收进铁丸石、龟甲石、梨皮石等,还因此意外捡到史前石器与化石,一头栽进考古的领域。现今他在台湾考古和化石界也颇有名气。

为了寻找心爱的雅石,陈老师汽车开坏了四台,全台湾不知道跑过几圈,有时一冲动,七八十公斤的雅石也找朋友帮忙直接扛回家。他还时常随性号召朋友到台东找西瓜石;也因为岸上捡到的石头纹路不够漂亮,而向收藏家购买许多精品西瓜石收藏或者合资包船出海打捞。彼时,他当高中老师的月薪不过新台币七到八千元,包一天船却要新台币五六千元,渔民还必须潜入海底找石头,危险性极高。现在已无人敢去冒险下深海采石了。

后来因精品雅石采集不易,加上收入有限,陈老师只好苦学摄影,给石头拍照建档,带着相机向收藏家借拍,通过影像过干瘾。曾经有一次,为了罕见的黄蜡石从斗六市直奔基隆的暖暖,拍照到半夜,态度比职业摄影师还认真,因为不拍会后悔。不过石头很难拍得立体,也常要添购相机设备,所以陈老师光大小镜头就有四十多颗,看到一颗拍一颗,拍照建档的雅石多达几万颗,为保证质量,他都用幻灯片格式拍照。

赏玩雅石需要搭配台座或水盘,但台座需依照雅石大小量身打造,当时工钱昂贵又没有木工愿意做,他干脆自己买来木槌、雕刻刀、线锯,亲手做出3000多个雅石台座。

后来,陈老师觉得满室收藏的雅石无人可分享,是收藏雅石的遗憾,但也庆幸有这些他如儿孙般疼惜的雅石,每天拍照建档,陪他度过充实的退休生活。

陈老师也非常欣赏大陆的名胜古迹和奇石,两岸开放之初,他就回福州探亲,目睹了寿山石的美姿,随即到寿山村采访田黄的采集与雕刻过程。后来每年三次以自由行方式到大陆旅游,一方面旅游拍照,一方面到当地奇石市场采访并搜集资料,撰写《中国的雅石》与《中国的化石》文章发表于各报章杂志。目前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拜访过很多大陆石友。也曾替本刊撰写《台湾雅石在大陆》和《台湾人逛大陆赏雅石》系列文章。最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于1995年出版了《台湾雅石》一书,详细介绍台湾所有雅石的产地与欣赏要领,发行于两岸,带动了玩赏雅石的风气,至今都让玩石界称赞不已。

陈老师一直有个成立文物馆的梦想,他常在Facebook与部落格发表雅石文章,替杂志、报刊撰写文稿,四处演讲、展览,结交许多两岸的石友并成立台湾雅石文史工作室,梦想有一天能成立台湾雅石文物馆,好将台湾雅石推向海峡两岸和国际,让全世界的人知道台湾雅石奇特又稀有。

陈老师始终认为中国古代文人早已体会赏石的雅趣。首推唐代白居易,因为他提出“爱石十德”:1、养情延爱颜。2、助眼除睡眠。3、澄心无秽恶。4、草木知春秋。5、不远有眺望。6、不行入岩窟。7、不寻见海浦。8、迎夏有纳凉。9、延年无朽损。10、弄之无恶业。到了宋朝,诗人陆游也曾经说“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在赏石人眼中,石头虽无语,却有肌理、纹路、色泽的不同,更有“瘦、皱、漏、透、丑”等欣赏要诀,也因此很多传承的雅石在拍卖市场才能屡次创下成交新高的纪录。

陈老师深深体悟石头来自大自然,造型变化无穷,例如山水石、抽象石、象形石等,堪称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赏石不同于其他艺术,它不像摄影或绘画,它潜藏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想象艺术的本质,只要常怀有对石头的敬意,本着艺术心,感恩的心,去观赏它,它永远如此的引人遐思,让人看它千遍仍觉得意犹未尽。

