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四种

2016-03-22顾默修

中华奇石 2016年3期
关键词:象形赏石样式

顾默修

上一期说的是抽象石,从这一期开始,我们来花几期的篇幅谈一谈古典赏石。

古典的由来

在当下的赏石界,我们习惯把不象形的石头分成两类,一类是所谓的抽象石;一类是所谓的古典赏石。其实,细究起来,这种分类方法是很有问题的,在分类方法中,如何将对象物(Objects)分类,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被分类的对象应属于同一属种系统(System),因此,我们可以把象形石和抽象石做对应的区分,但古典赏石则完全不可。道理很简单,象形石和抽象石是基于对象物的形象是否象形而作出的区分,两者属于同一系统中同一层面的问题,而古典赏石这个概念的提出,本身就不是基于对象物是否象形,所以跟象形与不象形并不属于同一系统的问题,只是由于古典赏石本身也是不象形的,所以似乎与象形石和抽象石属于同一层面的问题,但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个同一层面,并不在同一系统中。

那么,古典赏石这个概念,到底又是基于什么样的问题意识而提出的呢?这里我们要引入另一个概念,古代赏石。这个概念方才是与古典赏石属于同一系统同一层面的概念。古代赏石完全是一个考古学与断代学的概念,所谓古代赏石,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古代的(Ancient)赏石。按照收藏界最一般的常识,所谓古代,其实指清三代以前,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前的东西。清三代之后至清亡,称为近代;民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则称为现代;新中国成立至今,称为当代。而随着收藏热的出现,收藏行为的普及,收藏概念定义的宽泛,目前对古代的定义,也泛化到民国时期。因此,所谓古代赏石,也就是指中国各朝各代直至民国的赏石。

由此,与之相对的古典赏石,照字面上的意思,也即古代的、经典的赏石。换句话说,一块石头,要称得上是古典赏石,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古代的(Ancient),第二,是经典的(Classic)。但是,以收藏界当下的实际状况,要达到这个标准的石头,实在是寥若晨星。因此,当下的收藏界,依据实际现状,巧妙挪用了这个概念,不论古代当代,把一切形式上具有古代经典赏石样式的石头,不分石种,一律称作古典赏石,也就是说,古典赏石的概念,在这里实指貌似古典的赏石。又由于,古典赏石中真正的古代部分,数量过少,因此,古典赏石实际也就多用于指称当代的具有古代经典赏石样式的石头。

古典的样式

虽然古典赏石是不分石种的,包括内蒙新疆等地的风凌石、山东淄博的文石、南京雨花石里的木化石和油泥石在内的许多石种,都可见到古典的形态和样貌,但是,我们依然把安徽的灵璧石、江苏的太湖石和昆石、广东的英石,视做古典赏石主要来源石种。

在这石质各不相同的四大传统赏石之中,古典的样式最为集中,不仅成为这四大传统赏石的一种特质,而且成为它们可以存续千年的理由。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什么是古典的样式呢。

所谓样式,包含两个层面的话题,其一,指的是赏石自身的形态和样貌是古典的;其二,则是指赏石陈设方式和空间条件是古典的(此话题极专,限于篇幅,另文论述)。天下的石头千千万,为何只有极少数可以列入赏石的范畴,进入中国人的审美视野,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的赏石文化,属于中国的精英文化,在古代,专属于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所有,不像今天,全民赏石。所以,赏石的样式标准,也就是中国文人样式的标准,一切样式都须符合中国精英文化的要求,都须符合中国文人的审美要求。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第一种,所谓凌云;第二种,所谓起云;第三种,所谓越云;第四种,所谓锁云(如图)。这些名称并非笔者所创,也非古人的统一叫法,而是笔者综合了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文献资料后做出的综述。此外还有飞云、舞云、腾云十数种之多,皆由这四种样式变化而出,可谓古典的“元”样式,是一切古典样式的源头和形式基础,万变不离其宗。

古典的动因

上述几种样式构建了古典的心理基础,引发了古典审美最基本的心理动因,使人一眼望去,有古典之感,即所谓的“有古意”,那么,这种古典的心理动因,又来自于何处呢?为什么这几种样式能够做到这一点?这里也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其一,上述几种样式符合人类最基本的视觉审美形式。按照现代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有几种基本的形式类型最能够引起人类普遍的视觉愉悦心理。如:

这里的直线、曲线、S线和圆都是人类视觉形式的最基本类型。与现代审美愿意把受众的审美心理引向紧张、愤怒所不同,这几种基本的视觉形式仍然希望把人们的审美心理引向雅致、圆融等经典意义上的“美”。而这几种古典赏石的样式,都能够归纳到这几种视觉形式当中去。

其二,这几种样式,全部都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范畴之中。与西方文化分析性的特质相区别,中国文化很早就发展出了一种描述性的特质,无论是文学、历史,还是哲学,中国文化都习惯和擅长运用一种描述性的话语对事物进行把握和关照。风骨、风神、气韵、气息;清峻、拙朴、顿挫、流美,只有明白了解这些话语,才能掌握对应的审美范畴,才能理解其中的美学意韵。在中国文化的大领域里,这个道理一通百通。以中国文化最精英的部分,如书法来举例(下图),可以看出,这几种样式和中国文人审美趣味具有同构性。

猜你喜欢

象形赏石样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说文解字》“象形”辨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象形数字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