尤其近几十年来,由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娱乐时间增加。消遣方式如摄影、养花木、书画、养宠物、登山旅游……我则认为最佳的休闲是到溪里、海边,一边玩乐,一边顺道采捡奇石,既可放松心情,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又可锻炼身体,享受徒手空拳便得到宝物的乐趣。采捡回家的石头,再用空闲时间整理出美丽、耐人寻味的石相,石相之妙,如诗情画意,令人有“相看两不厌”的感受,既可忘却一切生活中的辛劳烦闷,又可获得一份无价的精神财富,还可珍藏一颗珍贵的雅石,真是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依采石的经验,陈老师认为要领悟采石的乐趣,一定要遵循采石五步骤:1、采石。2、洗石、养石。3、摆石,4、赏石、敬石,5、藏石。最好有富于经验的行家引导和讲解,平时多阅读有关雅石的书籍,参观展览,并且要有亲自制作台座的经验,才能真正体悟采雅石的乐趣。

陈老师将采石的乐趣与益处归纳为下列几点:

1、能消除不良嗜好,强身保健,培养耐力。采石是人生耐力和毅力的最佳考验,要寻获一颗上等雅石,必须溯溪、涉水,在高山、溪谷、海边的千百万石头中,挑选出一颗值得赏玩的,又需以体力扛回,其过程乃是最佳的体能运动,同时进行脚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一切不良嗜好,自然会失去吸引力。

2、以石会友,能拓宽生活空间。赏石、采石自然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石友,彼此交换心得、理念,促进情感交流,进而成为益友,组建石友会,参加或观摩雅石展,生活空间自然拓宽、充实,不致于枯燥无聊,更能从赏玩雅石之中结交众多石友,益处良多。

3、悟出待人处事的哲理。如果采得的是溪中之石,可领悟到被磨练的结果是柔美、浑圆,而山石则让人联想石头在深土里耐腐蚀之特性,更令人体会到“海枯石烂、此情不渝”的诗句,海边的石头教人容忍,任狂风暴雨、寒霜烈日,结果是古朴自然,色艳奇美。这些哲理应用到我们的为人处事之中,更能增加奋发勇进的毅力与决心。

4、美化家庭、净化人生。若将雅石陈列与生活起居布局互相调和,打成一片,将可提升工作效率、文化艺术水平,使家庭更和谐、社会更和睦,人人过幸福优雅的人生。例如将雅石置于水盘或台座中,适当地搭配民俗艺品、国画、古玩、小盆栽、花鸟等,更能使居家环境具有亲切的格调,增添生活情趣。家中走廊、庭院、楼梯,陈列雅石,可使友人有雅兴来访,更有镇宅平安之效用。

陈老师有句名言:“雅石不是无情物,奇形自然来。容貌任君猜,观我若有情,与君共开怀。”因此,接近雅石,久而久之可以养成心胸开阔、气度包容、凡事容让、清虚空阔的心境。他记得有两首禅诗:“世人多上七层岭,到此无从更上天。何不留此余兴好,小登雨步也悠然。”和“草堂无物伴身闲,惟有屏风枕蕈间。本向他山求得石,却于石上看化山。”由禅诗可以体会赏石悟石在心灵上的乐趣,是金钱物质所不能换取的,而玩赏雅石,当能体会人生一切“无念、无相、无往”、“石亦禅,禅亦石”的禅境,所以说采石之乐乐无穷!

陈老师认为玩赏雅石要有乐趣也要懂得要领,要以“静观万物皆自得”的态度,静观石头内在的变化,“以其形、观其象、体其理、悟其趣。”不要只看雅石外表的虚无,否则到头来只是无病呻吟罢了。

陈老师强调玩石的基本态度应是“心雅雅石才会雅,心美雅石才会美”。玩赏雅石必须具备雅量和包容心,才会左右逢源、自得其乐。“玩雅石可痴不能迷”,太迷了容易玩物丧志,得不偿失。因此,应以平常心玩雅石,有空约个朋友到河谷、溪边、海岸去捡雅石,放松心情,欣赏美丽的风光……将带回家的雅石,慢慢地清洗,配置台座、水盘,再约几个志同道合的石友,沏壶好茶,与好友喝茶论石、切磋石道,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雅石采石台座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隧道工程采石坑段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采石废弃地景观评价研究——以新乡市凤凰山森林公园为例
雅石置景与环境艺术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雅石置景与环境艺术
雅石置景与环境艺术
台座的“充实美”
台座中的“托举”
雅石置景与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